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在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断言实体的存在不依赖我们的心灵对它们的经验或感知,而我们关于实体的知识却必须依赖实体的存在。以语言哲学形式表现出来的现代实在论与传统的实在论不同,它并不断言实体的存在,而是把实在理解为非实体的事件描述和关系描述,或者说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才得以展现实在的结构。这就要求语言与实在之间必定存在确定的真值关系,即语词和语句的真值取决于它们与实在的关系。用达米特的话说,“实在论是这样一种信念:对任何一个陈述都必定存在某种东西,该陈述或者它的否定由于这种东西而为真”以真…  相似文献   

2.
非存在对象的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与物理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具体的对象不同,形而上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非存在的对象。非存在对象是被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以及被我们的科学概念框架所预设的对象。它是我们对世界理解和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作为我们世界的这样一部分,我们可以凭借它们所有的性质,依某种方式预设非存在对象的行为。自然法则不仅仅管辖着有某种性质的实际对象,而且也管辖着具有这些性质的物理上或形而上学上可能的对象。所以,形而上学研究诸如夸克、数、伯伽索斯、独角兽这样的抽象对象和非存在对象,它们按其自身的性质而被作为实体看待。如果我们要理解科学和形而上学的事业,我们就必须预设它们的存在。非存在对象语义学试图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描述和组织这些对象。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一词含义模糊:它既指一种道德学说,又指一种哲学,并且确实指一种完整的世界观。道德唯物主义相当于快乐主义,或相当于那种让人们仅仅追求自身快乐的学说。哲学唯物主义认为,实在的世界完全是由物质的东西构成的。从逻  相似文献   

4.
2001年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主制度的最重要也是讨论最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护它的成员免遭这种制度中的意识形态的伤害.必须正确地看待所有的意识形态.人们必须把它们当作神话故事来看待,它们能告诉人很多有趣的事,但也包含了很多谬误和令人生厌的谎言.当人们按照某一观点行动时,他们的态度也应该像密探一样,为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获得成功而采纳它的信仰并在细枝末节上按照这些信仰去做,但并不全盘接受.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信仰,适用于基督教上帝的存在这一信仰,适用于所有的人生来平等的信仰,也适用于科学.那么,这是否是一种陌生和荒谬的态度呢?科学当然总是处在与权威主义和迷信战斗的前沿.相对于宗教信仰而言,我们有了越来越大的思想自由,这应当归功于科学;人类从古代的僵硬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也应当归功于科学.今天,这些思维方式仅仅是一些糟糕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1848—1925)认为,逻辑研究真,逻辑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逻辑的任务仅仅说明最普遍的东西、对所有思维领域都有效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现代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历史哲学构成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其余组成部分如此契合 ,以致如果丧失有关源泉的话 ,未来的历史学家很可能会从其余现代思想中重新建构其一般特点。这并不是说 ,所有的从业人员都重复同样的观念或阐发同样的图式 ;他们之间有着重大差别。尽管如此 ,一种基本的统一性还是可以看得出的 ,特别是当你把它同前现代概念加以对比时 ,更是如此。然而 ,历史哲学是很晚才登上现代舞台的。它是从 18世纪才开始的 ,那时启蒙运动以两百年前首次出现的观念为基础 ,系统地阐述和确立了一种世界观。历史哲学的提出可以被视为这一过程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理性之展开的具体特征,可通过考察理性之演进过程来加以解释,而这种考察既涉及理性观念的形成过程,也涉及足以形成理性观念的那些实在事物。理性及其主要部分的展开由若干个进程所构成,后者可以并且事实上是分散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而发生的。以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关于人与自然的普遍观念为基点来检视先前的相应的思想,就会发现,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想在一开始就以其普遍的形式展开,而普遍人的观念却到18世纪才逐渐形成;而在中国,先秦思想家就已经提出了普遍人的思想,尽管对自然及其规律仍缺乏普遍性的反思和形而上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游戏三昧”是中国禅思想中一个重要而又不易厘清的概念 ;特别是它与佛教戒律之间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禅的自由观念以及所谓狂禅概念的判释。这一问题在汉语禅学思想的研究中虽略有所涉 ,但问题远远没有说清。关于“游戏” ,席勒说过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 ;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完全是人。” (席勒 ,第 4 50页 )可见 ,“游戏”不仅是一种嬉戏的活动 ,它与某种严肃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关联。禅宗的游戏具有一般游戏意味的特性 ,而又不能完全从同构型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 ,必须充分关注到禅宗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其游戏活…  相似文献   

9.
洪堡关于语言性质的总体看法在于相信:思维和说话,思想和语言构成了密切的统一,我们必须把它们看作是一致的,尽管我们能够人为地把它们分开。由于这种一致性,接近其中一个,也就等于打开了接近另一个的道路。洪堡关于语言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考察存在这种一致性的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显而易见,而且有着重要的结果,因为一致性保证,所有不同语言的研究,都能对理解和认识心灵过程提供最好和最丰富的证据。这种心灵过程无论是属于情感还是理性,其本质都是隐藏的,无法直接观察的。在语言和心灵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如何来理解和翻译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要知道这是笛卡尔整个哲学的一种方法论基础,它究竟是"普遍数学",还是"普遍科学"?它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通过梳理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和形而上学概念就会发现,他的这个神秘的方法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形而上学的预设,即其中的秩序思想蕴涵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变革倾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更应该把"mathe- sis universalis"理解和翻译为"普遍科学",因为,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理解和翻译为"普遍数学"的话,就削弱了笛卡尔哲学更加突出的形而上学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是以现象主义为前提,一开始就蕴含着内在的理论缺陷。这表现在其对实在的规定上。实用主义以为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观念就是我们对它的感性效果的观念,这里,把关于事物的观念与对它的效果的观念等同,意味着将有意义的对象规定为人化的实在,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本然(自在)的实在。实用主义的人化实在的理论意义在于反对以思辩的方式来讨论本然的实在(自在之物)而强调自在之物应当转化为自我之物。人化实在体现了主体的创造力量。然而,实用主义走向了另一极端,表现在将实在完全等同于为我之物(人化的实在)。并通过突出主体作用而否定对象的客观本性,这就是实用主义界定实在的  相似文献   

12.
表征论认为心灵内的观念是关于外部世界中事物的表象,在此意义上,表征论必然预设承诺外部世界实存的实在论立场.将表征论和实在论捆绑在一起的通常理解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可以在反表征的意义上成为一名实在论者.早期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试图分离表征论和实在论,其策略是用纯粹形式化的命题图画来"显示"世界,其问题在于无法直接谈...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育——心灵诗化的体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在谈到音乐艺术对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时曾指出: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  相似文献   

14.
1.主旨、特点和结构1·1《逻辑哲学论》的主旨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划界。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序言中就明确宣称:“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个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个界限”。这一界限同时也是语言、逻辑和世界的界限。但是,界限(limit)在此是一种隐喻,它不是隔离空间领域的围墙,因为它不是世界、思想、语言和逻辑的组成部分。对此,我们不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加以界定:首先选择两个区域,然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或者反之。界限甚至不能逻辑地思考和言说,而只能显示:说清楚那些能够说清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形式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它直观、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理解与概括,并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原型和象征是众多的形式美元素和结构中所展现的共性。它们把形式美构成的各式各样的对象,看作人类心灵或宇宙本质的最基本的东西,并从宇宙统一性和人心统一性的角度去理解形式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洁 《美与时代》2004,(9):69-70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必须经过艺术家的释义和表演,才能变成具体生动的东西.除艺术家的即兴创作外,任何音乐作品的表演,都必须是作曲家已经设想好的并写在谱纸上的东西,但记在谱纸上的各种符号,仅仅是象征性的,实际的音响在它们那里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在音乐艺术中,我们应把声乐表演看作是创作的本身.  相似文献   

17.
论实践思维与实践观念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实践思维与实践观念的建构杜新山科学理论过渡到实践首先要转化为“实践观念”。实践观念作为对未来实践活动的观念的超前预演,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维运作的产物。探讨实践观念建构的思维基础,对于弄清实践观念建构的内在机理,不仅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造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人在还没有创造出这个东西之前,这个东西在实践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人的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即是说人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之前首先建构起观念的理想世界(“实践观念”),然后再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人的思维创造理想价值客体,而这种创造是以现实客体的先在性、独立性为前提的,即是说,思维要想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就要以认识现实中当下存在的东西为前提,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思维认识、反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人的思维具有两种功能,即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正象黑格尔所说:“我们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一方面是理论的,一方面是实践的。”③马克思也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区别为理论地把握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权"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权"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权"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权"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权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在当代的处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关注的是科学在当代遭遇到的一个内部问题 ,但它影响深远 ,左右着我们的视野和判断 ,决定着这个时代发生着的和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一、科学生而面对的研究传统现代科学的思想源泉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 ,它们为科学提供了一种理性主义的传统———人的意见是大可怀疑的 ,必须用论证 (逻辑的推理、论辩 )加以纠正 ,以确认其结论的真理性。随后的欧洲 4 0 0年的思想文化革命是对这个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改造 ,其基本点也十分明确 :将使用理性的范围限定在人的经验可以检验的范围 ,即仅仅论证 (逻辑的推理、论辩 )还不足以确认结…  相似文献   

20.
这里的反思以一个佛教争论为出发点,它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过去究竟是某种现实的东西,抑或仅仅是我们现在回忆的当下内容。接下来,在与我们过去知识的其他形式的比较中,回忆的特征得到分析。随后要对这样一个观点进行批判,即:在回忆中被回忆的是再现着过去的当下图像。最后要将回忆解释为一种自身意识:在这个自身意识中,我们自己的被回忆的主体行为和体验并不是当下的,但我们的受规范性的真理观念制约的过去本身却是当下的,而那些被经验的客观事物的图像(想象材料)抽象地看却是无时间的。但它们在回忆的语境中却是过去事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