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乡村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等领域有丰富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他促进新文化的大众化价值转向;以本土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内部凝聚整合;传承发展提升乡村文化的价值品格;注重讲好乡村故事,提高乡村社会的文化地位。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启示我们,应充分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紧迫性,必须讲好乡村故事以彰显乡村文化独特价值,要在城乡文化互动中提升乡村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地拉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助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将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在农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文化基础。文章就从乡土文化的含义出发深入剖析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对当前我国乡土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乡土传承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支持,更需要文化保障。乡村文化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凝聚着乡村人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皈依,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神引领和资源凝聚。针对目前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我们应当多措并举,找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规划文件,蕴含着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是在合作化高潮基础上制定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全面布局,也是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建设和计划体系之中的重要步骤。这种以"组织起来"为核心、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的战略布局包括三方面:1.传统农业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改造;2.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全面治理;3.农民生活方式的改进。毛泽东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质在于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农村的属地全面治理,《纲要》的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全面振兴中国乡村的目标、途径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的振兴既承载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乡村文化资源流失,文化"空心化",已无法满足对学生的教育及广大老百姓的新期望。文章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要求,传承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深入挖掘"三苏"等文化内涵,学习和传承中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创新美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及文化自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构成,有利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对乡村文化建设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7.
巩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的战略思想:发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群众主动性,奠定乡村社会改革治理群众基础;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提升乡村改革治理的组织化成效;强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夯实乡村改革治理人才组织基础等内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来看,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与实践对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17,(3):115-119
本文从现代性的冲击与内生机制僵化两方面因素分析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式微的原因,从农民生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三方面阐述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传承意义,并提出在现代乡村治理中,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创新路径应当建立在与现代乡村结构的区域差异相适应、与现代乡村代际关系更迭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重要策略,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建设乡风文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帮助农民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存在着主体性缺失、教育对象难以组织、缺乏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复杂等现实困境。因此,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要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优化宣传教育环境,力争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1)
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的现象,衰落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的城乡分工,乡村被定义为农业生产的空间,产业的单一和社会生活的缺乏排挤了乡村居民,造成乡村的空心化。乡村振兴需要重建乡村生活。乡村生活重建首先需要有居民居住在乡村,但不能通过人为地设置障碍来阻止乡村人口外流,只能通过加强城乡融合,建立城乡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机制,让乡村成为乡村居民而非单纯农民的生活空间;其次,乡村生活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单纯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足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找回乡村社会;第三,乡村生活是乡村的,因此要避免复制城市生活。近年来出台的针对三农的政策,需要在重建乡村生活的视角下,重新加以审视,避免农业兴而乡村衰的政策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核心内容。文化振兴视域下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方案时要审时度势,保证发展乡村文化的同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的文化、经济以及建筑的一体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就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居环境的概念以及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如今乡村振兴一直是热点话题,各个地区为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而提出不同的实施策略。胶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乡村振兴工作不容忽视。在乡村建设中,艺术可为乡村提供活力。视觉艺术旨在塑造艺术实体,突破地区语言障碍,用艺术形式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此,以胶东地区为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视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探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胶东地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重点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健全相关政策和机制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重难点和突破点在于农村、农民,因此,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核心任务是必须振兴乡村道德文化,需要解决如何树立乡村道德文化意识,如何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如何坚持道德文化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等主要伦理问题,其伦理价值目标是构建乡村伦理共同体。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之维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该战略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营建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继承和发扬优秀乡土营建文化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鼓励自组织施工传统的技术帮扶是新时期乡土民居建造范式之一,考虑到乡村基础设施缺乏以及实践地点与设计人员相隔遥远交通不便的现状,"自组织改造帮扶"的方法是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农居综合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归原小镇改造设计为例,总结乡村农宅帮扶式改造设计策略,延续乡村风貌与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乡村现代建筑与乡村传统建筑的区别、联系出发,分析乡村现代建筑的在地文化发展模式,以材料、技术的不同到功能主体、历史文化的联系,阐释在地文化的地域性与时间性,乡村现代建筑为何要传承在地文化,其意义与内涵的作用,再以实际案例分析如何在乡村现代建筑中运用在地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想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就要科学育人,以人才促发展;以科技驱动创新,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以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书写乡村共建共享共富新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为例,对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与价值,分析下姜村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