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张湛的思想和《列子注》,流行的观点是:张湛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和终结者,张湛哲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的生死解脱问题,他企图把王弼的贵无论与郭象的自生论结合起来,把魏晋玄学关于本未有无的本体论与汉代的元气宇宙构成论结合起来,结果造成自身体系的混乱和庞杂。笔者认为:虽然《列子注》中有一些张湛的思想,但是,《列子注》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不是张湛的思想,而是《列子》本文的思想。张湛注《列子》的目的仅仅是解释《列子》的文本意思,并不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一、张湛的注释目的是解释《列子》的思…  相似文献   

2.
张湛,字处度,《晋书》无传。《世说新语·任诞篇》注引《东宫·官名》曰:湛字处度,高平人。又引《张氏谱》曰:湛祖嶷,正员郎。父旷,镇军司马。湛仕至中书郎。关于张湛的年代,由于史无明文,现在已难以确考。根据一些零星的材料,可以推断他大致生于公元320年左右,与桓冲、范宁等人可算是同时代人①。《列子》既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与《老子》、《庄子》并称,同时也是道教经典,被称为《冲虚至德真经》。而张湛是其保存者和最早的注者,他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并发展了《列子》中丰富的自然观,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一…  相似文献   

3.
<正>列子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思想为"贵虚"。《列子》八篇,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然班固所录,实为在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所成《七略》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则刘向校书时当整理过《列子》。今传刘向所撰《列子书录》,世人多疑其为伪作。魏晋时期,张湛作《列子注》,他在序言中提及自己重新整理《列子》的经过,后人多疑今本《列子》为张湛或魏晋人所伪造。尽管对《列子》之争议至今不绝,但对此书进行研究整理之学者亦代不乏人。尤其《列子》被列入道教经典之后,使得此书更为世人所重。  相似文献   

4.
汤用彤先生解放前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曾多次讲授过“魏晋玄学”一课,并计划写一本《魏晋玄学》,但终因解放前生活极不安定而没有能实现。在他拟定的这本书的章节目录中,有“贵无之学”上、中、下三章。上为王弼、何晏;中为嵇康、阮籍;下为道安、张湛。这里我们根据他的讲课提纲和当时听课者的笔记,先把“贵无之学”(下)一章整理出来,供研究魏晋玄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湛注《列子》大约在东晋后期的隆和元年至太元七年(公元362—382年)之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东晋士族阶层需要永恒的“彼岸”世界支撑以面对现实苦难。在那个宗教情感浓重的时代,玄学作为以现世逍遥为生命终极意义的理性哲学,需要进行修正,以回答“生死解脱”这一时代课题,继续保持自家的影响力。张湛通过注释《列子》,融玄学前辈的贵无论、独化论、元气论以及传统数术理论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看起来芜杂、却适合东晋士人思维水平的理论体系。它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创立了独特的“机理”说,在“无”(太虚)与“有”(万物)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晏子思想·春秋思潮·齐文化王超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家对于其思想归属何家之论争从未中断,向有儒、墨、杂家及自成一家之说,而儒墨之争尤为激烈。儒家说以晏子“尚礼”为依据,墨家所凭乃是晏子之“以俭治身”。(张湛《列子·杨朱篇》)事实上,尚礼或倡俭,...  相似文献   

7.
严可均《全三国文》从《列子·仲尼篇》张湛注中辑佚的何晏《无名论》,存在着重要的疑问。本文通过辨疑,考订《无名论》辑佚杂有张湛的随文注语。依据考订,澄清了何晏《无名论》的文献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何晏"贵无"说的理论特质和思想地位加以判断,肯定了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人们的思想骤然为之得一解放。清新、潇洒、自由,驰骋于玄远、超脱、辩名析理的玄思之境,迅速把中国哲学推进到以本体论为特征的新阶段,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遗产,深刻的思维经验教训,众多的研究课题,吸引人们发掘、思考、剖析、总结。解放以前汤用彤先生著《魏晋玄学论稿》,前驱先路,提纲挈领,对玄学的  相似文献   

9.
论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经典的解释历程里 ,如何从儒家与具体事象纠缠的经典言述中 ,解释出具有普遍品格的意义 ,使儒家之理想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发挥作用 ,始终是儒家解经历史上一个不能迥避的问题。魏晋玄学既释道 ,也释儒 ,它的出现首先为儒家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不同于汉儒的思考方式。它的兴起与其说是道家思想的创新发展 ,倒不如说它同时也是儒家经典解释历史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企图通过分析汤用彤先生对魏晋玄学的理解 ,展示儒家经典解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典解释的目的与经典解释方法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理解与不同经典之间的交流之相关性。最后通过…  相似文献   

10.
《列子》自然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 (74 2年 ) ,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 ,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 ,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 ,称为《冲虚至德真经》) ,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 ,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 ,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 。《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 ,又因为它是伪书 ,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② 。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 ,代表着我国古…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基本理论特质的探讨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先生首倡玄学哲学是本体论之论,并将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哲学史上从宇宙生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变。在他看来,汉学执滞于经验,“本天人感应之义,由物象之盛衰,明人事之隆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与《列子》生命观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生命意识, 不能不同时想到庄子与《列子》。这是因为庄子和《列子》的生命观表面上看来比较相似, 二者都是重生派, 即把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看得高于一切, 因而与儒家重人生的社会意义的生命观划然有别; 而且二者都重视养生, 凿凿有言。但实际上, 庄子的生命观与《列子》的生命观有重要的不同: 庄子可称为养生派, 而《列子》则属于厚生派。一《列子》对生命的论述集中在《杨朱》一篇, 在《天瑞》、《力命》等篇也有论及。《列子》同庄子一样对死亡作一种唯物的观照, 认为死是命定的自然规律, 人不可抗拒。庄子一方面说: “死生亦大矣” (…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学是汤用彤、陈寅恪先生长年研究的领域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时贤用力较多的学科 ,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但自上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相对缓慢 ,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王晓毅同志长期从事魏晋玄学研究 ,在老一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对这一领域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重新作了梳理 ,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论 ,凝集在《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中华书局 2 0 0 3年 9月版 )一书中。这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是一部处于魏晋玄学研究前沿的力作。玄学是汉魏之际社会、政治变革与学术思潮发…  相似文献   

14.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著作颇有散佚,如《旧唐书·经籍志》所收录的《周易大演论》一卷,即已不存,只是在某些古籍中,如韩康伯的《系辞注》所引,还可找到若干片断。隋萧吉的《五行大义·明数篇》中也有一段冠以“王曰”  相似文献   

15.
汤用彤留学汉姆林大学时期哲学文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样永 《世界哲学》2008,(3):105-112
汤用彤在美国汉姆林大学时所写哲学、心理学论文手稿,幸承汤一介先生保藏,使我们得以了解他留学期间所受严格学术训练,领略那个时代前辈学者对西方哲学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些成果成为汤用彤后来著述的来源,反映出学衡派形成的思想轨迹。留关所学新知奠定了汤用彤的治学基础和方向,通过其传介,推进了国人的文化研究,具有思想启蒙和为现代中国学术奠基的历史作用。它的整理与发掘,为我们重新审视西学东渐史上一些重要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16.
《脉经》的哲学,主要渊源于《周易》及魏晋玄学,是"三玄"(《老子》《庄子》及《周易》)在中医脉学上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郭象"辩名析理"的方法论,王弼"言意之辨"的认识论。这三个方面都带着玄学的深刻烙印。魏晋玄学一方面充实、提升了中医思辨、抽象思维,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医脉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神秘、玄虚的误区。《脉经》是中医脉学乃至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家。《老子》一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但影响先秦哲学,还对两汉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引起了历代学者的重视。从古至今,研究《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们汲取道家思想智慧的同时,又对之大力批判,斥老庄道家为异端之学。作为道家核心经典之一,《列子》不可避免地被列为异端。与之相对,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继承理学艾轩一派的思想风格,公开接受道家思想,其所著《列子鬳斋口义》一书,首先对道家内部之庄、列关系提出庄列一源、列不及庄的主张,继而重新审视《列子》的思想立场,为其"异端"之名号作辩解,认为《列子》中虽有讥讽儒士的言论,但也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与此同时,其又基于对庄列关系的基本判断,指出《列子》宗旨不异于儒家的大纲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学史尤其是魏晋《论语》注释史上,江熙《论语集解》有着重要的地位。从经学史的角度说,何晏《论语集解》与江熙《论语集解》相比,前者主要为汉注的精粹集合,后者是两晋《论语》注的总结与汇集。它是在参考卫瓘、李充、孙绰与范宁等晋人《论语》注的基础上,根据己意筛选、编撰而成的。由于上述晋注在南朝时便大都散佚,因而江熙《论语集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就其中的江氏注文及其思想而言,江注充分体现了东晋的解经特色:不仅凸显了江熙个人作为东晋中后期经学家的儒学立场,而且透射出魏晋玄学思潮在《论语》诠释上的某些特点,其思想价值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学界以"自然"作为解释道家哲学主要的核心概念,"无为"受到忽视。但是,"自然"与"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老子》"道恒无为"与"道法自然"的提出,将"自然""无为"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二者是同等层次的概念。其后至西汉,道家思想家的自评与他者的评判以"无为"为中心,"无为"的地位高于"自然"。严遵《老子指归》与王充《论衡》开始将"自然"与"无为"并列起来,提升了"自然"的重要性。至魏晋玄学与早期道教经典那里,形成以"自然"为主的解释道家的思想理路,确立了自然主义的时代思潮。因此,以严遵、王充为界,道家思想的诠释主旨亦即"自然""无为"的思想地位在学术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