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龙 《管子学刊》2006,1(4):46-50,67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尽管在文化趋同化的同时也存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但这两种趋势并非势均力敌。其中,文化的趋同,在经济发达国家以其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推动下,往往处于上风地位;而文化的多样性,尽管有许多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大声疾呼,不懈努力,却往往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攻势面前败下阵来。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文化全球化带给世界的影响深刻而复杂,它造成地区和国家间文化冲突加深,精英化的生存、发展面临威胁,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这种发展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 ,不仅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 ,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在谈论文化全球化还有点为时过早 ,但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以致文化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态势。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如何合理引导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这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一在我国 ,多年来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主要是在“传统—现代”的框架中进行的。现在看来 ,有必要将这一框架置入“全球化—民族化”这一更大的视野或框…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全球化的来临及其原因当20世纪帷幕即将落下,一种新的意识正在成为日益流行的术语,这就是全球化。从文化的角度讲,全球化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化、互联化、依存化。所谓整体化,是指全球作为同一个社会整体而存在;互联化是指所有国家和民族在信息、交往、利益方面的普遍相关性;依存化是指国际合作与协调已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球化的过程始于工业革命。早在1848年,马克思就已预见性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4.
方玮 《现代哲学》2001,1(2):15-19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当前的全球化浪潮正是由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互动。在这股浪潮中,各个民族、国家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既分享着科技进步、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也同样都面临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种种问题。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适应新的生产方式,首先保证整个地球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各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所有的地球人都必须创造和接受一种共同的观念——我们称之为世界性社会理念——来自觉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与“全球伦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时代是一个存在着严重“道德危机”的时代 ,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 ,文化道德问题更多、更复杂。孔子思想对于建立“全球伦理”可以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 ,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所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 ;“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 ,等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学界论述颇多,或以为全球化可使民族国家走向大同,使“普世伦理”成为可能;或以为全球化危及民族国家的生存,是西方文化对国际多元文化的颠覆。前者乐观之论失之天真,后者悲观之叹也于实无据。郁建兴、周俊先生合作的这篇文章,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探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地位及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理论辨析与现实批判融为一体,致力于达到一种深刻的具体。这种努力,相比某些大而无当的对策或游失于概念迷宫中的繁琐之论,更能展示理论的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7.
刘淑萍 《学海》2012,(5):11-15
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有明显的地域历史性、民族性。它具有激励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是国家成员间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所在,它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全球化时代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它都是社会平等、合作环境及机制的重要维系基础。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相互协作机遇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家主权观、国家地域观与民族文化等传统国家实体性精神的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化治理需求提出"普世伦理"认同,诱导消解着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塑造良性的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确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反对抽象的伦理普遍主义;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文化条件、整合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在我国还掀起了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当代民族文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品牌包装也不例外。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所以品牌包装与民族元素逐渐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在品牌包装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性危机四处弥漫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人们身陷信仰缺失的精神恐慌和心灵危机,另一方面,各大传统宗教自身也在面临着现代文化语境中信仰体系的重建危机。这种双重危机迫使宗教走出传统信仰模式,走向更广阔的人类思想文化新天地。通过重新开显宗教核心教义精神,更新宗教传播方式和组织制度,与民族文化传统深度对话融合,并与现代文化思潮充分交流互动,建构起具有民族文化精髓和世界新文化特质的信仰体系。这可以说是传统宗教在21世纪的中国化前景,也是世界宗教的未来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利益矛盾的展示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恩格斯指出 :“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 ,人民出版社 1 972年版 ,第 5 37页 )全球化现象也应这样来理解。不过 ,为了突出问题对各国、各民族的生存发展攸关的一个侧面 ,特把“利益矛盾”提出来加以讨论。在限定的意义上 ,全球化是一个包容着多重矛盾且处于生成中的世界性现象 ,全球化始终是围绕利益问题而展开的。一、全球化 :人类利益实现形式的转变和更新马克思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革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深切苦难,表明了我们民族已处于一种难以回避的生存危机之中。满怀忧患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以对文化的反省来寻求克服生存危机的良方妙法。正是对中西文化的反省及抉择的不同,构成中国现代哲学各种流派的纷争。本文所要论析的是,被誉为“文化宇宙中的巨人”、“超越的唯心论者”的现代新儒学巨擘唐君毅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等,已经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新浪潮。这一“全球化”潮流,给我们中国穆斯林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如何使广大穆斯林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经典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新的解释(“解经”工作),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当今世界同步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反复探索的新课题。一、“解经”工作的意义、依据和标准伊斯兰教界所开展的“解经”工作是在新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哲学》2009,(4):F0003-F0003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过程中,既获益于全球化所带来的效率和各种便利,又承受着全球化的矛盾与痛苦。原来发生于各民族国家内部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展开已呈现出新的形式。各国学者有责任从传统的资源和现代的经验之中汲取思想营养,对传统与当代世界的关系做出新的思考,推动各民族文化、思想、价值间的对话,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各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的重视和关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的变化,民族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民族文化遗产消失速度加快,失传现象严重,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5.
大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事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不同的积淀过程,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这就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本依托。每个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少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许多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在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基础之上不断将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建设以及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我国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之中也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将政治、经济、文化与现有的主体工作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共同之处,促进这三者的互相发展以及共同繁荣。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融合的过程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历程,呈现着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因此,文章以民族传统元素为依据,积极了解在绘画实践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综合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发展开始迈入全球化阶段。全球化表征交往范围的扩大 ,其不同以往之处在于 ,它将地球变为“村庄”,并借助跨国公司、资本市场、信息技术等新的方式 ,在民族国家之间形构出一些新的内在联系。这些联系蕴含合作与冲突、机遇与挑战等种种复杂情形。它们是文明历史的接续 ,又  相似文献   

18.
前宏期的吐蕃王朝在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各种危机,主要包括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和政权建设的渗透性危机等。在固有的社会结构下,赞普王权始终面对着苯教同地方豪族势力间联盟的挑战。为了建构一个自上而下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从而牢固树立自身权威,赞普将目光投向了佛教及其所代表的文明。因此,自松赞干布迄朗达玛时代的前宏期,围绕吐蕃上层社会的始终是赞普王权、地方豪族权势、苯教教权和佛教势力间的权益博弈,也正是这种“零和博弈”最终加速了吐蕃王朝的毁灭。  相似文献   

19.
涂智进 《天风》2009,(1):14-15
世界经济全球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和机遇,同时也使整个世界的经济捆绑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着,但更多的是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正如许多人所戏称的“美国经济打一个喷嚏,世界经济就会感冒;若美国经济患感冒,世界经济就会得肺炎”。而这次始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不仅是让美国经济患上了感冒,而是发生了金融海啸,它快速席卷全球,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地震”频发,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楼俊超 《学海》2024,(1):19-26+21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悟贯彻这一思想,需要明确“两个结合”的时代意义。“两个结合”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面对按照“线性道路、单数文明、民族优越、为我人性、社会进化、‘普世价值’、理性尺度、开化使命、美丽神话、唯一哲学”逻辑建构起来的“西方中心论”,“两个结合”力求从哲学维度、历史维度、关系维度、空间维度冲破这一理论体系,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继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此,“两个结合”通过“意义彰显、‘两脉’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明体达用、新的文化使命”的递进环节,实际发挥着确立并巩固我国文化主体性和文化领导权的使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