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个体中心方法探讨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的模式与关联因素.选取初高中生843人,调查了自伤行为、自杀意念与预测因素,进行潜剖面探索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1)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存在两个亚组,分别为"低自伤-低自杀意念组"(双低组)和"高自伤-高自杀意念组"(双...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责任心的理论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参照有关文献建立了中学生责任心结构模型,编制出我国中学生责任心量表.通过对747名中学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1009名中学生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评鉴中学生责任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徐淑玲 《美与时代》2005,(11):76-77
文学观念是文学创作的先导,是文学批评的工具和标准,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亦即一时代要求一时代的文学观念与之相适应.此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关乎时序"(1)的规律性,也是文学进步的内在原动力之一.因此,考察现代的文学状况或作家作品,不能不先研究该时期文学观念的进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对中学生创造力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以《中学生创造性思惟练习》施测于812名中学生,并请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评定,然后将《练习》分数和评定等级与有关因素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1.用《练习》来评鉴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信并有效的。2.中学生的创造力呈正态分布。3.创造力高的学生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4.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成绩有相关,但相关不很高。5.中学生在创造思惟的变通性上表现出男优于女的倾向,其他方面的差异不显著。6.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创造力上无差异。7.学生中干部的创造力高于非干部。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量表.对1,3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是由主动性、困扰性,礼节性、策略性和广泛性等五个因素组成;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有策略型、疏远型、中间型和开放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是人的情绪充分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的情绪世界,早已不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面对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中学生则像是一叶小小扁舟,在波峰与波谷之间寻找新的平衡。虽然这时他们已有了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但情绪的浪潮依然时起时落。因此,指导和帮助中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7.
自1977年恢复高考30余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发生了许多变化.该文就我国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简单地进行了历史回顾,包括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情况,中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中学生的作业与考试,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心理状态等.文章认为,尽管有关各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学习状况令人堪忧;改善中学生学习状况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一、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的鲜明时代特征 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他们彰显个性,争取各种自由、不爱受束缚,有着特殊的语言、衣着和行为符号。中学生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我们不能割开外在客观因素,孤立地去研究中学生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城市中学生亲子冲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亲子冲突原因从稳定—不稳定与可控—不可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对亲子双方在冲突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0后"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冲突普遍,冲突频率较高,冲突强度较低;(2)中学生在与父母的冲突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父母在亲子冲突中具有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暴力倾向;(3)中学生与父母冲突的原因以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为主,沟通方式以及沟通中的情绪性和情境性因素是中学生亲子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4)亲子冲突对中学生的影响总体较小,但对少数中学生情绪、情感及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并考察其性别与学段特点。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全国1570名中学生被试施测,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别特征进行划分,使用无序多分变量的Logistic回归考察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与学段特点。结果: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的统计指标,中学生心理素质可划分"高心理素质组"(15%)、"较高个性-适应性组"(21%)、"较低个性-适应性组"(33%)和"低心理素质组"(3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低心理素质组"相比,其它三组有着显著的性别和学段效应,"高心理素质组"、"较高个性-适应性组"和"较低个性-适应性组"的女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在这三个组群中初中生所占的比例更高。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有显著的性别与学段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为工具,对华东地区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凋查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主性低于农村中学生.(2)男生体育学习自主性高于女生.(3)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主性高于高中学生.4)所有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维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汉、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应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274名汉、裕固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汉族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于裕固族中学生,裕固族中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大于汉族中学生,但仅在丧失因子上差异显著。2.汉、裕固族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较差;3.汉族中学生心理应激与社会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应激与社会适应能力呈较低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对自身学习能力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地区1万多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中学生中具有内部学习动机者并不多,持外部学习动机的中学生为数甚多.2中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普遍较低,中学生认为自身考试的能力要强于课上和课下学习的能力.3外部动机占优势的中学生对自己考试能力评价最高;内部动机占优势的中学生对自己课下学习能力的评价最高.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需要,可能表现出与学习动机类型不一致的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在具体的动机类型中,还可能表现出性别优势.  相似文献   

15.
苟波 《宗教学研究》2005,1(1):24-30
文章主要分析了道教在中国古代"梦幻"故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以及道教的"出世"人生理想和"去欲就仙"的宗教观念对形成这类故事的文学特征方面的重大作用.因此,这类小说成为了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理想主义传统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友伴关系与中学生吸烟行为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然而,对此进行的研究却很少.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技术的提出使研究者可以同时从友伴相互接纳和友伴地位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从北京市1所普通中学和1所重点中学选取1091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为被试,运用NEGOPY软件包对中学生的友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友伴相互接纳和友伴地位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都有显著的关系,为今后对中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教华 《美与时代》2007,(1):103-105
艺术起源的根本是"游戏的冲动",是自由的人性的表现.表演教学中游戏的合理介入,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学生在表演中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在游戏中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在学习表演中表现出游戏的自由和表演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孟子"浩然之气"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之气"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特有的概念,养"浩然之气"是孟子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由论意志坚定的"不动心"而及"浩然之气",后者是精神心志之气而非生物之气;养"浩然之气"需"配义与道"、"集义而生"、"心勿忘"、勿止勿助,是一长期的道德积累和践履进程而非神秘不测的意志内省;孟子言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并非意在"以人合天",而是文学夸张、自信张扬.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研究.听力,做为语文能力结构模型中“产品”一维的因素之一,它是由哪些能力构成?这些能力在不同年级有哪些差异?如何认识听力与其它一些因素的关系?能否尝试制定出听力测试量表?等等.为了给解答以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为了对中学生听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我们于1988-1989学年度集中研究了听力培养问题,在三次综合统测的基础上,1988年11月份专门对听音辨义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优良品德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有这样的体会:抓住中学生易动感情这一突出的特点,以培养道德情感为突破口来培养其优良品德,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我认为,中学生道德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