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妨结伴     
有个人在沙漠行走,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这时他遇见了另一个人,于是他问对方:“先生,我迷了路,你可以告诉我怎样走出这片沙漠吗?”“对不起。”这个陌生人对他说,“我也不知道怎样走出去。但也许我们可以结伴同行。一起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2.
经受了长期考验的古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新实验事实的发现而导致了一场“物理学危机”。彭加勒第一个全面地论述了新实验事实与古典物理学基本原理的矛盾。要摆脱古典物理学危机以及传统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客体的“实存性”,“严格的因果性”和“事件与观测无关”等信念危机,唯一的出路是走向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未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肯尼迪 一道溪水,流,是它的出路和前途,它必然有过飞珠溅沫的历程。然而总是飞珠溅沫,它便永远是小溪,而不是大河啊!——贾平凹  相似文献   

4.
[按:本文是《儿童推理过程发展与教育实验研究总结报告》的一部分,它是三个分实验报告的综合和缩写.原报告四万多字,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原报告中的“导言”、“构思”、“实验步骤”以及各分实验的“结果分析”等内容.]本实验不是“纯”类比推理的研究,也不涉及到所有的类比推理,它只是借助于其中一种常见的类比推理形式探索儿童推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进而摸索促进这种推理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设计的达套类比推理过程的实验是由三个分实验组成的,它们依次为:“配盘”、“挑盘”和“组盘”实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能否从已知的若干盘玩具中归纳出玩具的组合规则,并根据这一规则完成不同形式(“配”、“挑”、“组”)和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5.
有几位朋友很关切地问我们:“你们认为老子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没落贵族的意识形态;那末你佣是否认为孔子是唯物主义者,是进步的呢?”我们回答说:“不。我们认为孔子在天道观上是动摇的,在政治上他有进步的一面,有保守的一面,而且保守的一面更大些。”“那末,春秋时代豈不是没有唯物主义者?没有两大阵营的斗争了吗?”——这是一个问题,很大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猜想,事实上,春秋时代唯物和唯心,进步和反动两大阵营的斗争是很鲜明的。这样一种观念,现时似乎还是相当流行的:孔子唯心、保守,老子就必得是唯物、进步;如果说老子唯心、保守,孔子就必得是唯物、进步。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看法。但在进一步探封中发现,企图从孔、老关系找出两大阵营的斗争,却是没有出路的。据我们初步研究的结果,当时两大阵营的斗争是:唯物  相似文献   

6.
B·英海尔德教授在近年的“发生认识论和发展心理学的新趋向”一文中提出:“我们当前的研究则集中于被试在寻找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的办法时的发明和发现的过程。”作者介绍了她和卡米洛夫·史密斯在1975年合作进行的一个实验研究,这对我们开展儿童思惟的研究中,如何从活动中研究儿童的思惟特点有一定的启发。实验介绍如下: 实验是要求儿童使横放在一根固定的金属棒上的种种不同放法的木棒达到“平衡以使它们不掉下来”。(见右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出版李宗桂主编的《“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丛书共六本:(1)《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李宗桂著;(2)《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信任游戏的实验范式探讨了在与“受信任者”高/低可信赖性有关的信任线索时,具体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被试被告知“受信任者”在可信赖量表上的得分(高/低)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上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可信赖性”水平的高低所影响;实验二发现,当告知被试“受信任者”的群体身份(内/外群)时,个体在高确定性情绪(开心和愤怒)下的信任判断比低确定性情绪(悲伤)下的信任判断更容易被受信任者的“内外群”身份所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高确定性的情绪比低确定性的情绪更容易使被试的信任判断受到与“受信任者”是否值得信赖有关的线索所影响。  相似文献   

9.
记忆研究新方法-间接测量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起始于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实验方法的应用,使心理学的发展大为加快。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精辟地指出:“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限界,看到从未见过的事物。”科学的探索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工具”。历史事实表明,方法上的创新会使我们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振兴靠经济,经济的振兴靠企业,企业的振兴靠管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管理的出路在“法制”,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重“法”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礼”轻“法”的社会倾向。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树立依“法”管理企业的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现代企业管理走向理性和成熟。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研究和借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师心理学的教学质量,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则是我们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从“教”的方面来说是为了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了培养他们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  相似文献   

12.
定势初探     
一个有趣的,小小的心理学实验,竟能紧扣大学生们的心弦,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和我一起在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当我们共同做完陆钦斯的定势实验之后,许多同学发现自己在解决前五个问题时很顺利,并自然地得出了“B-A-2C”的定势公式,而后三个题若仍按这个公式来做,不仅速度慢,而且问题也更复杂化了。大家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真是太笨了,为什么放在自己面前的捷径不走,而偏偏要绕道前行呢?!”啊!原来是思维定势对我们在思考后面问题时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死里逃生     
我是从北京“仁慈堂”死里逃生的一个孤儿,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伟大节日里,回忆昔时之苦,倍觉今日之甜,使我更加仇恨帝国主义、反动派,也更加热爱共产党、毛主席。我进“仁慈堂”是在1946年刚满九岁那年,也正是我家生活最贫困、最凄惨的一年。从我的父亲抛开我们走后,一家四口人全靠母亲给人家洗衣服、做另活挣来的一点点钱来养活。后来由于活不多,连最低的生活也不能维持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求人托友,才为我们找到一个所谓“出路”——进“仁慈堂”。在一个秋天的早晨,阴沉沉  相似文献   

14.
汤立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3):49-555
我们湘阴二中是从九一年下期开始搞“教学自学辅导”教学试验的。一年多来由于领导的重视,全校老师的支持,实验已取得许多生动事例和确凿的数据,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可以说:实验已初步取得了成功。下面谈谈我们实施这项改革实验的具体作法。1 实验实施的过程1.1 领导的决策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生活差,每年招收的新生都是经中专和一师  相似文献   

15.
思维的力量     
上大学了。第一节课便是逻辑,那位老师妙语连珠,有段极精彩的开场白。 他是这么说的:“你们从此就是大学生了,我特别特别为你们高兴。为什么?因为逻辑将把你们武装起来。使你们比原来更聪明更有力量。” 我们就问:“真的?” 他笑笑,说:“当然!逻辑是讲思维技巧的,它能让你如虎添翼,在论战中把论敌杀得片甲不留!” 我们不信,他也就极灿烂地爽然一笑,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关于伽利略的那个极著名的实验。他说: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手拿一大一小两  相似文献   

16.
我区从1986年暑假后就开始进行“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现在已经发展到28个班,遍及全区八县一市。对于先行实验的两个班,我们进行了初步验收,并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实验的目的、方法和对象实验的目的:研究自学辅导教学法是否适合中小城市的重点中学,是否适合师资和生源都较差的农村中学,为此,我们选取了河北省重点中学廊坊一中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7.
本书除概论外,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开创”、“改造”、“完成”、“终结”为题,较系统、全面地阐述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并指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同时该书吸取了近年来学术界的新成果,改正了50  相似文献   

18.
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 考察自己决策和为他人提供建议是否存在认知和偏好上的差异。实验一采用2(自己决策/为他人建议)×2(价值:高/低)×2(可行性:高/低)被试间设计, 165名被试代表自己或他人评价选项的吸引力。实验二采用3×2混合设计, 81名被试代表自己、相似或不相似他人, 为“高价值-低可行”和“低价值-高可行”两选项出价。结果支持了“自己-他人决策差异”:自己决策比为他人提建议在更大程度上受可行性高低的影响, 更为偏爱可行性高的选项; 人际相似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上述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杨岚钱穆论中国文化的出路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文化学家。他认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系于文化的命运,振兴中国文化是中国唯一的出路。钱穆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国家民族内部自身一种新生命力的发舒与成长。”在他看来,国家民族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因此,救国保...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以近世习用的文学观念解析《文心雕龙》时, 一系列方枘圆凿的问题便出现了: 比如刘勰之“文学”是什么文学, 他为什么将那么多的历史文献和文化现象统统纳入文学的范畴, 他究竟是个什么家? 尽管人们习惯于“历史是在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的观念, 但是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博大精深仍然是那样令我们震撼。如果我们摆脱今人的自负, 进而用刘勰“自然之道”的思路去考索, 那么看到的将不仅有刘勰似乎在注释我们所谓“文学之为文学”的一面, 而且有其“文学不是今之谓文学”的非文学的一面。文学是文学而同时又不是文学, 这就是笔者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