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香门信仰作为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信仰形式存在于河北衡水地区,特点是神秘性和实用性,在当代又具有“佛教化”倾向,显示了民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宗教底层所具有若干类基础性意义,进一步说明保持中国传统宗教生态系统的平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被巴哈欧拉誉为“诸书之王”的《确信之书》,是巴哈伊教最重要的圣典之一。本文从四方面论述了《确信之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这部圣典的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巴哈伊信仰关于如何获得上帝及其先知的真知以及如何理解和认识上帝天命的统一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尽管巴布的《白阳经》和巴哈欧拉的《确信之书》都与什叶派教义信仰有关,但从它们成书之日起就已预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世界宗教在东方地平线上的诞生。正确理解新兴宗教与传统宗教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人们从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人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列民  何光沪 《学海》2005,4(2):67-75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新约》中耶稣和使徒的各种教诲,都有大量涉及或清晰地指向苦修主义的经文。它们包括从完全的禁欲、独身,直至普通的斋戒、圣洁、施舍等十余种形式。《旧约》苦修主义以禁食和圣洁为主,意在使当事人或场所更加洁净,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典或者赦免;《新约》则以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福音进一步倡导奉献服侍的信仰生活,蕴含着隐修和非隐修的苦修主义思想和制度雏形。《圣经》苦修主义是理解基督宗教的基本纬度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5.
终极实在是一切存在的根基,它临在于人的体验和认知之中,并通过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信仰生活而得到多元化的彰显.终极实在在宗教上以多元化的方式得到体验、回应、信仰和认知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宗教多样性.长期以来,宗教多样性既得不到客观的认知,也得不到善意的对待.以基督教排他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宗教排他主义或者否认宗教的多样性,或者否认其他宗教的价值平等性,造成大量的宗教冲突和文明关系的对立.当代宗教多元论者适应宗教和平的历史趋势,肯认宗教多样性,谋求宗教和谐关系的建构,表现出对宗教排他主义的超越.本文具体探讨约翰-希克对基督教排他主义的拆解,说明宗教多元论的解构旨趣及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本义原指一种个体性的"信仰"行为,在其转化为一种特有的体系化"宗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之"神圣化"建构等此在性因素的历史影响。就此而言,近代兴起的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思潮虽都有其合理性,但从发展创新的眼光看,二者皆有其历史局限性。与之相比,纳斯尔所倡作为一种"神圣传统"的"传统伊斯兰"理念,在信仰之本原与显现意义上,或为伊斯兰文明的未来勾勒出一扇"神圣"之窗。  相似文献   

7.
评价和颂扬智力,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价值之一,有了这种价值,伊斯兰教的健全信仰才可以建立。圣先知穆罕默德说过:“每件事物都有支柱,穆民(信士)的支柱,就是他本人的智力,而其智力的强弱又形成他宗教功修的优劣。”这章圣训说明智力对于穆民的生活及其宗教修养,具有极重要意义。穆圣说的“每件事物都有支柱”就是说,每件事物必定要有一个基础,作为它存在和决定其性质的依据。对于一个穆民来说,决定自己优良品质和建立自己坚定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休谟哲学的传统解释认为休谟《人性论》出版之前删除其中有关宗教的讨论,对宗教问题没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关切;它们在《人性论》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上或者采取怀疑主义观点或者采取自然主义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恰好是方向相反的和相互背离的。作者通过考察《人性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而提出一种旨在说明其哲学的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反宗教解释。按照这种解释,《人性论》的总体规划是参照霍布斯著作中的相似计划设计的,其目的和目标就是反宗教,其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成份就植根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人性论》系统地涉及和直接地关联于宗教问题,属于把人类从迷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反宗教或无神论传统。以此为基础,作者在文中对其反宗教解释的性质和意义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宗教哲学类型——阿奎那的宇宙论方式和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从历史上说明西方基督教哲学是如何回答人和上帝这一核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和信仰这一内在矛盾的。为弥补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不足,阿奎那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宇宙论证明。然而这种证明不仅被康德斥之为理性的“幻想”,而且也被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所不容。信仰对象的理性不确定性始终是基督教哲学难以消除的“硬核”。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霍克海默的传记和著作初步梳理霍克海默思想中的神学因素。突显霍氏犹太教信仰背景对批判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独一神信仰和犹太先知传统。同时指出霍氏的理论建构对于犹太一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批判,尤其是受否定神学传统和新正统神学影响下提出的“对全然他者的渴望”这一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