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2)
正到寺院上香是佛教徒表达信仰感情的方式之一,成为佛教徒走进寺院、亲近三宝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到寺院烧香的信众或热心人士由于缺乏引导,对烧香的真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对属于文保单位的古建筑群寺院造成安全隐患,并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成都文殊院自2004年以来,一直倡导来寺烧香人士"文明敬香",提倡鲜花供佛。近10年来,此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生命的机缘吧,刚刚读完大唐的历史,我便有机会来到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代的见证,西安寺院众多。而大兴善寺久负盛名,历史上曾有过作为皇家寺院的鼎盛与辉煌。工作之余,我慕名前去寻访。  相似文献   

3.
人生响堂     
正秋雨伴着夏日之后的第一丝凉风来了,透着萧索,透着悲凉。是上苍的授意还是佛祖的召唤?是尘缘的本真还是文化的觉醒?我在这丝丝缕缕的雨中来到响堂,走进了这古老的北齐文化的艺术殿堂。响堂寺,一座千年的古刹。寺院内保留着太多沧桑,映入眼帘都是历史,随手触摸的都是文化——那斑驳的雕梁画栋和令人  相似文献   

4.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5.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6.
林佳 《佛教文化》2013,(1):36-43
岁末的时候,想去海边寺院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沿着海岸线搜寻了一遍,联系了好几座寺院,回复均不确切。有的地处高寒,没有条件做迎新法事活动;有的不接受挂单,交通又极其不便。直到冬至前一天,终于才联系到日照光明寺。寺院的法师说,元旦有新年祈福法会,你来吧。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参观名胜古迹,尤其喜欢参观寺院。每到一处,必首先参观那里的寺院,并把参观的门券带回来保存,然后加以分门别类地整理和粘贴,这样就便于分析和研究。门券是一种证券,它还有艺术性和纪念性。门券正面可以欣赏寺院建筑、山门或牌楼,门券背面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的介绍寺院现况,有的介绍寺院历史,有的门券背面还都有路线图。总之门券的正面和背面都是值得欣赏的。  相似文献   

8.
释弘恩 《法音》2022,(2):43-46
<正>公元351年,僧朗大师初到灵岩创寺,迄今已有167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大灵岩寺作为中唐以来天下寺院的“四绝”之首,高僧辈出,为世推重,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由于寺院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皇家寺院而形成的影响力,因此它与历代帝王的联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9.
位于安徽南部的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所在之地。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极目所望,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寺院、尼庵与民居好像只有用颜色才能区分。在这里的寺院中也总能找到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这些鲜明的徽派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12)
<正>一、建设文化公益型寺院的精神内涵成都文殊院坐落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占地90余亩,是国务院认定的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四川省佛教协会和成都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据史料记载,文殊院始建于隋唐之际,距今约1400年历史。文殊院因其历史悠久和道风严正,被誉为长江流域"四大禅林"之首,素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称。新的历史时期,我寺僧团审时度势,对当前佛教的现状与危机进行客观分析,对如何肩负起建  相似文献   

12.
雍和宫的带款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和宫从公元1744年改庙至今,已经有258年的历史了。寺院内佛像众多,内容丰富,居各类藏品之首位。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3)
我是一个佛教信徒,对中国佛教的未来甚为担忧,不过这也是一个佛教徒的本分,佛教兴亡,教徒有责,每个佛教徒都来关心佛教的前途,这样何愁佛法不兴。在此我提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洪弘法时参考。一、我们对一些寺院进行修复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有的寺院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有的寺院请了价格昂贵的玉佛,我看是不必要的。我认为寺院建筑力求实用,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春,我便开始探寻北京的佛教寺院。我的婆婆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她所信仰的日本法相宗的大本山在奈良药师寺。我想,通过探寻北京的这些佛教古迹,不仅能够研究中国的历史及文化,而且,还能与日本做一些比较。于是,在那以后的几年中,我与我的德国朋友──刘小岛一起遍访了北京的佛教遗迹。刘小岛女士是一位摄影家,她自1982年起旅居中国,也非常热衷于探访北京的古迹。我们商定踏遍北京所有的寺庙遗址,并把它们用照片记录下来。我们从北京的城区开始,在纵横交错的大小胡同中穿梭,试图寻找旧寺院山门的踪迹。我们成为很多家…  相似文献   

15.
及时地转身     
小沙弥走进寺院的藏经阁,一看到那些成千上万册的经书,马上傻眼了,他暗想:“这么多的经书一辈子也读不尽啊。”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正是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春风拂面,百花争艳,将一个山城装扮得姹紫嫣红。我受重庆佛教界的邀请,来到这个春意盎然的历史名城开会,期间与佛教界人士接触,参观了一些寺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愿书之出来,与同道分享。重庆的佛教资源还是丰厚的,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南朝刘宋时期。北始嘉陵江畔人称川东小峨嵋的纪云山上的给云寺就建于南朝刘家义符景平元年(423)。唐贞观二十年(646)朝廷赐额“相思一千”,这是取缥云山上的相思岩而得名。不过这座寺院能在当代出名,并不是在于它的古老历史,而是因为1933年纪云寺…  相似文献   

17.
川北苯教名寺——苟哇象仓寺历史考证及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象寺是历史上著名的苯教寺院之一,在川北藏族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了苟象寺的历辈主持象帕大师的传承,历史上的属寺和所属部落领地,以及寺院的法事法会、教育体制、传承和现状。  相似文献   

18.
感悟九华     
素喜寻山访水的我 ,每入名刹 ,见佛就拜 ,有人笑我 ,其实我也自笑 ,因为拜了半天 ,并不知拜得是谁 ,为何而拜?直到有一天 ,我上了九华山 ,才从懵里懵懂中有了些许感悟。九华山寺庙众多 ,我一路顶礼膜拜。到了神光岭下 ,抬头望见一寺院奇伟高大 ,气概轩宇 ,上书“肉身殿”三字 ,甚感奇怪。我沿着陡峭八十一阶石阶走进宝殿 ,殿内有一七层八方木塔 ,塔前置一通金坐像。我问当值和尚那是谁 ,他告诉我那就是地藏王菩萨。九华山的这位地藏王是新罗人 ,俗姓金 ,号乔觉 ,祝发出家后 ,航海来华 ,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唐贞元十年 ,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  相似文献   

19.
悠悠雍和宫     
宛若一幅历史画卷,浓墨 重彩,悠悠然,雍和宫推开一扇门…… 踏沿历史的足迹,上溯至公元1694年,清康熙帝在京城东北的安定门内为皇四子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28年后,这位皇子继承帝位,年号雍正,新帝迁入紫禁城,王府一半作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一半仍为行宫。1744年昔日王府成为皇家寺院。今天,她是北京城内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 据雍和宫办公室主任阿·巴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寺院很多,名称各异。在全国各地和各历史时期修建的寺院,使用极不同的名称。我国从汉代开始曾建过无数的寺院,分布于大小城市和名山大川之中,所使用的名称也是各式各样,现分述并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