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网络成瘾者在编码和再认阶段是否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网络成瘾者具有更多的负性编码,存在负性编码偏向;(2)与非网络成瘾者相比,网络成瘾者具有更多的负性再认,存在负性再认偏向;(3)网络成瘾者在编码和再认阶段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通过IAT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相比,网络游戏成瘾者持有自我攻击性信念和对攻击性的更为积极的内隐态度;(2)网络游戏成瘾者与非网络游戏成瘾者在外显攻击性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成瘾者内隐网络态度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内隐互联网态度是个体对网络内隐的、自动化的心理倾向。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持有对互联网积极评价的内隐态度.这种评价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有效改变.通过对IAT、效应的考察表明,网络成瘾者内隐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特点,内隐矛盾态度(AIA)可能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整合性视角。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成瘾者认知功能损害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具有和物质依赖成瘾相同的成瘾症状:不仅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而且表现出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网络游戏成瘾者脑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①成瘾者听觉P300的波幅显著低于非成瘾者,说明网络成瘾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②成瘾者听觉N1的波幅显著高于非成瘾者,提示成瘾者可能存在感觉功能的易化,或者受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易晓明 《心理科学》2005,28(6):1476-1479
本研究用编辑合成的问卷对某校约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调查,得到988份有效的调查资料,并追踪到60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交往焦虑、自我和谐、抑郁、自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者的负面的心理因素多,积极的心理因素少;3.从历史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16PF测验的多项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杨玲  马丽  赵鑫  张更生 《心理科学》2015,(2):482-489
负性情绪是导致个体毒品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品成瘾者在情绪加工过程中会夸大负性刺激,产生负性化偏向,提高负性情绪的唤醒度,最终导致其产生更多负性情绪体验。而当毒品成瘾者体验到诸如焦虑、抑郁、压力等负性情绪时,他们却更倾向于使用毒品来缓解或逃避负性情绪带来的不愉快体验。研究表明,毒品成瘾者这种负性情绪加工异常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毒品滥用所导致的个体大脑情绪回路相关脑区的受损,如杏仁核、海马、额叶等。未来研究应更进一步探讨成瘾者负性情绪加工与毒品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对戒断者在负性情绪加工能力的恢复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开展更多的关于如何改善成瘾者及戒断者对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研究,从而更为有效抑制个体对毒品形成的心理依赖及强迫的药物渴求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偏好判断和真伪判断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微表情作为启动刺激时是否会影响观察者的偏好判断和真伪判断.结果发现:负性微表情(愤怒微表情和悲伤微表情)既影响观察者的偏好判断,也影响观察者的真伪判断,而正性微表情(高兴微表情)仅影响观察者的偏好判断,而不影响观察者的真伪判断;在三种微表情作为启动刺激的条件下,阈上呈现比阈下呈现产生更强的启动效应;仅在愤怒微表情条件下,女性比男性观察者表现出更强的偏好判断,而在其他条件下,均未出现性别差异.由此可见,微表情的启动效应既有与情绪启动效应的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情境性启动法是对权力感进行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首先对权力情境性启动的两种启动方法(概念启动和定势启动)进行介绍,接着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启动方法在中文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认为中文材料的概念启动和定势启动是适用和有效的,可以作为国内权力社会认知研究中启动权力的方法。最后对权力概念启动和定势启动的研究范式、方法差异和内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在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编码、再认和启动阶段是否具有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采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高、低职业认同水平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业认同教师更多将正性条目编码为正性,更少将正性和中性条目编码为负性;高职业认同教师在正性和中性条目的编码正偏向上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2)高职业认同教师能够再认更多原有正性和中性条目,低职业认同教师将更多新加的中性和负性条目判断为阅读材料中的原有条目;(3)高职业认同教师的正性启动量和启动正偏向都显著高于低职业认同教师。结论:不同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对职业生活事件存在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特征,高职业认同教师的社会认知加工更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