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保尔·斯威兹(Paul Sweezy)在他最近一篇文章中阐发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一)剥削在苏联是一种主要现象;(二)苏联的领导阶层是一个剥削阶级;(三)把这个阶级称作资本主义的阶级同把苏联标志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差不了多少。保尔·斯威兹指出,他宁愿“根据我们当前的认识水平”来说明苏联的剥削的社会和正在发展中的阶级的确切性质。我们认为,认识苏联的剥削和苏联领导阶层剥削阶级的特点,具有头等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讨论简介在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热潮中,我国理论界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是大家所注意的,并且是已经开始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将这个问题在讨论中的一些主要情况简介如下: (一)怎样划分阶级?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有无区别? 关于怎样划分阶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职员,二月十六日召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过渡时期”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观点,“过渡时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论据有四点。  相似文献   

9.
战后十年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日益被提到资产阶级社会学的首要地位。这点是可以理解的。目前资本主义的矛盾愈加尖锐,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日益开展,他们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各国共产主义的政党的团结更加巩固,在这样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学者不得不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这一事实,首先是消灭了阶级对抗,实际上正在解决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问题的苏联的存在这一事实,也促使他们注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学家们正在密切联系着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即苏联社会由已组成的几个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的消失问题,而对城乡人口成分的变化展开了研究。从前,历史发展把社会发展初期阶段具有的社会同质性引向愈益扩大的阶级分化,而现时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本身则提出了克服阶级分化和过渡到无阶级社会(此社会从社会性看是同质的)的必然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辯证法規律作用的特点》一书的第一章。作者是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主任。作者认为:唯物主义辯证法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在資本主义条件下以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則以非对抗性的对立面統一和斗爭規律的形式表現出来。这个規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有以下特点:一、它失去自发的和盲目发生作用的性质;二、可以保证非对抗性矛盾双方的大致平衡的发展,不会使它們达到尖銳化和冲突的地步;三、有些不可調和的对立面,如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人意識中的旧殘余,不是相互依賴的;如果說它們相互依賴,那是錯誤的;四、不能无条件地說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現象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轉化,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間存在着差別,而不是对立”;五、不需要用阶級斗爭和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最后,罗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防止矛盾的尖銳化,甚至防止矛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問題,我們已看到了不少論文,这些論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現在我也願意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研究这个問題的同志們商討。一过渡时期的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到底怎样?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到底怎样这一个問題,据我所看到的来说,有下列几种主要的不同意見。一、对这个問題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認为在过渡时期沒有經济基础的問題。一九五六年第五期学習譯叢譯載了苏联阿·索波列夫同志的“論欧洲人民民主国家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規律”一文。  相似文献   

13.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發表了斯捷潘年的“社会主义社会發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径”一文(譯文見“学習译丛”1955年第10期)。这篇文章發表后,苏联哲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內部矛盾的問题展开了討論,这一討論至今仍在繼續进行。这是一次具有丰富內容和巨大现实意义的学术討論,很值得我們重視。現将討論中的几个問题(不是全部問题)的主要論点(不是全部論点)簡要地介紹出来。以下分两部分介紹:第一部分是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题;第二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問题的其他几点意見和看法。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題,有四种意見:(一) 矛盾是發展的动力或泉  相似文献   

14.
这个专号(1962年第29期)中选登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控制论专家的十篇文章,题目如下: (1)A.别尔格:《机械·自动控制·控制论》。本文是苏联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莫斯科自动化和遥控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讲稿,曾收集在苏联的《控制论哲学问题》一书中,原来俄文题目是《控制问题和控制论》,这篇文章对控制论作了全面阐述。作者是苏联科学院控制论问题学宋咨询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5.
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苏联社会的一切方面,其中包括它的社会生活,都在向新的水平发展着。这就使苏联的社会面貌具有更加成熟的特点。在发达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苏联社会面貌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主要方面:(1)成熟的和发达的社会结构,其核心是先进的工人阶级;(2)我国各民族和部族的实际平等和高水平的发展及其繁荣、牢固的友谊和统一得到了保障;(3)根本消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1 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问题,而非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及其一般趋势作出一些预见性、规范性而非经验性、实证性的论断。列宁根据新的实践,就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所预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萌芽问题,提出了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某些独到见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正确?对这一理论和这一实践的关系所进行的批判性的(客观科学的)分析表明,就主要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配原则;政治结构等)来看,所谓"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描写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毫不相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关于阶级、阶层研究的一般理论问题 1、阶层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意见:(1) 阶层是对阶级内部结构的进一步划分;(2) 阶层是对游离于阶级之外的一些社会集团的描述;(3) 以上两方面的综合;(4) 阶层是对处于社会结构纵向序列中具有某方面相同性质的人群的统称;(5) 阶层是比阶级更全面地对社会成员所作的综合性分析,是几个比较接近的、在整个社会地位序列上层次相当的、流动比较容易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正确?对这一理论和这一实践的关系所进行的批判性的(客观科学的)分析表明,就主要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政治?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理解不一。本文拟把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一)政治是否是永恒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是否是永恒存在的?这是贯串在政治概念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政治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仅阶级社会中存在政治,在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政治。其理由是:(1)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联,有经济就有政治,政治同经济一样都不只是阶级社会才有的范畴。(2)政治可以区分为两类:阶级政治和非阶级政治。阶级斗争是阶级政治的本质,而非阶级政治的本质则是社会民主。与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