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世阳 《天风》2006,(8):34-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然而,时下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离婚……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一个和谐、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家庭是人们所追求、羡慕的。基督徒是这个社会的良知,是这个时代的“光”和“盐”。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应当是充满爱、喜乐、和谐的家庭,荣耀、见证主名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我们心灵  相似文献   

2.
陆益龙 《学海》2008,(3):104-109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父母婚姻稳定方面的贡献无差异,但不生育子女则大大提高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离婚率日渐增长,军人婚姻关系也受到一定影响,离婚人数日益增多。家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的细胞,特别是军人家庭,他们家庭的稳固与否不但对双方家庭影响巨大,同时也对国家、军队建设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对军人婚恋关系恢复机制的探讨,加强对处于危机中的军人家庭的研究,有助于挽救其处于危机中的婚姻关系,建立和谐家庭,使其减少后顾之忧,更好地投入到部队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伦理文化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佛教伦理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去恶行善、慈悲利他、克己、孝亲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这些观念,对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谐家庭的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卓新平 《天风》2014,(6):6-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处境发生了重要改进和越来越好的变化。但中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以及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宗教生态,使宗教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及理解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和挑战。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定位仍不清晰。从整体来看,宗教也还没有根本"脱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长期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中国各宗教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形成了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以及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在宗教多元化的趋势下进一步推进宗教和谐,继续发挥宗教和谐对社会发展及世界和平的有益贡献,成为当今中国宗教界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推进代际公正 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公正社会。代际公正理念强调对于每一代人(包括老年人)基本贡献的肯定和尊严的维护。在现阶段,公正对待老年人的问题正逐渐凸现,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实现。为此,除了社会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外,还必须继续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社区乃至每一个家庭中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以代际和谐、家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荣伟 《天风》2016,(9):57-57
近日,诗班的一位姊妹第二次复婚了,邀请我这个“调解人”及多位诗班员一起感恩聚餐,算是对我极力促成他们夫妻破镜重圆的感谢……当下,离婚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国家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中新网记者统计,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13年来,  相似文献   

10.
4—6岁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近年来,我国离婚率有所上升。据1986年统计,全国离婚夫妇达70万对,80年代我国每年离婚占结婚总数的0.8%。这样,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离异家庭的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与完整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何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离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人自身生命的和谐至关重要。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表现,者陟及到社会,都是社会行为。因为社会就包括家庭、国家、及整个人类大家庭。有位西方学者说,生与死都包括了人类问题的全部。所以,每人自身生命的和谐,自然与所有社会的和谐有关。一个人他自身生命是和谐的,他的生活才能是和谐的,个人道德才能符合社会公德,他才能愉快地使自己融入社会大家庭,完成社会和历史赋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目前,在我国,家庭离异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离异家庭儿童的增多给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帮助离异家庭儿童迅速地、良好地适应父母离婚造成的社会生活环境变化,以减少这些儿童因父母离婚这一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及其后的消极影响,是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的向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家庭变革动因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 ,特别是最后的 2 0年 ,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经济翅膀的腾飞 ,文化窗口的打开 ,从总体上把中国的社会进步引入了加速的轨道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当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中找到痕迹。本文从当代中国家庭变革的动因入手 ,为预测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家庭的嬗变既取决于家庭内部功能和结构的内在矛盾性 ,也取决于家庭所处的外在客观环境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合力及其与家庭的互动作用推动着家庭的变革 ,此外 ,也不可忽视科学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家庭中的离婚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黄海刚同志在《怎样看待离婚》(见《道德与文明》1985年第3期,下称黄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认为其中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提出来求教于各位同志。一离婚的标准是什么?黄文认为,“不能过多地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而应更多地从导致离婚现象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来考虑。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所离婚学校中国第一所离婚学校在南京成立。该市想离婚的男女,都被法院劝进这所学校就读。毕业生无论是否离异,都对母校赞不绝口。这种事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首先,学校从少年犯管教所请来几名少年犯,在离婚学校讲述他们来自破碎家庭,十几岁就成了少...  相似文献   

16.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社会的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的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基督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按照2009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中国基督教两会倡议各地教会从今年起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教堂”活动。  相似文献   

18.
6月19至20日,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12名基督徒荣获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积极践行基督教关爱社会、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上作出好见证,荣神益人。他们的事迹将启发更多的人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和谐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离婚家庭儿童学习活动的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增长,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学习成熟、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少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明显的、多角度的、长期存在的.为了系统探明父母离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我们在全国妇联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所小学进行了调查.本文旨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离婚家庭儿童的学习活动问题和成因.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小说《家》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所产生的传统封建礼教观念,这种观念浸透于中国社会及家庭的血脉之中,作品中的人物言语、态度、行为都有一定的体现。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都与封建礼教密切相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家庭小说突破的标志,它为中国新时期和谐家庭的建构提供了伦理学方面的思考和价值,使中国和谐家庭文化理念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