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东干族历史学家苏三洛(1924—1998年)用俄文撰述、我国回族学者郝苏民、高永久翻译出版的《中亚东干人的历史与文化》一书,充分展示了中亚东干族穆斯林群体的物质文明和心灵世界,填补了国内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2.
浮现理论及其对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晶晶  陈宝国 《心理科学》2007,30(2):500-503
近年来,来自认知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获的关键期假设提出了质疑。浮现理论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获得中并不存在先天决定的关键期,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效应是由双语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的,即第一语言的防守和第二语言同第一语言间的竞争两种机制决定着第二语言的获得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如何学习?笫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如何?是否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相同?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及学习中有何作用和影响?这一连串的问题都等待着语言学界、心理学界以及心理语言学界作出比较圆满的解答。自从五十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二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证据,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及其与第一语言的关系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特点以及人类对自己大脑认识的局限,至今还未能建立一套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完整理论。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相继付诸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人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及其与第一语言的关系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李杰  何虎  吴柏周  侯友  曹亢  阿如罕 《心理学报》2018,50(11):1259-1268
为研究语言对知觉的影响作用, 行为实验采用视觉搜索范式研究蒙汉双语者的颜色范畴知觉效应; 为进一步考察语言影响知觉的脑机制, 脑电实验采用Oddball范式研究蒙汉双语者的颜色范畴知觉效应。行为实验和脑电研究结果都发现, 在区分蒙古语中qinkerhuhe色时, 低汉语水平的蒙汉双语者比高汉语水平者产生更强的颜色范畴效应, 蒙汉双语者的汉语水平影响颜色范畴知觉, 双语者所习得的第二语言范畴可以改变双语者母语的范畴, 语言能影响知觉的前注意阶段, 本研究支持了Spair-Whorf假设。  相似文献   

5.
双语口吃是双语者中出现的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虽然双语教育越来越普及,但人们对双语口吃的关注却比较少。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外双语口吃方面的文献,主要发现:(1)口吃在双语者中比在单语者中更加流行;(2)影响双语口吃的因素包括双语的介入、缺乏经济安全和情绪不稳定、语言的相似性、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等;(3)双语口吃的诊断需要参考一些附加诊断标准和方法,如伴随不流畅的次要行为(眨眼、身体运动等)、情感和认知评定、家族口吃史等;(4)双语口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延缓或暂时取消双语教育;通过另一种语言的经验来战胜口吃;在不得不进行双语教育的情况下,应首先从孩子的优势语言入手进行口吃矫治。  相似文献   

6.
文化适应是一个描述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相互影响而造成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本文透过中亚东干人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中其语言变迁的过程,对人类文化适应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笔者认为,东干人学习使用范围较广的其他民族语言的事实,不仅表现出其自身较强的文化适应性,而且反映出一种对本民族成员所需社会文化资源和未来发展机会的积极争取。  相似文献   

7.
脑可塑性指人脑会因为环境刺激、认知需求和行为经验而产生功能或结构改变。近10年来的单双语者对比和语言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不论儿童、青年或老年人, 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都能改变其脑运行模式并带来相应结构变化, 包括灰质(GM)体积和白质(WM)密度增加, 且长期持续的双语经验还能形成认知优势, 帮助抵制由老化导致的负面认知影响。基于脑可塑性概念及其研究证据, 从双语经验与语言训练两方面, 对比分析了长期和短期第二语言学习引起脑功能或结构变化及其内在机制, 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图片描述法、补句法和句子回忆法三种研究方法;总结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词序的一致性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词汇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语言内和语言间句法启动的比较以及跨语言句法启动产生的机制等。同时也指出,在双语词序一致性,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双语语言学特性的差异性是否或者如何影响跨语言的句法启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双语加工和控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与一般性执行功能有关的最关键的脑区前额皮层,以及其它的相关脑区及神经基础如前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和下顶叶等参与了双语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双语控制中。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利用第二语言促进认知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利用认知控制训练促进高效率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明钢  王鉴 《心理学报》1997,30(3):294-300
以藏、汉杂居地区的藏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表明,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强烈的保持自己母语的愿望;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或认知的成份,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中主要使用母语,如果谈话者使用母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混杂母语,大多数双语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伦理指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及调节原则,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人格塑造和家庭和谐的根本性问题。中亚东干人来源于分"三波"由中国境内迁居中亚的回族,(1)目前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少量分布,人口约16万人。百余年来,东干人保留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疆南疆地区穆斯林宗教生活基本情况以及与穆斯林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自我和谐、幸福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南疆地区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信仰虔诚度较高,能严格履行伊斯兰教宗教功课,遵守伊斯兰教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要求。不同文化程度的穆斯林在自我和谐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宗教生活中的礼拜次数、对待封斋的态度以及朝觐愿望的不同,均会影响穆斯林的自我和谐水平;不同性别的穆斯林在幸福度水平上存在差异,封斋态度的不同对穆斯林的幸福水平也有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伊斯兰教的心理调试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可以在新疆南疆地区穆斯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语经验所带来的执行控制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对于双语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具体表现则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执行控制双语优势效应的内在机制,当前研究区分了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并纳入年龄和语系类型等调节变量,最终通过对10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执行控制整体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0.11),但在控制发表偏差之后双语优势消失。其中,干扰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0.08);控制发表偏差后反应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消失;认知灵活性成分的双语优势受到被试年龄和出版年份的调节。研究结果启示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在双语优势效应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双语者年龄和第二语言与母语间的语言距离对于执行控制双语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6,(4):343-351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考察双语水平对认知控制心智转换的影响。通过语言转换和任务转换实验,比较两组一语水平相同而二语水平不同的“不平衡”中英双语者(40人,平均年龄20.30岁)。结果发现高水平组在语言转换中优于低水平组,但在任务转换中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双语水平对认知控制心智转换的影响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智转换与双语水平无关,但二语使用显著预测任务转换代价,双语转换频率显著预测任务混合代价。研究表明双语水平对认知控制心智转换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二语使用和双语转换频率可能是双语者心智转换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研究进一步推进了双语促进认知控制的理论,明确了双语优势的具体来源及认知控制受影响的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16.
先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加工和自我相关的信息时会更加敏感,形成自我偏见,然而这种敏感性可能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单语语境(全局控制)和混合语境(局部控制)对自我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单语第二语言(L2)语境下,自我-消极比他人-消极引发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顶下小叶更大的激活;双语第一语言(L1)语境下,自我-积极比他人-积极引发右侧楔前叶更大的激活。这表明语境引发的语言控制影响双语者解决身份与情绪关联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正字法迁移对第二语言阅读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对双语者跨语言正字法迁移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证据。本文从文字系统的角度出发,按照文字系统本质的不同,分别对涉及表音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正字法迁移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重叠度为准则对以往理论进行拓展,从而为预测跨语言的正字法迁移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综述为理解正字法迁移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解决部分理论之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使用语义启动词汇判断范式,研究维吾尔语-汉语和朝鲜语-汉语大学生双语者词汇加工的模式如何受语言经验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维汉双语者既存在语言内、也存在语言间的语义启动效应.不管目标词是维吾尔语还是汉语,以维吾尔语(母语)为启动词的效应要大于以汉语为启动词的效应.实验二表明,朝汉双语者语言内产生了类似大小的效应;但当目标词是汉语、启动词是朝鲜语时,却没有启动效应.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明,朝汉双语被试虽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听说和阅读母语的概率大于听说和阅读汉语,但在大学阶段却是汉语占优势;维汉双语被试在小学、中学、大学时的口头语言都是母语占优势;虽然他们在大学阶段阅读汉语的概率要大于母语,但两者的差异要明显小于朝汉双语被试.这些结果说明,语言经验可以改变词汇形式表征的加工速率以及从形式表征出发激活词汇意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第二语言有可能取代母语而上升为主导语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文化变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融合,也可促使同一民族的文化朝不同方向发展。对于独联体(СНГ)的回族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远离本民族生活区域,生活在多族群的环境中。中亚东干人的文化变迁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1877—1917年第一阶段是东干人进入中亚初期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20.
图文报道     
<正>【本刊讯】2010年1月16日,《中亚东干学研究》首发式暨东干学研究所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隆重举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对《中亚东干学研究》主编、东干学研究所所长、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