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科学哲学方法来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重视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基础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又是可控制、可预防的疾病。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降低有赖于血糖的良好控制[1]。UKPDS和DPP证明: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并发症提前出现,导致残疾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综合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认识到DRP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可无临床症状,通常结合症状、体症、10g单尼龙丝、128HZ音叉检查、神经电生理学、定量感觉检查、温度阈值、足底压力测定等检查判断.10g单尼龙丝、128HZ音叉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最常用的临床检查.临床上经常应用一些简单的筛查性问卷调查来描述症状的严重性.近年来神经活检有创性检查,MRI、角膜共聚显微镜等无创性检查,以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进展较快.由于流行病学研究中多不同程度采用上述检查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可无临床症状,通常结合症状、体症、10g单尼龙丝、128HZ音叉检查、神经电生理学、定量感觉检查、温度阈值、足底压力测定等检查判断。10g单尼龙丝、128HZ音叉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最常用的临床检查。临床上经常应用一些简单的筛查性问卷调查来描述症状的严重性。近年来神经活检有创性检查,MRI、角膜共聚显微镜等无创性检查,以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进展较快。由于流行病学研究中多不同程度采用上述检查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7.
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和基本方略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糖尿病发展趋势、吸收新理论和新技术、做好科普宣传、推行超强化治疗、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是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其基本方略就是超强化治疗、控制高血压,拮抗新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治疗原理、费用、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患者进行治疗上的选择提供帮助,同时指导和规范该类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不仅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治疗原理、费用、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患者进行治疗上的选择提供帮助,同时指导和规范该类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不仅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发达国家中老年人群主要致盲眼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其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治疗方法诸多,各种方案的疗效参差不齐.为了促进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选择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利用检索国内外报道的文献,对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归纳总结,并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添天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44-45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来早期明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病变。采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象特征。结果提示术眼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部分伴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裂孔形成;老年黄斑变性(萎缩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断裂、厚薄不均;部分病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增殖、断裂,表现为色素上皮损害。OCT由于其独特的横截面成像技术,通过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及观察视网膜反射性的改变,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的病变,定量地了解病情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个临床难治病,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基于以往认识基础上,本文侧重于对糖尿病足溃疡局部病理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了解溃疡局部因素在糖尿病足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在理论上对既往认识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三大影响因素基础上作一定延伸。由此引入的新疗法可能成为现行治疗糖尿病足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方法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科学工作者坚持科学精神,努力探索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其可能通过炎症因子的刺激,释放炎症介质,参与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损伤视网膜血管。了解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截肢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创伤或创伤后并发症行截肢手术的数量仍然比较多。限于手术时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截肢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成为妨碍残肢功能康复的一个重要原因。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残端出血、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残肢疼痛、幻肢痛等,常常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后续治疗的进行,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侯振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58-6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因子可影响糖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本文就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关系密切的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