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马克思逝世后,整个世界历史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产阶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恩格斯又如何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呢?本文将主要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贡献较大的历史跨越论方面研究其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以期人们对恩格斯晚年时唯物史观的贡献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实践推动伟大的理论──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新探索的启迪王豈霞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的发展既向已经创立的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又为之注入发展的新活力,即使是“科学思想最大成果”(列宁语)的唯物史观也不能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前无古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宗教思想初探董江阳一、恩格斯晚年对宗教问题的极大关注恩格斯晚年再度对宗教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恩格斯曾在1841年就对宗教问题发生兴趣,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需要,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四十年代初对宗教作过批判之后,就把关注的中心转向政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关于宗教问题的著作颇丰。有些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某种温和的转变,有一些学者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立场上,否认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晚年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否认恩格斯晚年宗教观的历史地位。如何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主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结合恩格斯晚年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从现实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个人圣经情结的解开三个方面剖析恩格斯晚年研究宗教的目的与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成果及其对待宗教的态度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新娟 《现代哲学》2001,3(2):59-6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曾把方法论看作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新哲学体系的灵魂。普列汉诺夫则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方面的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就是他们制定了正确的方法。”马恩重视方法论,特别是恩格斯晚年更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研究。他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况,在其有关的文章和书信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对以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阐述了其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理论:晚年恩格斯与第二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年恩格斯在意识形态理论上的探索关于恩格斯与第二国际的关系,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论著认为,恩格斯是第二国际的缔造者,第二国际的建立是恩格斯晚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立下的又一伟大功勋,恩格斯是第二国际前期活动的精神领袖和顾问。而有些学者则提出,恩格斯一开始对第二国际的建立是持保留意见的。其主要的理由是恩格斯不止一次地反对在第一国际之后重建国际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既无必要也无可能。1886年,恩格斯在《纪念巴黎公社15周年》一文中明确指出:“无产者的国际团结,各国革命工人的友谊,已经比公社前夕巩固千倍,广…  相似文献   

8.
9.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一书,是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蔡和森吸取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拉法格著《财产及其起源》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通过考察家庭、财产、国家的起源与进化,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和阐发。蔡和森的这一工作,开辟了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人类学古史研究方向,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展,对于唯物史观中国化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现时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的政治哲学阐释是在与实证化、决定论解释的争论中形成的。虽然这种阐释路向对于克服第二国际以来出现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路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越界阐释的倾向。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唯物史观所实现的双重转变中找到政治哲学阐释的合理限度。从历史的认识模式来看,唯物史观实现了由自然主义认识模式向历史主义认识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深刻揭示了政治哲学中规范性概念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而且有利于冲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迷雾,为政治哲学的阐释限定了理论视域。从历史的研究方法来看,唯物史观实现了从思辨方法到"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明确了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研究方法和总体性的历史解释原则之间的理论关联,为政治哲学的阐释划清了理论限度。  相似文献   

12.
徐亦让同志的《两种生产问题的探讨——论唯物史观的基础》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是国内第一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讨两种生产理论的专著。它的内容几乎涉及有关两种生产理论的各方面的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但是,该书有些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本文着重和徐亦让同志商榷下述观点:他在书中说:“从两种生产出发的唯物史观,不是在《起源》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之社会历史意义的解读,从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应性(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等各种新的阶级)及对立性(资本家通过对各种工业力量的垄断而实现了对无产阶级的奴役)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现代生意经世界向自由的自主联合阶段过渡的内在动力等问题作出较为深刻的解读。这是恩格斯从客观内在矛盾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过程的首次理论尝试。虽然他此时的确还没能把社会制度的发展线索与生产力发展的线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必须看到的是,他正在以其所能做到的全部努力来推进对上述两条线索的有机结合。因此,这一文本在恩格斯迈向唯物史观的思想征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锋 《哲学动态》2020,(3):5-13
对于晚年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一种解读范式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在人类历史上依次扮演了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的"决定者"的角色。"人自身的生产"决定早期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其"决定者"的身份或地位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所取代,发生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其实,晚年马克思和晚年恩格斯并不认为物质生产、经济因素对人类社会每一微观领域、人类历史进程中每一具体事件都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是,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体面貌和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原始社会制度及原始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贯穿于原始社会的整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青年恩格斯的成长过程,受到诸多时代先锋和思想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白尔尼。白尔尼对恩格斯的影响,可从“橡树和小鸟”“文学和政治”“白尔尼和黑格尔”“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恩格斯把白尔尼比作朝霞下的橡树,把自己比作橡树枝头的小鸟。作为“现代摩西”和“新时代施洗者约翰”的白尔尼,用他的文学行动和自由思想,引领着德国文学的发展,并直接促生了“青年德意志”,从而使德国新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黑格尔和白尔尼思想的互补性,这一判定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明确了思想史原型。白尔尼对待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正确立场,为恩格斯思考历史、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提供了典范。白尔尼在道德人格、文学活动、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极大促进了青年恩格斯人格品行和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界对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和现实价值的认识迄今仍不一致。有人提出 ,列宁自始至终并未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创新 ,“就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看 ,主要表现在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方面 ,这与列宁在世时俄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阶段是一致的”。 (智效和 )我以为 ,任何理论创新总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前人 ,总是意味着对现有理论的部分“改变” ,总是在某些重大历史课题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列宁的两大突出创新成果中 ,“新经济政策”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开创性成…  相似文献   

18.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一是在具体哲学层面,恩格斯剖析了费尔巴哈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局限性,阐释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二是在一般哲学层面,恩格斯强调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科学和大工业的发展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造就了历史领域由思辨哲学转向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何以能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的论证,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驳“马恩差异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保罗·蒂利希是20世纪前半叶著名的存在主义宗教哲学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唯物史观的存在主义诠释在20世纪中叶西方宗教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吴娟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色彩和价值取向。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至关重要。如果在唯物史观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