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20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了幼儿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1)5~6岁幼儿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法算术题,包括5种基本加法类型与3种数数亚类型. (2)幼儿主要选择支持性策略. (3)5~6岁幼儿策略执行呈多样性特点,各策略的执行正确率与速度不相同. (4)题目难度对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关于问题解决中表征和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高中学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的五个表征层次和四种解决策略,并用出声思维法对15位典型被试学生进行了详尽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在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时的表征程度(包括表征时间的长短和表征正确率的高低)决定了其问题解决策略的选取,表征程度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相对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选取66名大学生和40名小学四年级儿童,运用选择/无选法研究范式,采用自编乘法估算材料考察了数学焦虑对成人和四年级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学焦虑仅影响成人在自由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2)数学焦虑影响儿童的策略分布、策略执行的正确率及最佳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3)成人和儿童策略选择的适应性(以有选条件下的策略使用正确率为指标)均受到数学焦虑的影响,低数学焦虑者的适应性明显更好.文章讨论了数学焦虑影响成人与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娟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3):663-666
以抽象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2名大学生在完成四种不同格式的传递性推理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传递性推理过程的认知机制与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被试解决四种不同类型推理题目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但是"谁最大"提问方式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谁最小"提问方式,另外,在任务类型①与④中"谁最大"提问方式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谁最小"提问方式.脑电数据结果表明,不同任务类型下,不同提问方式所诱发的ERP波形基本一致.空间表象模型与语言学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上结论,这似乎表明推理过程是很复杂的,人们往往会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策略来解决不同的推理问题,从而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5.
算术应用题表征策略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以2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解决三步比较应用题的表征策略。实验设计为2(正确率:高、低)×2(题型:一致、不一致)×2(无关信息:插入、未插入)的三因素混合实验。结果表明:(1)大学生被试解三步式比较应用题存在直译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2)解题正确率高者解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时倾向于对应用题情境进行加工,即采用问题模型策略,正确率低者未表现出这一倾向,往往采用直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庞建萍 《心理科学》2007,30(6):1379-1381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情境条件对幼儿交往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互动的、关系的、群体的情境,能显著影响幼儿交往活动中策略的运用。在比较简单的情境中,幼儿运用策略的水平较高,而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幼儿运用策略的水平较低。同时,无论处于何种情境,大年龄幼儿的总体水平比小年龄幼儿的总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7.
用追踪研究方法,对60名幼儿在高兴、惊讶与害怕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两年的发展进行探讨,并考察情绪情境、性别和人际背景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目标和策略水平均随年龄增长显著提升;(2)幼儿在害怕情境中为自我保护而较多使用掩饰策略,在惊讶情境中较多使用掩饰和夸大策略,在高兴情境中综合运用掩饰、弱化和夸大策略;(3)性别和人际背景均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127名4-7岁幼儿基线速度、汉字字形、语义和图形加工速度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1)基线速度的反应时随年龄增伽而缩短,正确率不发生变化,对不同加工速度的年龄变化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幼儿的三类加工速度随年龄加快,4岁儿童汉语加工水平低于图形加工水平.儿童进入小学后汉语加工水平开始提高,达到图形加工水平.(3)学龄前儿童加工汉语刺激的速度及其变化率慢于学龄初期儿童,4岁儿童的汉语语义加工能力要好于字形加工.(4)幼儿汉语空间认知水平低于空间刺激和汉字的言语认知水平.练习是造成图形加工速度、汉字语义加工速度快于汉字字形加工速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编的幼儿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和儿童气质问卷(PTQ)对幼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除自我安慰外,其它各种情绪调节策略都与气质的某些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在问题解决和被动应付这两种调节策略的运用中存在显著差异.此外,5岁的难养型幼儿对替代调节策略的运用显著多于同年龄的易养型幼儿.  相似文献   

10.
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