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治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有"新保守派之父"之称.在9.11事件之后,他的思想再次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尼布尔思想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对他的种种误读.要想真的理解他的复活,就必须进入到他后期的应用政治神学中去.尼布尔对美国力量在世界事务中的使用的看法具有一体两面,即对美国历史的反讽和对帝国力量的承担的思考.作为一个公共哲学家,尼布尔的思考很能代表美国基督教思想,特别是不同于欧洲基督教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5.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6.
文革 《中国宗教》2014,(9):34-35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茨文利主义是另一种以国家教会形式出现的新教教派。茨文利主义因瑞士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布道师、神学家和爱国主义政治家茨文利而得名。茨文利主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路德的工作,但和路德主义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引起福音运动中的分歧。茨文利发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成为加尔文以日内瓦为中心的教改运动的先声。他是十六世纪瑞士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瑞士,且以军事行动捍卫自己的事业。茨文利的宗教信条为瑞士富裕城市的资产阶级新偏爱。一.茨文利在苏黎世的宗教改革乌尔利希·茨文利(1484——1531) 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不是神学家。虽然他主要学习古典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5)
<正>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1950年起中国基督教界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意在使中国教会脱离西方传教士的控制,去除西方的殖民色彩,实现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与国家的主权保持一致。1958年中国教会走  相似文献   

9.
岳清华 《天风》2017,(8):42-43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遗产,就是领人回归圣经。"神学家不是别的,只是一个忠于圣经教导,并且体验和实践圣经话语的人。"~1他的神学思考建基在圣经中,并且促成了基督教与德国文化的相互融合。这种相合启发我们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一、因信生发爱路德将"因信称义"视为基督教教义的基石。1536年,路德在《因信称义的辩论》一文中指出:"基督或基督的义是在我们之外,不是从我们而来,所以不能由人的善工产生。"  相似文献   

10.
包兆会 《天风》2016,(2):44-45
正赵紫宸(1888-1979),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作家、诗人;历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曾为1948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成立大会的6位主席之一;在教会的本色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系统神学等方面洞见颇深。他是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历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曾为1948年世  相似文献   

11.
卓新平 《天风》2018,(12):4-5
第一,基督教中国化有社会政治上的原因。基督教作为信仰社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不是在政治真空之中,而是有着鲜活、真实的政治处境。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所经历的西方政治反华,今天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而基督教会在历史上有着对这些西方差会的依附,故此必须摆脱对其依属;虽然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基本上摆脱了这种依附,但其在不同处境中仍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尚未彻底完成。所以,基督教在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仍然是首要的,而且乃其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陈永涛 《天风》2017,(2):29-30
前面已经说过,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一方面,一些神学家认为,人类的经验(特别是宗教经验),可以作为基督教神学一个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冈察雷斯(Justo L.Gonzalez,1937-)是当代西方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和历史学家,原籍古巴。他在古巴从事神学教育多年;后定居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神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多年来在亚特  相似文献   

14.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赵盼 《宗教学研究》2016,(2):238-242
贾玉铭(1880—1964)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解经家和神学教育家。在他的圣经诠释中,大量使用了寓意解经的方法。作为一位有着改革宗背景的中国神学家,贾玉铭如何进行寓意解经是本文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追溯寓意解经传统的早期起源,探讨贾玉铭寓意解经的背景;第二部分以贾玉铭对《出埃及记》和《雅歌》的诠释为例,分析他寓意解经的三个重要特点;第三部分评价贾玉铭寓意解经的贡献。通过对贾玉铭寓意解经方法的分析,探讨他作为中国神学家对圣经诠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10)
正吴耀宗先生是爱国爱教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本文希望通过对吴耀宗先生政治认同的简单梳理,探讨其对今日基督教中国化的启发。在许多中国基督教前辈中,吴耀宗先生的政治认同非常特殊。与他的同辈不同,他不是因为国内形势格局的改变而调整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11)
正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教会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事工和长远目标。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圣经做出合乎时代的、合宜的阐释是必须的。当代福音派神学家阿勒特(Craig D.Allert)指出,诉诸圣经为权威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诉诸恰当的解释(参见阿勒特:《圣经不是从天掉下来的?》,曾景恒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年,第253页)。圣经最核心的观念是爱与和好,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按照《古兰经》的宗教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同一"正教"的两个"宗派",而7世纪末至8世纪初,叙利亚地区的一些基督教神学家也将伊斯兰教视为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在当时的语境下,用"宗派"来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许比用"宗教"更恰当。但是,随着穆斯林主体意识的逐渐增强,基督徒和穆斯林对对方的定位和称呼也发生了变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关系的演变体现了新信仰群体形成的一般规律,也说明任何一种宗教思想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均质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