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尚信 《孔子研究》2011,(1):127-128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极为珍贵的易学文献.在六篇<易传>--<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中,<要>篇较为短小,但价值却十分重大.<要>篇记载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周易>的资料,是目前所见最详细、最全面的孔子论<易>文献,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的...  相似文献   

2.
简讯一束     
《法音》2006,(1):54-55
2005年8月20日上午.尼泊尔王国向中国五台山中台演教寺赠送文殊菩萨圣像交接仪式在五台山台怀镇电力宾馆隆重举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宋北杉副省长、省外事办公室李月娥主任、省宗教事务局武锦福局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忻州市耿怀英市长、市宗教事务局杜春林局长、五台山风景区管理局罗荣华局长及五台山僧众40多人。与尼泊尔王国外交大臣拉麦什&#183;纳特&#183;潘迪、尼泊尔驻中国大使拉南德拉&#183;拉吉&#183;潘迪、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拉瓦&#183;库玛尔&#183;塔帕、副主席哈利仕和尼泊尔文殊菩萨舞蹈表演人员27人出席了交接仪式。  相似文献   

3.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研究》1990,(4):48-48
、.2、、j‘、.1、j、‘工J.二产aOJZ、、2、、j 学术交流广结盛谊深入研究·········……郭裕怀(35)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综述······························……本刊编辑部(33) 佛学研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讲(三)................……‘.··.·········……王世安(13)佛教医药学浅谈···············……史旺成(18)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任继愈(39)《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讲(四).................................··.……王世安(3 1…  相似文献   

5.
来稿须知     
《世界哲学》2009,(6):145-145
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事项:1&#183;著、译者写好提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2&#183;请著者提供篇名的外文,译者提供篇名原文;3&#183;外文著者的国籍、外文的出处要齐全;4&#183;请著者、译者提供工作或学习单位;5&#183;著、译者请勿一稿多投;6&#183;如6个月内未接到编辑部用稿通知,著、译者可自行处理已投稿件;7&#183;请投稿人附上实名及身份证号码。  相似文献   

6.
庞维国 《心理科学》2011,34(2):505-509
摘 要 《吕氏春秋》关于智力内涵的诠释大大超过前人,它所描述的“知时”、“知化”、“长见”、“察微”、“贵卒”等智力特征与现代智力理论相契合;它提出的“人同类而智殊”、“小智非大智之类”、“智不遇时则无功”、“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等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先秦学者的智慧;它关于通过“自反”、学习促进智力发展的主张,对当今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吕氏春秋》的智育定位主要是王道,它较少注意先天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这是其局限。关键词 吕氏春秋 智力观 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治洪 《周易研究》2001,26(2):20-29
本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的分析,认为帛传四篇为孔子<易>论,其中包涵着<论语>、<孔子集语>、传世本<易传>等反映孔子思想的传世文献所隐微罕见的天人道德观念;帛传四篇表现了孔子在涵括三代以至春秋新旧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对于天人内涵的初步的哲学改造,反映了孔子将传统的主宰之天转化为道德之天、并将传统的主体对于形上存在的外在超越关系转化为内在超越关系的致思取向,从而凸显了孔子作为当时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的形象;帛传四篇所涵具的孔子天人道德思想补足了三代天命德政观与思孟天道性命思想之间的逻辑缺环,是经由曾子(<天圆>)而达致<中庸>、郭店儒家简、<孟子>乃至传世本<易传>所体现的天道性命思想高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爱的信念     
基督徒生活的信念是爱,因为爱使人精神富有,正视贫穷;爱使人心胸宽广,化解狭隘;爱使人良善心谦,远离邪恶;爱使人处世公正;爱使人正义,剥开虚伪;爱使人生活甘饴,面对痛苦;爱使人勇敢和平,重振懦弱,爱使人心底纯洁,涤荡污秽;爱使人不骄傲,谦虚忍耐;爱使人不嫉妒,亲近宽容;爱使人不谋恶事,向往和平;爱使人不生事,相互理解;爱是生活的底色;爱是慈祥的,爱是忍耐、盼望、相信、包容、奉献、牺牲、无私、良善、诚实、恒心、追求正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9.
<老子>五千言的思想源自殷易<坤乾>(即<归藏>),不是源自<周易>.理由有三一、<老子>书中不见首乾次坤的思想,倒是首坤的思想明显居多;二、<老子>的辩证思维模式属于与<周易>古经不同的另一类;三、关于宇宙生成问题,<老子>的主张也与<周易>古经不是一路.  相似文献   

10.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说明事理;<太玄数>所说的筮法仅是扬雄的一个小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而他又把五刑、律吕、月令等方面的内容引入<太玄>,以使其也具有"以卜筮者尚其占"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常正  王丽心 《法音》2008,(10):8-17
9月28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在河南郑州中州假日酒店隆重举行,一诚会长,嘉木样&#183;洛桑久美&#183;图丹却吉尼玛、圣辉、净慧、刀述仁、学诚、明学、珠康&#183;土登克珠、根通、戒忍、永信、祜巴龙庄勐、觉醒副会长出席会议,本会咨议委员会惟贤副主席,本会那仓、怀善、如瑞、蘧俊忠、陈文尧、张琳副秘书长列席会议。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一司徐远杰司长、王哲一副司长,中共中央统战部褚有奇处长,河南省宗教事务局刘世军局长莅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陈沛然 《法音》2012,(6):20-24
佛教文化有如下十大特质: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问责制;2、空宗与有宗之入路:消解烦恼、实现价值;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主体观念论之心灵世界具备主导性;4、中观之不落二偏:突破相对的虚妄、虚妄的相对;5、不二法门:活出绝对的风采;6、不立文字:活在真情实感中;7、无始以来、无终而往:非神论与不提供第一因;8、轮回:生命之  相似文献   

14.
<正>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按照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制定的"统一部署、广二、把好启动关泛开展;长期创建、分期考评;步步为营、整体推进;逐一达标、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5.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6,(4):102-107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7,(5):49-49
5月11日,甘肃省佛教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在兰州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齐晓飞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根通副会长、陈文尧副秘书长,甘肃省委常委刘立军、副省长泽巴足,省人大副主任、省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183;洛桑久美&#183;图丹却吉尼玛活佛,省人大副主任杨作霖,省政协副主席拜玉风、洛桑灵智多杰、德哇仓及省委统战部、  相似文献   

17.
<河图>的五行成数不能与<周易>四象数混同."六、七、八、九"四数在<周易>与<河图>中的含义并不一致;五行成数实际存在两种说法,先秦文献中使用的土的成数是"五",而不是"十",因而五行数到"九"为止;土有成数"十"最初见于汉代,实际是五行学说在<易>理指导下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此文论述了焦循诠释<周易>的主张及方法.焦循主张,诠释以前,诠释者要泛观博览,汇通析辨百家之学,形成"己之性灵",即先有自己的思想、义理.其诠释方法是必须从分析<周易>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并根据上下文因声求义;以"实测"之法,即全面核对<周易>经、传文、句,诠释<周易>爻象变化规则;以"参伍错综"之法,从整体上对<周易>进行诠释;"依经文而用己之意",采取"或直断,或婉述"等多种诠释方法,对<周易>作出自己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9.
《周易》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波  梁惠 《周易研究》2002,(1):54-59
<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