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根”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之现实问题 ;严肃的理论反思、理论诉求则是现实观照、现实筹划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华侨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发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 0 0 3年年会于 1 2月 8— 1 0日在华侨大学举行。与会 80多名学者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展开讨论 ,达成诸多共识。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程学的立足点、工具和理论前沿的三个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来自现实社会的需求 ,而解决社会问题 ,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控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是社会工程学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三个立足点。作为 ( 1)操作工具的社会契约 ,( 2 )作为定向工具的社会效益 ,( 3)作为测量工具的无形资产 ,构成社会工程学理论前沿的三个方向。作为支持理论前沿的根据和延伸到应用领域的前瞻 :( 1)在现实世界 :支撑社会的是群体 ,支撑群体的是契约 ,支撑契约的是无形资产。 ( 2 )在社会工程学的理论内核方面 :契约的覆盖度与社会问题的程度呈反比 ;无形资产值与社会运行的成本呈反比 ;社会效益值与社会发展所承受的风险呈反比  相似文献   

3.
罗易扉教授通过对欧美艺术人类学的独立梳理,旨在清晰呈现欧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前沿理论与文化事件,展现该学科在当代欧美发展的全景与学术特征,分析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欧美艺术人类学家思想取向谱系,区分出艺术人类学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不同特质,阐明后现代艺术人类学具体的思潮与理论本质,明晰表达今日艺术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之思想样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哲学本身就是理论活动与现实活动相统一的一种现实理论形态。由于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形态的理论形式及其现实基础都是物质生产的自然产物,哲学形态本身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实践方式的一种折射,故哲学形态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根本属性。理论活动和现实活动有辩证关联的基本机制,这是哲学形态得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在此基本机制的作用下,基于特殊体系多样化的、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的逐步形成是哲学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刊稿约     
《伦理学研究》2007,(1):F0003-F0003
《伦理学研究》是中国伦理学会会刊,是大型理论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学术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服务”。本刊主要设有如下栏目: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伦理学视角对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伦理学关注现实的理论特色。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针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材料,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中外伦理思想(史):对中外之古今伦理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和伦理学应用具体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哲学的"伦理转向"中,德行伦理学的复兴是一个重要事件,从中也生发出新的理论形态和中西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澄清德行伦理学核心概念arete(德、德行)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亚里士多德最早构建德行伦理学的思想体系,arete得到全面系统的阐发,他一方面区分出不同的层次,有"伦理之德"和"理智之德","自然之德"和"完全之德"以及"完满之德",另一方面将arete的多种面向关联起来,使之互相贯通,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蕴含着逻各斯与习惯、沉思与实践的张力,并致力于实现形而下的伦理生活与形而上的智慧超越之间的协调统一。亚氏关于arete的探讨对于当代伦理思想仍不失其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通过题画诗引入多种色调,使画面与题诗之间构成张力。黑色是徐渭内心世界的基本色调,象征现实的人生状态;黑色与红色成为其世俗生活层面的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同时色彩和意象之间也构成张力,凸现出徐渭在现实生存中的尴尬境地和内心冲突。这强化了徐渭绘画的主体意识和抒情功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计算革命导致了计算机和生物学交叉的前沿学科——人工生命的诞生。它以计算机为工具 ,力图在计算机或现实世界中创造出具有生命特征的人工实体——人工生命。人工生命主要有两种形式 :虚拟人工生命 (也叫数字版本的人工生命 )和现实人工生命 (又叫机器人版本的人工生命 ) ;前者主要采取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中创造人工生命 ,后者主要采取硬件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创造展示生命特征的人工生命。对于机器人版本的人工生命的实在论地位问题 ,人们并没有什么疑问。然而 ,对于数字人工生命的实在论地位问题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它们是真实…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哲学独特的学科发展历程使其在结构上承载着其自身无法化解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增加了中国哲学学科展开的难度,也使得其思想创新步履维艰。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之下,要化解这种结构性张力,哲学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立场和旨归,打通哲学各二级学科、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人为阻隔与对立,平衡哲学中的史论、古今、中西、形质等问题,并立足于中国哲学的可能生长点,从而才有望创建出既有中国意象又有世界视野的当代中国"大哲学"。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问题上,最为实质性地显示出了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差异,从而亦由之显示出了三种哲学在如何切中现实或切中何种现实问题上的根本性差异。就对于现代世界之科学、自律性道德生活与民族历史传统三项基本现实来说,康德哲学较好地说明了近代科学与自律性道德生活之现实,但非历史地将这种存在着严重内在冲突的社会视作"自然"性的存在,而看不到超越这一社会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虽然较好地切中了民族历史传统之现实,但也将以普鲁士主导的"日耳曼世界"当作其"绝对精神"发展终极目标;而马克思哲学则综合了两者,全面地切中了这三项基本现实。正是由于这一全面切中,马克思哲学才能够不仅合理地说明了现代社会的发生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针对其根本问题而提出了超越这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现代世界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完整与连续之美,也有断裂与残缺之美。从本质上看,残缺之美是完整之美的反动,断裂之美也是连续之美的反动。断裂与残缺是人生不幸命运与痛苦遭遇的象征。断裂残缺之美是这样一种特别的美:它是人人都想拒绝的美,却又是人人都无法摆脱的美;是人人都敬而远之的美,也是人人都最终受益的美。它与人最亲近同时也最疏远,当你领略了它的美,就会马上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断裂残缺之美最不可思议的品质,就是美在"绝处逢生"——于现实世界之绝处获得艺术与美的新生及补偿。美与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给了我们在这个本来残缺不全的世界上生活的信心与乐趣。  相似文献   

12.
理解道家自然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然"与"无"之间的张力关系来加以分析和阐释。实际上,"自然"与"无"两个概念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自然"概念及其理论赋予了"物"的概念以深刻基础,从而深化了老子以来的"无物"思想,完善了道家哲学;"自然"概念及其理论更强化了道家哲学的"无名""无知"理论,进而揭示了思想世界的局限性;"自然"与"无为"概念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依赖的,而"自然"概念内蕴的"自为""自性""自发""自动"等意义皆可能违反"无为",因此重要的是保持"自然""无为"两者之间的必要张力,使之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生活中——论阿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不管它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用什么样的叙事视角,它所描述的都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经验,写作和现实之间自然维持着一种张力。阿成的小说,把文学和现实的张力调整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化二元对立为二元统一,创造了他的小说世界。 他既不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去创造文学,也不横眉冷对地干预现实和怒气冲冲地抗议现实。他追求理想,但又从不消解对存在的终极追求。他把小说当作他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当作他和人们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必须把我们这里所作的分析称为哲学上的分析,这首先是从否定的意义上说的,即它不是语言学分析,不是语文学分析,也不是文艺学分析或某种专门分析(研究)。然而如果从肯定的意义上说,那么这则是指:我们的研究是在边缘领域,即在上述各门学科的边缘上、在它们的交界处和交叉处进行的。文本(书面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是上述所有这些学科的第一性现实,也是全部人文-语文学思维(甚至包括神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从其渊源上说)的第一性现实。文本是这些学科和这种思维唯一可以作为出发点的直接现实(思想的现实和体验的现实)。哪里没有文本,那里也就不可能有研究和思维的客体。“隐喻性”文本: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文本,即把它理解为任何有相关联系的符号的综合体,那么艺术理论(音乐理论、造型艺术的理论和历史)与之打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7,(1):5-11
21世纪中国的复兴内含了思想层面的变革,这与作为基本约束性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直接关联。马克思主义能否以及如何在回应现实问题中指引中国复兴的方向?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面临众多困境,这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力、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等。让马克思主义恢复和展现其参与变革现实的力量,需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创新性变革,构建理论创新的系统机制。在实现文明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克服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局限,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并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将直接影响中国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9.问题三,胡塞尔悬置了标讣陛(indication)——如今我们称它为标示性(indexicality)。这是胡塞尔把符号的表达性维度分离出来,并且赋予优先地位,强化意义与指称之间的对立、甚至意识与世界之间的对立的必要步骤。既然表述行为这种现象为《逻辑研究》提供了可以通达主体性的本性的地点,胡塞尔就必然被导向关于思想(mind)的再当下化理论。在这种理论中,任何对世界的实际的因果关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以"生命道教"为话语主题建构现代道教知识体系,理应以"生命道教"研究的哲学自觉为思想前提。"生命道教"的哲学建构是人文道教与时代哲学碰撞、汇通的结果,思想史意义上"生命道教"现代诠释的历史张力、元哲学视域下"生命道教"范式转换的理论张力和现实关怀下"生命道教"的实践张力,是"生命道教"哲学研究的三重张力。在此三重张力作用下,"生命道教"哲学观的建构,需以"通晓中西方哲学史"为前提,在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的统一中为之。  相似文献   

18.
王倩 《思维与智慧》2022,(10):52-53
<正>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小学语文课程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更加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将语文和现实世界相连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通过社会现象了解社会本质,从而养成自己的特有思维方式,去学会与世界和社会他人相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发掘孩子多方面的潜力,而美育教育的主张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实现途径。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强调德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价值观与方法论有机融合,是一种既富东方特色,又蕴含了人类共同价值基因的文化现象。其中,和而不同与公道精神等理念具有普遍意义;修己安人、礼乐教化和行不言之教等德育思想方法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形成、完善与传播。相关研究和讨论不仅可以扩大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道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和理论语言都极具特色,殊不同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围绕城邦、正义等主题展开的对话与讨论;这主要是由道家如何理解政治性、如何阐述哲学性决定的。"玄德"概念及其理论乃是道家政治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因为它既是哲学突破的标尺,亦是前诸子时期"德"的思想传统之创造性转化。而自然与无为、混沌与秩序等问题则涉及了道家伦理学(含政治哲学)的深刻内容及精神气质,既体现了古代思想世界立足于人性的思考特点,同时也展现了道家独特的超越社会政治秩序、伦理规范甚至国家形态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