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篱有菊     
正东篱有菊,开在古人的诗词里,隔着千年光阴,依然芬芳无限。先有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而诗人白居易也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古人为何钟情于东篱之菊呢?细细想来,朝阳升起时,恰恰照在东边篱笆墙下,阳光温暖,菊开得意,纵然是九月微凉,却花韵悠扬。于是东篱菊花,绽放在每一首诗词里。儿时,住在乡村,南园里种有菊花。当繁花开遍枝叶凋零时,菊花却恣意绽放。那时,菊花只有黄色,大朵大朵吐着芬芳,爷爷钟情于菊花,但并不像古人那  相似文献   

2.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陶渊明一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高雅意境,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品味,倾之慕之。今日社会再也难觅这样一种雅致,一种悠闲。城市楼群中,车水马龙,人声熙攘,繁华使人们眼花乱,心猿意马,心情浮躁,脚  相似文献   

3.
正我到江西去旅行,想在陶渊明的民宿住一晚上。那样的夜晚,小灯寂寂,叶片宽鲜,香气清洁。深秋,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我站在民宿的篱笆墙边,见一簇簇紫的、白的、黄的菊花长势可人,缓缓地抬起头,可见草木茂盛的南山。东篱和南山,这两个词,都表示方位,古人的柴扉大抵朝南开的,东篱在左,南山就在不远的东南方向,隐隐的青山。  相似文献   

4.
拥有平淡     
我喜欢平淡,带着几分感激,几分满足,几分笑容,迎接每一天的阳光。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得失所恼。欣赏自己所欣赏的一切,离开自已所不喜欢的一切。这种平淡难道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平淡;  相似文献   

5.
当文明以物质化的绝对优势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时,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晋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乐趣,连同曾经盛极—时的“知足者常乐”的追求距离我们是那么遥远,快乐的高地覆满了物欲的红尘,快乐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可是,快乐是人生的一剂良药,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尽管“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忘了看一眼路上的风景”,但我们一直希望找到生活的快乐,希望紧握一张引导我们走向愉悦、健康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1892年春,时逢花朝之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湖南沅州府府衙内,一群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秀才共赏奇花异草。一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知府朱其懿见大家兴致颇高,遂倡议以花为题,吟诗作画,以助雅兴。于是诸方才俊,各显身手,有的画了牡丹、题曰“富贵风流”;有的画了荷花,题曰:“出淤泥而不染”;有的画了兰花,题曰“幽谷生香”;有的画了菊花,题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题其画,佳则佳矣,然皆不出旧格,少有奇趣。朱知府一一看过,客套地称赞几句。这时他走到一新科举人身旁,但见  相似文献   

7.
正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  相似文献   

8.
满天星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的禅是如此灵动和现成,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目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洞山良价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灵山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大自然到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于恬静,悠远与超越,真实与现成,所以陶渊明能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苏东坡能留下“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汪洋大海中,深含禅意的佳篇名句俯拾即是。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宋代一位比丘尼的悟道诗:“…  相似文献   

9.
喜欢独处     
独处,是一种境界。犹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独处,不同于孤单。独处是一个人主动追求、刻意为之;而孤单,则是无奈之举。独处,是有心插柳;孤单,则是无心栽花。独处,表面平静,内心淡然;孤单,则表面平静,内心失落,心有所属而不得。独处,是一种生活方式。身居斗室,耳边无嘈杂纷扰,亦少了觥筹交错;不用顾虑,亦无须担忧。不用点头哈腰、察言观色;亦不用阿谀奉承、庸俗献媚。或自斟自饮,或眯眼小憩,亦或读书看报,无所顾忌,所做何事,皆由性而发、率性而为,岂不快哉?独处,是一种美的享受。这  相似文献   

10.
从容真好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乱云飞渡中劲松的从容,令人钦佩和赞美。人生也需要从容,淡然宽怀看春秋。一位明星说得好:大红不骄纵,冷落也从容。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行进时,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从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从容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坦然;从容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岸;从容是我自横刀向天  相似文献   

11.
避世与忍世     
正所谓避世,是指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的一种生存方式;忍世则不同,它是忍辱负重,规避锋芒,顽强地在尘世之间生活的一种行为。避世,是因为看不惯或害怕外在的纷争,承受不了生存的压力,没有安全感,忍无可忍,便选择了距离,选择了放下,选择了离开,退隐于平淡却平静的生活,以此"对抗"生活的苦难。在中国古代,避世极为盛行:一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张时彻"逍遥堪避世,从此觅丹梯",不一而足。可以说,避世是消极处世的  相似文献   

1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个读书人不为种田而去种田,仅仅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的陶渊明,躬耕田间,吟诗乡野,过着清贫而又富有的生活。在俸禄、官位与尊严、清白之间,陶渊明选择了后者。他的选择对于一个"读书为功名"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但是,陶渊明因此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与和谐,获得了生命的自由与畅快。"种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一种生存方式,陶渊明藉此而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13.
乐在书中     
周末假日,我不逛商场不遛公园不走亲访友,而是徜徉书山。翻一部《辞海》,有问必答,无师自通,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啃一套《史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系四海,义薄九天。或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或跟毛泽东“看万山红遍”,或被文中哲理潜移默化,或为书里人物感奋赞叹……“书富如海,百货皆有(”苏轼),开卷有益,福慧双修,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总在寻找,寻找一处能让我们的心安然下来的宁静之地,远离都市的繁华,远离纷扰的尘世,远离人间的烟火。总以为住在山上就能享受山的清净,住在云里,就能享受云的自由,住在树上就能享受树的清凉,殊不知真正的安宁跟你所处之地无关,而是内心保持的宁静,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是梦里遇见花开的欣喜。真正的宁静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内心,心若宁静,便是最美好的时光。所以,静到  相似文献   

15.
清朝金陵有一女诗人曾赋诗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当时有位名叫龚炜的道友认为后一句用字似有生硬之嫌,提议去掉"别"字的右半边,将这一句改为"东篱另染一枝花"。众人皆称其改得绝妙,该女诗人遂认龚炜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1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个读书人不为种田而去种田,仅仅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的陶渊明,躬耕田间,吟诗乡野,过着清贫而又富有的生活。在俸禄、官位与尊严、清白之间,陶渊明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7.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个读书人不为种田而去种田,仅仅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的陶渊明,躬耕田间,吟诗乡野,过着清贫而又富有的生活。在俸禄、官位与尊严、清白之间,陶渊明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8.
新百草园     
几年前我回故乡去,他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非约我到他家“坐坐”。  我与老马是在“文革”时结识的,那时他是“牛鬼蛇神”,其状可怜,我对他有过“援助”。  老马穿一身练功服,飘飘洒洒,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老马的房子装饰得不错。  我们对窗小酌叙旧,酒至半酣,落眼老马长满荒草的园子,我为他搞起设计。我说,老马,荒草拔去,置一讲究的葡萄架,架下置石桌石凳,周围种各色月季与四时花卉。秋天坐滴溜打挂下小饮,虽未必有“采菊东篱下”陶公之悠然,那番自得其乐也非同小可。他觑我良久,问我:你说,老友能不能抛弃?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典型的原始意象,"南山"承载着中国人生命意识、情感寄托、精神道德的文化记忆和象征。温暖、坚实、充满生命气息的"南山"意象,在远古先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基础上生成,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承传,逐渐建构起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心灵诗意的栖息空间。  相似文献   

20.
顿行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10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上午9点30时,"中国三亚2014南山长寿文化节"在风景如画的南山盛大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师出席开幕式,并为"三亚十佳健康长寿老人"颁奖。印顺法师在颁奖中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我们对太平盛世最好的祝福,我们对每一个人、每个生命最好的祝愿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南山"凝聚了我们对国家和民族、对老人们最美好的祝愿。在此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