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理技术与应用》(月刊)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刊号CN10-1104/R,邮发代号80-715,于2013年3月正式创刊。杂志为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刊物,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旨在提供心理技术研究、探讨及应用的交流平台,搭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  相似文献   

2.
由江西师范大学经筹建、试办、现已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该所设有:现代心理技术应用、心理测量与统计;中国心理学史与心理学本土化三个研究室和一个心理技术服务中心(内含心理咨询测试中心和心理咨询专家门诊两个对外服务分支机构)。研究所实行教(教学)、科(科研)、经(经济)三结合的办所体制。现已为实际部门进行了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检测研究,其成果在首届中日驾驶适应性与事故对策国际研讨会上报告交流;射击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研究被列为省科委课题;项目反应理论与考试问题研究引起了国家考委的关注;灾害心理的社会调查和测查,青少年儿童心理、老年心理素质测查及其心理咨询,以及职业心理指导、婚恋与性心理、心理治疗等咨询工作。该所成立后将更进一步运用己有的一切心理测量、心理测验、心理调查、心理诊断等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技术与应用》(月刊)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刊号CN10—1104/R,邮发代号80—715,于2013年3月正式创刊。杂志为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刊物,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旨在提供心理技术研究、探讨及应用的交流平台,搭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是为所居住的居民提供休息,放松压力和促进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占居住环境设计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对设计者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对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诸多理论研究,探索人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首先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然后从人的心理、行为出发,探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最后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技术与应用》(月刊)杂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管、开明出版社主办,创刊于2013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5588,国内统一刊号CN 10-1104/R,邮发代号80-715。每月1日出版,单价10.00元,全年价120.00元。杂志为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刊物,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旨在提供心理技术研究、探讨及应用的交流平台,搭建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社会应用之间的桥梁。1征稿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跨文化研究作为心理研究的一种新趋势,正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在我国,跨文化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仍较薄弱.然而,跨文化研究对于我们加强与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的合作和交流,增进对全人类心理与行为共同本质的理解,提高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以及促进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开展和加强跨文化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于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CN10-1104/R,国际刊号ISSN 2095-5588,月刊),由民进中央主管,开明出版社和中央财经大学主办。本刊是一本应用心理学专业期刊,发表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经济、社会、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真实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5):F0002-F0002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于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CN10-1104/R,国际刊号ISSN 2095-5588,月刊),由民进中央主管,开明出版社和中央财经大学主办。本刊是一本应用心理学专业期刊,发表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经济、社会、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真实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心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3日至5日在萍乡市召开。这次会议是与萍乡市心理学会和省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参加代表共140人,收到论文118篇,74篇参加了交流。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原则指导心理科学研究。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会议的主题是:心理科学与社会生活。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注意应用研究。面向社会,加强应用,这是我们心理学改革的总目标。心理学只有为四化建  相似文献   

10.
王东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4,(1):95-96,F0003
2013年12月7日至12月8日,“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承办。论坛由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心理系教授钟年担任主席。张厚粲、黄光国、杨中芳、张侃、乐国安、许燕、彭凯平、王登峰、金盛华、梁觉、赵志裕、康萤仪等海内外知名心理学家出席论坛。参会的专家学者非常踊跃,共有400多名全国各地文化心理学工作者齐聚武汉,远超此次大会承办方的预期,显示出文化心理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心理科学》2023,(2):509-511
<正>思变、交流、总结、再谋发展,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虽有疫情在前,仍不能抵挡心理学研究者交流探讨的脚步。2022年11月25~27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河南省心理学会、河南大学心理学院协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心理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为主题,旨在加强心理学创新研究、构建社会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提高人民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水平、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应用机构的广大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相聚云端共襄盛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它涉及辩证法的规律如何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的问题,对于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重大的意义;它涉及人的心理运动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以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也有极大的意义;即以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的建立来说,也可以从对心理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3.
人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人的心理因素也必然渗透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作为社会的人,其心理因素在科技发展中有着重大影响。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带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研究课题,需要由心理学、科学学和自然辩证法等理论工作者进行协同研研。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个体心理因素、团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心理因素,试作一个粗浅的阐述。一、个体心理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个体心理虽然属于个人的心理,但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受社会因素的支  相似文献   

14.
正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均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个体收入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具体从决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的研究现状来看,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确具有非常强的影响作用。国内外有关"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经济心理学已关注到"个性"、"情绪"等  相似文献   

15.
投稿须知     
<正>《社会心理科学》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天津法制心理学会主办、发行的学术性月刊。本刊设有如下栏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心理健康、法制心理、心理咨询师论坛等。征稿范围:心理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论文、综述等。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6.
<正>第十六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暨甘肃省心理学会2015年学术会议于6月12~14日在甘肃省河西学院召开。论坛的主题是"走生态古丝路,创技术心领域"。会议开幕式由甘肃省心理学会秘书长、兰州大学王光荣教授主持,论坛主题报告由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秘书长邓铸教授和甘肃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周爱保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办,"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协办的第六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是由八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发起的,除本届论坛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乐国安教授外,其他七位分别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实现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最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关于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并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文件如此论述心理学问题还是第一次,这不仅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我国心理学界实现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努力提供了重要契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政策逻辑, 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应该采取研究视角、学科体系和研究取向等的多重整合, 包括个体、情境和社会视角的整合,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整合, 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整合。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 整合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过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建构影响社会发展的心理环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发展的视角, 应该探索社会发展心理学的路径来承担整合学科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8日至1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心理学会协办的"第四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功举办。"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是由八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发起的,除本届论坛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外,其他七位分别是(以姓氏笔画为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南开大学乐国安、"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总策划石铁、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武汉大学钟年、香港城市大学梁觉、清华大学彭凯平。论坛发起人认为: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心理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在几代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