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哲学》2007,(5):F0002-F0002
为推动对于毛泽东历史遗产的研究,中山大学三家学术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等)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携手联合将于今年十二月中旬在广州举办“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确保会议的学术质量是主办方的热切期待。会议除特邀少量专业研究权威外,一律采用以文赴会的形式。为此,会议主办方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文,希望得到对“毛泽东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有所心得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征文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为主题,侧重于对毛泽东时代关于…  相似文献   

2.
杨丽婷 《现代哲学》2012,(2):126-127
"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3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国内学界众多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发起人刘森林教授(中山大学)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情况,即虚无主义是德国和俄国思想家反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19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清远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和"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刻精彩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对于毛泽东历史遗产的研究,中山大学三家学术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等)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携手联合将于今年十二月中旬在广州举办“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确保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1 2月 1 9— 2 2日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同时召开 ,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分别与《哲学研究》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 ,全国各地的 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就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现状、理论创新的可能思路、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现简要报道如下。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问题 ,刘陆鹏教授 (山东大学 )认为 ,唯物史观研究在当前处境严峻 ,它与现实的对话能力和解释力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9月 2 3日 ,历时三天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傅伟勋、韦政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讨会在武汉大学落下帷幕。这次研讨会由台湾佛光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 ,海峡两岸 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其中大多数是中青年学者。本次会议以傅、韦两位先生的学术为例 ,试图从新的侧面推进当代中国哲学与思想研究的学术事业 ,从而构成与当代新儒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等相呼应的学术研究主题 ,也是对林毓生等学者在 1 970年代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命题的跨世纪回应。会议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3月24-25日,"第五届分析进路的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二十余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开展。研讨会聚焦于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涉及如下主题:第一,分配平等问题,主要涉及柯恩、罗尔斯与诺齐克等人的平等主义观;第二,对正义概念的探讨,重点展开了对正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2007,(6):138
为了保证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原定于2007年12月中旬举行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将推迟到明年上半年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同时欢迎学界朋友继续投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20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当代中国逻辑学史》著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协办的"第十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广州分会)——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讨会"于2015年5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和杂志社的30多位学者以及多名研究生出席了会议,研讨了相关问题。一、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究的主题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1.
王晓升 《现代哲学》2011,(1):125-127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余少波 《现代哲学》2011,(1):123-125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郭建宁 《现代哲学》2011,(1):127-128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9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协办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包括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等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和人民出版社等国内著名期刊、报纸的编辑与研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7月20日至7月23日,"儒学当代开展的路径与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儒学学会、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是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陆劲松 《现代哲学》2006,(6):126-128
2006年10月15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山大学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面向中国现实的唯物史观研究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强调要做面向中国的哲学问题研究。她认为,“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问题更深一步讲就是理论问题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和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平衡和默契则是关键。冯平教授从自身曾经对于西方价值哲学的关注,到后来关注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体悟到哲学研究应面对现实真实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共同主办、国立华侨大学协办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今年4月24-2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0.
杨芳 《现代哲学》2006,(1):133-134
2005年10月17至21日,“第十次全国俄罗斯哲学(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中俄哲学家论坛”在湖南省湘潭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中国苏俄哲学专业委员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6位哲学家与国内各地研究俄罗斯哲学的专家和研究生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经过4天的交流与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全部议程。会议共收到俄文论文6篇,中文论文20篇,各位学者分别就俄罗斯哲学以及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