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州修真宫现存十六块碑刻,除去三块与道教无关和一块残损严重无法辨认外,剩余十二块碑刻都或多或少地提供了关于修真宫的信息.以修真宫现存碑刻与相关方志为主要史料,本文对修真宫的创建时间、宗派归属与历史兴衰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元元统元年(1333)以前修真宫已经存在.其二,明大德至清嘉庆年间,修真宫一直由全真龙门派道士住持,清嘉庆年间开始转变为由全真嵛山派道士住持;且由修真宫的传承情况,推算出龙门派极有可能创派于元代中期.其三,修真宫为明清道教历史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许昌天宝宫为元代真大道的著名宫观,明代前期转为全真道住持。该宫道士从明弘治年间开始使用全真华山派字谱传承道派,直至民国时期,共传承了二十六代。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华山派,也是惟一从字谱第一代"志"字辈开始传承的华山派。其现存的碑刻史料对于研究全真华山派的起源及早期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道教全真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内的祠堂院中,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长,他就是今年已八十二岁高龄的曹信义道长。曹信义道长原籍河北省肃宁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因家中贫穷,十六岁时便离家赴东北吉林省辉南县入商谋生,日寇侵华时,曾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东北沦陷后,投入玄门,在吉林省辉南县金川乡大龙湾龙潭宫出家为道士,拜其宫全真龙门派道士杨诚德为师,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  相似文献   

4.
五龙宫是武当山极为重要的宫观,自南宋开始,符箓道派在这里就有很大的势力.元代初年,全真派与清微派几乎同时来到五龙宫.作为北方新道派的全真道,在传入武当山之后选择五龙宫为其活动中心,就不得不面对与清微派道士合作的问题.终元一代,五龙宫形成了全真派与清微派共治的局面,两派之间互相师承、融合,全真道士很有可能还使用了张守清一系清微派的派字谱.明代初年,全真道在五龙宫迎来了短暂的独大局面.但是,随着永乐皇帝大修武当,从全国选调道士充任提点,五龙宫又重新回到了全真与正一共生并进的格局.五龙宫全真道的传承史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全真道初传南方之后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5.
孙玄清(1496-1569),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山东寿光人,明代崂山著名道士,曾受到皇帝敕封,是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的创始人。清代梁教无《玄门必读》记载:崂山祖,姓孙讳玄清,号海岳山人,乃龙门派邱祖第四代徒孙。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家巷人。于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在崂山明霞洞出家……至嘉靖三十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考证了明末道士马真一的生平行迹,认为马真一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是一位佯装疯颠却修炼深厚、预言奇中的道士。他曾经在华山等地修炼,灵异传说颇多。他又多次往返于辽东军事前线,与明末重臣袁崇焕、张可大、梁廷栋等交往密切。而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六代道士,马真一的传承系统主要来自王刁山,其嫡系传人王清正曾住持北京白云观,对清初白云观的修复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7.
北京白云观是全真道的第一丛林。清初,全真道龙门派王常月担任白云观方丈,其开坛传戒振兴全真道龙门派。因白云观属于全真道十方丛林,非清朝官方道观,故清代官方史料中记载的材料不多。本文主要依据现存清代档案讨论清朝清高宗两次敕修白云观史实及清仁宗发旨稽查白云观道士事件等有关北京白云观的两则事宜。  相似文献   

8.
清代,来自武当山的陈清觉、张清夜、穆清风等道士相继入蜀,使四川全真道逐步兴盛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清代道教"龙门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主,辅以金石、碑刻、文人游记、诗文及其他资料,对青城山、二仙庵、青羊宫、灌县二王庙、大邑县鹤鸣山、温江县龙盘寺、重庆府五福宫等四川地区的宫观及知名道士作了介绍,以期勾勒清代四川地区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龙门派发展的大致样貌,为日后总结清代四川道教的发展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龙门派几成全真道之主脉,传遍大江南北,江南地区尤盛。本文对龙门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江南传播的龙门派承丘处机之传,形成了"龙门心法"的传承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大都具有崇拜吕祖、精严戒律、重视内丹、与正一道相融合等特点。龙门派推动了全真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代龙门道教演派识略王志忠全真教龙门派萌生于明代中晚期,迄乎清初,在该派第七代律师昆阳子王常月的推动下走向鼎盛。王常月也因此被尊为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的传教活动和传戒语录为龙门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龙门派道教迅速发展,高道迭出...  相似文献   

11.
<正>清末,有一批太监由于特殊因缘,成为道门中人,并且创立了一个道派——霍山派。其时京城内外有些寺庙道观日趋破败,而住持无力修缮,遂由太监道士接管。宝金山上的玉虚宫便是其中之一。宝金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附近。山上有玉虚宫,创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据《玉虚宫碑记》,创建人为全真龙门派道士李合仁。李道士原系太原商贾,因究心性命之学,乃出家学道。厌居城市,云游至宝金山,  相似文献   

12.
踏着春日的晨曦,信步来到京城西南,街巷深处,隐见一处红墙古瓦、规模宏伟的宫观,一阵清悠淡雅的诵经及钟磬、管弦之声飘然而至,这便是著名的道教丛林——白云观的道士们做早坛功课。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的“天下第一丛林”。全真龙门派的祖师邱长春(处机)曾住持这一宫观,他羽化后又藏蜕在这里,故而后世全真派的道教徒尊白云观为祖庭。白云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太宗为奉祀老子而建,称天长观,金时遭兵火焚烧,大定十四年(1174)重建,先后改称“十方大天长观”、“太极宫”。元代全真祖师邱长春,于1224年入居太极宫,与弟子募化兴工修葺,三年后,宫观殿字焕然一新,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邱长春在此演立龙门之宗。明成祖于永乐(1403—1424)时敕命重修,以处顺堂为中心扩建,始定现在的规模,更名为白云观。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唐代始建之初的情景已不可考。到了金代已有记载,据《道藏》所  相似文献   

13.
明代道士周思得历事成、仁、宣、英、景五朝,住持京师著名的显灵宫、朝天宫,为一代颇受优宠的道教名流。周思得以显扬灵官法知名于世,其编撰《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为弘扬灵宝斋法的巨帙科书。周思得是明代道教史上有贡献的道士,本文特对周思得及其灵官法作如下讨论。一、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新发现的碑石资料与方志、笔记文献相互印证,发现在明代前中期有一支全真道,起自北京房山隆阳宫,在明正统前后进驻全真祖庭白云观管理钵堂,后又发展到河南王屋山地区,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亦有传播.此系从“常”字辈开始传续龙门派字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使用龙门派字谱的全真教团,对于研究明代北方全真道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丘处机     
(1148—1227) 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创人。或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笔者在閤皂山收集到的数块道士墓碑等材料,结合已有文献,探讨唐到清代閤皂山宫观及其灵宝宗坛传承的历史,到清雍正十二年,閤皂山灵宝派共传了73代。此外,文章订正了明代俞策《閤皂山志》几处错误记载,补充数位在閤皂山较有影响的閤皂宗传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18.
王常月是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被誉为“中兴之祖”。他在长期的宗教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道教教育思想。 公开传戒 因人施教 这是王常月道教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王常月《钵鉴》记述,全真龙门派传至明代,出现以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此宗以丘处机门下赵道坚为龙门第一代律师,赵传张德纯,张传陈微通,陈传周玄朴,传至王常月为龙门第七代律师,七代律师,代代都是“单传秘授”。这种师徒授受,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龙门派的发展。龙门派传至第四代律  相似文献   

19.
云翠山南天观在宫观建设、道派传承、碑文碑刻、道士墓群、天仙派道教音乐等方面具有特色,特别是"全真宗派之图"与陈垣《道家金石略》《增修集仙宫记碑阴》(宗派图)有较大的不同,其内容不但记录了天仙派的传承和演变历史,而且丰富了《增修集仙宫记碑阴》中相关内容。南天观许多碑刻墓志属国内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对于研究道教天仙派在云翠山地区的活动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教经历了南宋金元的宗派分合以后,到明中叶以前,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发展到相当贵盛的状况,其中尤以正一派诸宗最为突出。不少道士被朝廷委以重要官职,深入宫廷,参与朝政,有的位极人臣,声势显赫,甚或交通中官,威福在手,致使“天下士大夫靡从风”①,仰其鼻息,借缘以进。其地位之高,权势之重,为历代所罕见。到了嘉靖皇帝,崇道活动达到了高峰。从史籍中可知,宋元盛行的诸多道派,在明代继续流传的尚有神霄、清微、净明派等。尤其是在明代中叶,因世宗宠信神霄派道士陶仲文,神霄派一时占尽风光,成为道教诸宗之首。这里,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