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2.
爱的真谛     
沈承恩 《天风》2007,(13):12-14
这章圣经被称为“爱的诗篇”,或“爱的颂歌”。有首赞美诗叫“爱的真谛”,唱的就是这章圣经。这章圣经是专题讲爱的,分三大段:第一段1-3节,爱的价值;第二段4-7节,爱的定义;第三段8-13节,爱的永存。第一段讲爱的价值爱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他的价值在于能使其他事物变得有价值。保罗在这里举三样事情为  相似文献   

3.
袁世国 《天风》2003,(5):14-15
经文:可5:25-34 一个对基督由心生发敬畏的基督徒,如何开始信仰的旅途?如何藉信仰来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圣经中有一段经文是我们耳熟能详,但又常常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这就是马可福音第5章25—34节给我们记载的关于患血漏妇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对圣经如何解释、如何研究,这是一门学问,可以称之为释经学,也可以称之为圣经诠释学。基督教是普世宗教,圣经是世界性经典。西方人读圣经、研究圣经,有西方人的思维,有西方人的方法;东方人读圣经,自有东方人的方法,而基督教从地缘上说,是出自东方的,而不是西方的。所以用东方人的思维来解释圣经,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中国人对圣经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一种特别的领悟能力。作为东方人的我们,大可使用中国思维来解释圣经,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圣经的丰富性有一些独  相似文献   

5.
圣经(古经、新经,亦称旧约、新约)是我们信仰的依据,言行的指南。为了方便广大神长教友更好地研读圣经,我们增辟了“读经须知”这一专栏,介绍一些有关圣经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7.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8.
灵程八步     
沈承恩 《天风》2010,(6):12-14
<正>爱众人是我们灵程的最高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要努力攀登。按照世界上一些教会年历的规定,6月29日是纪念彼得的"圣彼得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思想彼得所讲的八步灵程。我们不是仅仅思想《彼得后书》的这一段圣经,而要结合彼得的行事为人,看彼得怎么说也怎样行,为我们树立了言行一致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错觉:以为“凡是圣经记载的都是神所赞同的”,所以,每每生活中要判别所周遭的这事或那事,都以圣经中“有没有”为人记载行事为人的准则,其实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我们说圣经是神所默示之时,只说明圣经整个信息之源头在于神(圣灵),并不等于说这里面每句话每件事都是神所赞许的。 圣经不是一本报喜不报忧之  相似文献   

10.
《友弟德传》《友弟德传》是我们天主教“旧约史书”中的一部名人传记似的经典著作。犹太教和基督新教认为,它是在公元前二、三个世纪间,以“圣经”的形式写成的但不是正典圣经著作。而我们天主教和东方的正教则认为,它虽然未被列为“第一(批)书目”中的“首正典圣经”之中,但却被列为“第二(批)书目”中的“次正典圣经”(Deuterocano nical Bible,简译“次经”或“次圣经”),即被确认为是受天主默感启示的一部圣经著作。人们知道,我们天主教常说:“首经(正典圣经)是(圣)经,次经(次正典圣经)也是(圣)经”,两批书目,在审定时间上固有“先、后”或“首、次”之分,而两者却都是正典圣经,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基督徒需要阅读圣经?阅读圣经究竟有何益处?我们阅读圣经直该有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阅读圣经应该寻求的是什么?……引起学习动机,固然是教育心理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确定所追求的目的,则更是我们阅读圣经之前所应先作的事。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2)
正圣经主要用两门古典语言记录,旧约是希伯来文、新约是希腊文。回忆起在神学院学习圣经原文的心路历程,不禁思绪万千。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得蒙上主恩眷,我能有学习圣经原文的机会。这两年,希伯来文课上领受的恩典何等丰盛,每堂课上都有平安的祝福。上帝为我们预备了一位好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她总是耐心地教导、鼓励我们。她的授课新颖有趣,不时通过唱歌让我们身心乐在  相似文献   

13.
林曼红 《天风》2003,(8):34-35
圣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成书历程,以不同的文体记载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人物与事件以及历代世人对上帝的认知。这就使得圣经具有多样性,不是仅有一种神学,而是包含着众多的神学思想。在意识到圣经的多样性、让每一种神学思想具有说话的空间的同时,就像认识到“某些信条比另一些信条更具有深刻的意义”一样,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有些经文比另一些经文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圣经的原句中辨认出能把我们引领到上帝活的话语的标竿来,也就是靠着恩膏的带领,借着时代的亮光,我们要能够理  相似文献   

14.
李大军 《天风》2003,(11):36-37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重庆市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一起思考神学思想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把过去五年的时间讨论‘信与不信’的问题转入到树立正确的,‘圣经观’这一新的命题上来……看到同工们的积极热情参与,我相信通过这次神学研讨会,重庆市神学思想建设会进入到树立正确圣经观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参加重庆市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的一段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16.
黄继新 《天风》2001,(12):44-45
我们经常说:“圣经是神的话”。的确,圣经是神的仆人受圣灵感动所写出的文字,是神的话。今天,我们很容易获得一本圣经,能够很方便地阅读神的话,们这个待遇其实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回顾历史,就在几百年前,在宗教改革之前,当时的教会不允许平信徒读圣经。后来在很长的时期内,虽然教会允许平信徒读圣经,但由于印刷术不很发达,想得到一本圣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7.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太浅了,基督徒谁不能回答呢?罪人就是不信的人,义人就是信主的人嘛! 这样的回答合乎圣经吗? 但愿我们能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 我们先要思考:“罪人就是不信的人”有没有圣经根据? 有人会说,约翰福音3章18节明明记着:“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就是圣经根据。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曾经有一句名言:“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形象地说明了女性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地位。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我们可以在《圣经》里找到,《圣经》在很多方面都集中论述了女人。  相似文献   

19.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则要说:家家有本当念的经——圣经。念了这经,我们就明白人生的意义;念了这经,我们就知道婚姻和家庭是怎么回事;念了这经,许多难念的经就变成易念的经。一、圣经是一本家书 旧约主要是写给以色列家的书,教导这个家庭的人知道他们的神和祖宗是谁,要他们信守与神立下的约。新约主要是写给“神的家”(提前3:15)——教会,要教会明白神的旨意。总的说,圣经是一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