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正奎  张梅玲  施建农 《心理科学》2004,27(6):1404-1406
检测时是信息加工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智力与信息加工速度关系的研究领域内一种重要的实验范式。文章在简要介绍反应时范式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检测时范式的实验任务、基本原理以及检测时与智商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与反应时范式的比较,讨论了检测时范式在智力与信息加工速度研究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其在解决相关研究领域问题上的方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欣歌 《天风》2007,(19):26-27
心理咨询是面时面的一种交流,当倾述与倾听变成由一根电话线两端形成真情效应时,尽管凡纳牧师是一位盲人,但他能想像倾述者在电话中获得力量和鼓舞时的那份激动。坐在记者面前的凡纳·考斯勒牧师(Werner Kovsten)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他说,我一直服侍于一群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从1956年开始,当他耳闻许多年轻人存有自杀念头时,凡纳牧师便开始以一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为那些心灵需要关怀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是《思维与智慧》杂志的忠实读者,它传递给我无穷的哲思和启迪,我对它充满感激之情。每当我懈怠时,我就会拿起它,每当我轻浮时,我也会拿起它,面对困难我畏惧时,更会拿起它,它带给我的是鼓舞,是奋进,是激励。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对高考充满恐惧,是它给我带来慰藉。  相似文献   

4.
小张是某军校大专一年级学员,19岁。他自述自己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见人总是畏畏缩缩,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和面对面交谈,不得己与同学讲话时,会不由自主的脸红以至于无法继续谈话,尤其是面对队干部和教员时更是如此。进行活动(如打羽毛球)时,一旦有人在场,就会极度紧张,变得笨手笨脚,甚至于手脚发抖以至于无法完成活动,最近连给长辈或领导倒茶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脸红、手脚麻木、甚至发抖。  相似文献   

5.
羞耻心是一种社会道德情感。具体表现为羞愧感与耻辱感。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品质与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不相符合时,会产生一种不好意思、难为情的羞愧感。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损害时,会产生一种卫护自身尊严的耻辱感。  相似文献   

6.
人在审美和娱乐时,都可以获得愉悦,但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在内涵与呈现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根源于审美活动是一种欣赏活动,而娱乐活动却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活动,前者寻求的是美感,后者寻求的却是快感。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儒家存在着心性儒学重良知本体与政治儒学重王道仁政的分歧,但都较少关注孔子"中庸"的"时中"维度。实际上,孔子"中庸"的"时中"思想正是中国先秦儒家本原文化对世界思想史的独特贡献,它所蕴含的从"慎独"到"群治"的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平衡,构成了对于当代西方个人主义和党派政治所存弊端的纠偏。孔子"中庸"之"时中"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时"与"位"相称的"正名";二是"时"与"学"相契的"好学";三是"时"与"教"相合的"教化";四是"时"与"权"结合的"权变"。从这几个角度切入,可望打通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路,解决当代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分歧,并令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当代思想世界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为自己与不同他人决策时,其风险偏好存在差异。但是当对后果严重性不同的事件进行决策时,上述结果也并不总是如此。为了探究在人身安全情境中决策者面对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的任务时,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一采用人际亲密度和决策所带来消极结果的严重程度分别操纵心理距离与后果严重性,结果发现决策者在后果严重任务中的决策比后果不严重任务更保守,为自己和为陌生人决策均比为最好朋友决策更冒险。这可能是由于决策者知觉到的决策责任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引入决策责任这一变量,考察其在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一、社交恐怖症的诊断小张是某军校大专一年级学员,19岁。他自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见人总是畏畏缩缩,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和面对面交谈,不得已与同学讲话时,会不由自主的脸红以至于无法继续谈话,尤其是面对队干部和教员时更是如此。进行活动(如打羽毛球)时一旦有人在场,就会极度紧张,变得笨手笨脚,甚至于手脚发抖以至于无法完成活动,最近连给长辈或领导倒茶、斟酒时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脸红、手脚麻木、甚至发抖。他十分担心这种状况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为此非常痛苦,怀疑自己是否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经了解,小张的父母性格较为内向,平素在家里  相似文献   

10.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是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本文对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情绪启动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学报》2012,44(2):276-284
意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它通过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方式认知世界、推演联系。这种思维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心不分而非两分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身体不仅仅是一具生理躯体, 还具有气、阴阳、五行等本土概念所体现的弥合物质与精神、联结生理与心理的模糊性与开放性。人们在表达疾病感觉时通常不分生理与心理, 任何一方面出现不适感觉即可认为自己生病, 在面对心理医生时也倾向于同时报告躯体状况与心理感觉, 从而使得临床报告出现较高的躯体化报告率。这正是文化心理影响疾病表达的体现。这也使得疾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医学不仅需要生理知识, 也需要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应激理论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领域中的争论二十世纪早期Cannon进行了机体在疼痛、饥饿、恐惧和愤怒时身体改变的开拓性研究。他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应激是如何导致疾病的。他集中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研究表明这种机制除了与对生理刺激如失血等的反应有关外,也与精神刺激如一只猫面对一只吠叫的狗挑战时的反应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漫游者是本雅明提出的一种意象和观察视角,这种形象/视角是与一种空间的转化密切相关的。通过索亚的《第三空间》所阐释的空间理念来理解城市漫游者的存在和转化,同时分析与漫游者存在密切相关的空间——拱廊街中的资本力量。波德莱尔时代之后城市漫游者发生变化,文章引入并分析了两种漫游者:一种是李欧梵式的漫游者,一种当代媒介化社会的媒介漫游者。  相似文献   

14.
大凡一个人来到世上,除了极少数人外,心理不可能不受一次“伤”,只是受“伤”的程度不同。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与一些人不同的是闲暇时喜欢拿起笔爬爬格子。这一爱好好像一把双刃剑。既创造了我生命的辉煌,也制造了命运的“伤口”。我是1973年当兵入伍的,由于我在家时就爱好写诗,到了部队后,边关的森严壁垒和军营紧张火热  相似文献   

15.
友谊     
人与人的友情是何等的重要,得不 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谊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友谊在人生中是神圣的。 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当我们只身遇险或惨遭不测时,特别是当我们追求和献身的东西连亲人也不能理解时,如果有一个勇敢而忠诚自己的朋友,我们无疑会在内心充满着感激或喜悦之情的,我们会感到友谊使我  相似文献   

16.
语词的舞蹈思考是一个节日,人类由此通过其思考力体验其思考的社交结构。人们在思考、宣讲和聆听之时,边听边讲并有他人为伴。柏拉图,这位善于交际者,正是这样滔滔不绝,让人洗耳恭听:“你对思考的看法是否与我相同?”这一问题是柏拉图在一篇以泰阿泰德命名的对话中借蒙格拉底之口提出的。当时苏格拉底正与泰阿泰德对话,泰阿泰德反问道:“你如何阐述?”苏格拉底回答说:“阐述为心在考虑任何话题时所发之言……但是我认为,心在思考时只不过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立自破。””’我们在思考时并不孤独;因为我们在思考时我们听着…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谐趣     
正谐趣是一种智慧,有谐趣的人,是一个有魅力、有趣味的人,宋代大诗人苏轼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一次,苏轼与刘贡父聊天时,苏轼说起一件往事:"我和我弟弟当年在学经义对策、准备考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现在想起来仍回味无穷。"刘贡父就问:"什么是三白饭?"苏轼回答道:"就是白米饭,就着白盐和白萝卜,也就是‘三白’。"刘贡父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 绘画,每当 翻开世界美 术画册,看 到圣母玛利 亚和耶稣的 圣像时,我 是那么欢喜和崇敬。于是,我找到一幅印刷精美的画像挂在屋中。圣母怀抱圣子的形象从此伴我朝朝暮暮,依恋的感情在我心中索绕。 事情这样开始:当我失去八十高龄的慈母时,我带着极度的精神痛苦,为寻求那失落的母爱,曾漫步大街小巷,寻找与慈母长得相似的老人,那怕是有一  相似文献   

19.
杨泽 《周易研究》2015,(6):82-88
胡炳文认为:时不仅指时间和时机,而且包括事物当下所处一切具体情况的总和。《周易》的主旨是要让人"知时达变"。能正确认识"时",便可以自然行权而得中。"权"不能滥用,必须以"立"为前提。时—权—中在逻辑上有先后关系,在实践中则是一体的,统称为"时中"。"未发之中"只能通过"时中之中"来显现。"理一"与"分殊"血脉相通,"理一"就在"分殊"之中。  相似文献   

20.
胡炳文认为:时不仅指时间和时机,而且包括事物当下所处一切具体情况的总和。《周易》的主旨是要让人"知时达变"。能正确认识"时",便可以自然行权而得中。"权"不能滥用,必须以"立"为前提。时—权—中在逻辑上有先后关系,在实践中则是一体的,统称为"时中"。"未发之中"只能通过"时中之中"来显现。"理一"与"分殊"血脉相通,"理一"就在"分殊"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