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家跃 《法音》2004,(4):40-42
我想写《刘国才居士与鼓山寺》一文的心愿久矣,但由于平日事务琐屑,又疏于笔墨,一直没有摆上案头。然国才居士绿化荒山、奉献于佛教事业的精神又时常提醒着我,弘扬主旋律,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笔者的责任,于是便毅然提起了笔。一我认识刘国才居士是在1990年初夏。当时我在安徽省民族宗教局工作,陪同程明波副处长前往和县做基督教情况的调研。回到巢城,时任巢湖行署宗教局局长的杨承志同志劝我们去鼓山寺看看,就这样我们来到了鼓山。鼓山位于巢湖之东,与旗山隔合芜路相望,依山形而论,可谓“旗鼓相当”。但两山都是荒秃秃的,虽然那是一个草长莺飞…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北京法源寺西侧是中国佛学院教学楼,进楼迎面便立一块碑样红木大匾,上刻“知恩报恩”四字。这是依据赵朴初居士流传最广的一幅墨宝所刻,目的是要后学以此四字为座右铭。“知恩报恩”是赵朴老的做人准则,意思自然有两层,一为知恩,一为报恩。佛教有《报恩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经典阐释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碑学兴起,重碑抑帖风气盛行,阮元、包世臣等人便是“北碑”的首批拥趸者,后康有为等人将“尊碑”风潮推至顶峰,“魏碑”一词便是源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正式提及,并有“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之说,对于北朝碑刻书法极为推崇。本文以冀中南地区碑刻为基础,探析“魏碑体”兴盛时期,相邻的冀州地区书风与其是否完全一脉相承,亦或是在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冀中南地区该时期碑刻书体以隶书和楷书两种为主,  相似文献   

4.
禅宗主张“不上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禅机禅意,本是“以心传心”,“微妙法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能说破的。于是,禅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过,历代禅师又都“老婆心切”,“不离文字”,方便说禅,接引学人。于是,禅之实际理地,便又有径可循了。这禅门途径,便是如来禅与祖师禅一线了。我们先来看一段禅宗公案。青原惟信样师上堂:“老借三十年前未参祥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者(这)…  相似文献   

5.
信仰如歌     
普陀山的早晨,天上布满了云彩,偶尔从云缝中射出几束阳光,远处的大海波澜不惊,阳光洒落处波光粼粼。码头上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不是香客便是游人,人们带着美好的心愿而来,又带着无穷的愿力归去,笑意写在脸上,满意留在心田,希望始于足下。 从莲花洋轮船码头乘旅游中巴,经过大约十分钟的路程便来到“息耒小庄”。因为“息耒”,便以此为下榻的地方。其实,人生哪有息耒意,长而劳作,才有生生不息,这便应了清万言的诗“人生天地间,共此秉耒业。一息苟尚存,不容轻暇逸”,所以他才规劝人们“劳生天所定,耒 而不可息”啊。 出“…  相似文献   

6.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7.
任永生 《法音》2001,(12):38-38
本刊讯10月11日,“赵朴初居士之碑”揭幕仪式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隆重举行。纪念碑由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发起建立,以缅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遗德,表彰他为中日两国佛教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揭幕仪式后,举行了隆重的赵朴初居士追悼法会。日本佛教界各宗派代表5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以赵朴初居士夫人陈邦织女士为首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专程赶来参加揭幕仪式。赵朴初居士一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51年,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佛像赠送给日本佛教界,打…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否有轻视妇女的思想 ?对其“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以往曾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和诠释 ,但多言不及义 ,难以令人信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再作探讨。(一 )轻视妇女思想的产生 ,应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条件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在封建社会 ,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类的说法。这是轻视妇女的理论根据。“三纲”说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 ,而这三者都是在孔子之后才逐步确立起来的。春秋时代 ,家族制度和宗法关系仍然盛行 ,一国国君与其臣属往往既是君臣关系 ,又是…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她执握朝柄的五十年中,始终与泰山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在泰山的“鸳鸯碑”,便是与则天女皇有着重要关系的一件盛唐文物。鸳鸯碑原立于泰山著名道观岱岳观(今存岱庙),“双石并立,覆以束盖”,故名鸳鸯碑。碑上刻有唐代...  相似文献   

10.
净慧 《法音》1988,(10)
什么叫做式叉摩尼式叉摩尼是梵文的音译,中国有好多种译法:式叉、式叉摩那、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都是指的一种名称;它的意思,则有旧译“学法女”及新译“正学女”的两种。这是佛制女人出家,成为比丘尼之前的必经过程,但又是被中国佛教久已遗忘了的一种名称。所以,晚近以来,多数的佛教徒,对于式叉摩尼的意思,已经不解,且有误解。有人以为在寺中从小戴发修行的女子,便是式叉摩尼。其实,那是不对的,未落发也未改装的女子,仅是居士女的一种,居士分为在家与在寺的男女四种;在家的男女居士,称为近事男与近事女,在寺的男女居士,称为近住男与近住女,所以,住于寺中  相似文献   

11.
正苏东坡有一篇《别石塔》的短文,读来让人回味,令人思索:“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见一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文虽短,却极富哲理。没有缝隙的石塔,看似完美,但不能让蝼蚁在中生存,却是缺憾。只有给微小生命以生存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完美。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佛母洞,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那么多传说故事留在这高山岩洞里,千百年间令人梦魂萦绕。“脱胎换骨”、“佛母重生”等充满理想主义情怀和一切归善的希冀,招徕的游客信众纷至沓来,使这里不仅成为一处僧尼居士朝拜的圣地,也成了一个旅游览胜的一大去处。  相似文献   

14.
菩提本无树     
一阵风雨,一串杨树的枝叶被折落下来。我捡起一枝,用清水先去沾染它的泥土。那一种天然的芳香,便透过我的意念之窗,直达内心。那一片片绿叶,显示着心的形状。这举在手上,近在眼前的美丽,让我感受到一种既高贵又平凡的宁静和喜悦。我找出一只净瓶,注满了清水,将它供养在案头。西山居士来访。进了屋,便目不转睛地被那枝绿叶吸引了过去。她看了半天,问:“这是菩提树叶吧?”没等我开口回答,便又急急地问:“这菩提树叶,是从哪里请来的?”我看得出她心中的惊喜、疑惑和向往。我知道只要我回答一个“是”字,或是点一下头,她便会顶礼膜拜下去的。我…  相似文献   

15.
习惯的力量     
读过季(羡林)老一则轶闻, 说他特别勤奋,每天清晨5点,屋子里便会准时亮起一盏灯,这便是老人开始一天的工作了。用季老自己的话说,每天这刻一到,自己就会从床上“一骨碌”爬起(这“一骨碌”爬起的劲头,叫人全然  相似文献   

16.
古代有过不少描写无赖小笑话。这些无赖借以撒泼放赖的手段之一,便是“偷梁换柱”。比如,有个无赖在饭店吃过饭后,居然不想给钱,便故弄虚玄地问了店主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打了我一个耳光,法庭会怎样判决?”店家回答:“应当罚款十元。”无赖闻言,立刻喜形于色地提了个要求:“这顿饭价值五元,可我没钱,这样吧,劳驾您打我一耳光,然后再找给我五元钱。”又一次,一无赖走进饭店,要求店家给他拿五个菜包子,可店家才把菜包子端来,无赖又端着菜包子来到灶间,要求换五个肉包子.等到吃完肉包子店家来结账时,无赖却“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7.
爱心和关怀融合而使灵性生活闪烁着瑰丽的光辉,怜惜并施予则成为人间最珍贵的礼品。圣经上耶稣派遣门徒时说:“当你们进屋时,要向这家人问候平安。如果这家人当受祝福,平安便会降临这家”。当真爱的风彩透过高尚的行为表达出来时,爱心才可以成为魅力,真爱的风彩就会印记于人的心碑,如果不知拥有爱心,终将不会拥有人生名符其实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国古代的佛教传统,出家人才是佛教的主人,才是佛经的真正弘传者;在家居士只能是佛教的外护,是佛、法、僧的皈依者与佛法的接受者。因此,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一向是由出家人所主持的,居士仅只是配角而已。尽管在大乘经典中,发菩提心的居士,其地位并不在出家声闻之下,可是在以大乘自居的中国佛教僧团里,在家居士永远只有附属性的次要地位。居士不能成为弘法师,不能阅读戒本,身份亦不属于僧团。居士之对出家人,“但应奉事唯谨,一如奴仆之事主人”。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爱中     
以真诚唤起真诚,让生命在主的慈爱中平静地流淌,这或许是生命过程的基本要素。人活在世上只需在天地之间有一颗坦荡而又充实的灵魂,这便是一个人做人并快乐的理由。 对于要做成什么样才是快乐的人,天主给了每个人不同恩宠的同时,也给了人的自由意志,因此世间上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灵肉组合——生命。而对生命的定位,中国古人就常以“近墨者黑”、“出污泥而不染”等话语作为“视角”,这多少有一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