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爱的眷顾     
吴颖 《天风》2005,(6):52-52
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我们的家如今是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神深广温暖的爱。没有神慈爱的眷顾,我们家就没有平安喜乐。正如圣经中所说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当然信主不光是为了得益处,更重要的是神使我们有了与患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也给了我们世界上难能可贵的平安和喜乐。说起我们家信主的因缘,真是神奇妙的大能在作为。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妈妈、哥哥和我都是  相似文献   

2.
许恩杯 《天风》2005,(12):42-45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这是非常美好,也是很必要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先构建和谐家庭。每个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小单元不和谐,就谈不上大单元的和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回到家时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的社会的确有许多的问题,在建国初期我国家庭离婚率不到  相似文献   

3.
利未 《天风》2009,(7):12-14
家庭是牧者的另一个牧场。我们不但要把教会众多肢体牧养好,也要把自己家里的人照管好。神家和我家,都很重要,两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然的话,圣经上就不会有“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的话了。让我家融入神家,我家事奉神家,约书亚这样做了。我们从小受过“舍小家,保大家”的教导,听过为国家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国情怀是人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集体如家庭和国家眷念与爱戴的心境,以及对其包涵与宽容的胸怀,是个人对于家庭和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情感认同和自觉担当的意愿,是一种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对培养人们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重要价值。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直接等同,与共同体意识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当下我们既应该坚守家国情怀,也要通过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实现对家国情怀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伏永红 《天风》2003,(12):18-19
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信中论到教会时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用“神的家”来比作教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人们对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家是人长久养生栖息之地,其中有天伦之乐,也有弟兄姊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教会是神的“家”,神是慈爱的父亲,我们都是神的儿女,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彼此相爱,这是一个多么温暧多么幸福和谐的家。使徒约翰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壹3:1)  相似文献   

6.
中国伦理文化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叫“隔代亲”。地无论南北,家不分贫富,祖父母辈的老人对于第三代人的疼爱,似乎都要比对儿女辈即第二代人的态度,来得温和亲切慈祥得多,“子孙绕膝”、“含怕弄孙”是中国人天伦之乐中最为温馨美满的~种境界,换个角度说,儿子心目中的严父,在孙子眼中完全可能换了个人──是须发如霜、快乐慈祥、有求必应、最疼自己的爷爷(或姥爷人对于相当一些中国人来说,释迪牟尼可能正是这样一位慈爱的“祖父”,在这位老人家与中国人之间,有隔,有不隔。先说“隔”,释祖与我们中国人至少有三层之隔。首先,…  相似文献   

7.
利百加 《天风》2014,(10):34-35
“一言兴国安邦”、“一言祸国殃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些古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一个人应当谨慎自己的言语.经上说:“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13∶3)“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灭自己.”(箴1 0∶12)“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1∶26)“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参弗4∶29)可见,信徒谨慎自己的言语口舌是多么重要!然而,当我们运用神的话语时,常常会出差错、走极端,容易把“谨守口舌”理解为“沉默不语”或是“闭口不言”.正因如此,信仰有时也会产生极端与偏激.  相似文献   

8.
郝颖婷 《中国哲学史》2020,(2):114-120,128
王船山以“理一分殊”说作为处理家国关系问题的基本视域,对朱子“家国一理”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并进而提出“家国殊等”说以驳斥阳明学。在船山看来,“理一”仅仅是人道“继善”的倾向性,“分殊”则是抽象的继善倾向的差异化人道实践,“家国殊等”就意味着国-天下层面的政治实践有其独立性,政治秩序的形成需要以“絜矩之道”为原则实现制度构建。船山在继承理学传统强调天人相继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申明“君子之道非天地自然之道”,更为着眼于人作为一个群类整体的“人道”秩序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婚姻的神圣 基督徒应首先在自己家里要照出光来,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如果家庭不健全,就会影响神的荣耀,奉主耶稣为主,就是让主耶稣来管教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圣经中关于婚姻和家庭有许多教导,要我们明白主的旨意 主耶稣教导我们说:“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上帝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离开父  相似文献   

10.
在情字这条道路上,有些人浑身散发魅力,处处有爱慕者和知心的人围绕;有些人不知怎么的,长相和学识人品都不差,在人群中却是最不显眼的一个,既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更别提获得异性的青睐。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并不难,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且有勇气表达自己,关怀别人,一定可以获得异性爱慕的眼神。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就要从“相信自己的魅力”做起,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即是魅力的所在。找出自己的优点,好好地善用它,自然别人也会相信自己是个有能力、有价值的人;相  相似文献   

11.
马婷婷 《天风》2007,(2):22
“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当遭遇困苦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家.无论这个家是清贫是富足.不管走到何方.只要一想到即使是深夜也有一盏明灯为自己亮着,心里便觉着暖烘烘的。从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开始,上帝就为人类设立了家庭.上帝愿意每个家庭都幸福、祥和。世界上,每天都会有新的家庭产生,也  相似文献   

12.
一部《圣经》,谈到“家”的地方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国”了——它只谈“天国”。“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圣经》谈到兄弟的地方很多,但指的是“人人皆兄弟”。 基督教在西方淡化了家庭观念。《马太福音》说:“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亲为  相似文献   

13.
呼唤家庭精神文猛家庭,一个多么迷人而温馨的字眼,有人说家庭是风雪中一方温暖的帐蓬,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海洋中一方平安的小岛,有人说家庭是社会文明的学校……然而,当一个又一个家庭纷纷如肥皂泡般破裂时,当一个又一个被称为“小太阳”的家庭子孙离开家庭后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4.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学习的这两年深深的体会到宗教教育课的重要性.虽然我们许多的人从小就生在教友的家庭中,也许我们会想用不着再有宗教教育课了,这样说的人说明他们还不懂他们的宗教。要真正的了解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就必须要学习。我们不能说我生下来是一个中国人会说中国话我就不用学习中文  相似文献   

16.
做人贵直     
清朝诗人袁子才说过:“凡作人贵直。”“直”,就是正直的意思.所谓正直,即光明正大,就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不亢不卑,处事要出以公心,主持正道。堂堂正正是做人之本.在与人交往中,在当权者面前,不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在一般人面前,不盛气淩人,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做人应该有的品德,世界著名作家雨果说过:我宁愿靠自已的  相似文献   

17.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8.
谈笑论生死     
正《庄子》里面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于生死。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庄子在《大宗师》篇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都是方外之人。他们心意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的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就是道德。”这就是说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道德是灵魂,是人的—切言行的指导。所以在各种素质中的培育中必须以道德品质为核心,贯穿始终。千万不能重智不重德,教出一个有才无德的逆子,害家害国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可是当我们回首,才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很爱那个人呢?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发现的。茫茫人海可以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这是多么大的福气,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应该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所以要知福惜福好好珍惜,多说关怀话,少说责备话。如果你懂得珍惜,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越来越多,如果你一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