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人类价值(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科曾斯(Cozzens,S.E.美国伦斯勒科技学院)主编 塞奇公司出版 季刊 100页25开本 国际统一刊号:0162——2439 中图公司征订代号:500C0113 该刊是一个国际的多学科的杂志,该刊研究、评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涉及政治、社会及文化。作为“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的会刊,该刊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与社会状况及道德、价值等问题有关的影响;强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教育或其它手段所实现的科学技术团体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和看法;强调社会价值、知识或事件对科技成果的影响。刊载围绕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的主要公开论争,或评论在这些论争中出现的新鲜观点;同时也刊载科学政策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可以阐明科学技术的动态,并指导科技政策的研究。该刊第一卷至第十二卷由威利父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2.
《田家半月报》是中国基督教界的杂志,是中国现代最早面向中国农村的通俗读物之一,隶属于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文字部。该刊秉持社会福音思想,长期坚持面向农民大众的乡村教育,是中国基督教比较成功的文字事工之一。本文拟探讨该刊的宗旨和乡村教育理念,从中认识基督教在民国时期农村现代化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弘扬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作为主旋律;同时也需要转化传统道德资源,汲取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文化精神资源的积极因素。宗教道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重新发掘、提炼、筛选,是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优良方面,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民族认同之阐释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孙子学刊》系由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本着求真、求实、求  相似文献   

6.
张琼 《道德与文明》2003,13(2):40-45
唯物史观及其由此而派生的社会结构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理论基石。坚持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 ,反对“道德决定论”的创作思想 ;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倾向 ,反对宣扬抽象虚伪的道德 ;重视文艺的道德教育功能 ,发挥文艺在揭露统治阶级腐朽道德 ,提高无产阶级道德认识 ,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树立革命理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坚持历史判断为主和道德判断为辅的价值原则 ,反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历史道德化倾向和历史非道德化倾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70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是,党和 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德法并重,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传承与创 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加强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统一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用先进道德武装全党——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用先进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党员干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本文对党诞生后各个历史阶段坚持用共产主义道德武装全党的具体过程作了论述 ,指出用共产主义道德武装全党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以保持的内在因素 ,是党具有崇高威望和巨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发展的基本保证。要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就必须坚持用共产主义道德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生活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9.
百灵 《管子学刊》2002,(4):19-20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并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以社会舆论为评判标准、以内心价值观念来维持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原则。因而,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我国是文明古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百期感言     
《道德与文明》自1982年创刊以来,已出刊百期,特此恭贺!17年来,《道德与文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方向,既面向理论工作者,又面向社会大众,对深化伦理学研究,加强大众伦理道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积极的作用。《道德与文明》作为伦理学园地,团结了广大伦理学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时期。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也发生着激烈而深刻的变化,经历着转型与创建的过程。当前,道德和道德观念到底进行着什么样的转型,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新道德和道德观念,学术理论界备加关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读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章海山教授的新著《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颇受教益和启示。该书的突出特点是:既旗帜鲜明地坚持既有的道德主…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其创始时期特有的典型形态,展现了实现道德主体力量自觉的阶段性和秩序性。对这种阶段性和秩序性内在联系的深入理解,必将有助于加深道德主体意识形成规律的认识,加强德育活动的科学性;对于促进人们道德认识水平逐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自觉参与者和创造者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新一代司铎的表率章文最近,笔者有幸读到一本《中国对外服务》大型杂志,在该刊的“特别关注”栏目里,一长篇通讯介绍了北京边缘地区乡村神父刘永斌热心公益,清淡生活的事迹,读后令人感动。刘神父可谓当今新一代司铎的表率,值得神长教友们学习。笔者之所以要赞扬...  相似文献   

14.
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尼采探讨了道德价值的起源,区分了两种道德,倡导强者道德,重估一切价值,抨击西方文明,设计未来生活,人们通常正确地把尼采视作道德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然而海德格尔坚持认为,尼采还是一位形而上学家,虽然他仅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他完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尼采认为,重估一切价值,是他对于人类最高的自我肯定活动所提出的公式。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认为,正是由于尼采的“价值重估”,现时代的精神运动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公式。然而,价值重估的前提是“上帝之死”。毫无疑问,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的颤栗与他的“上…  相似文献   

15.
本刊启事     
《五台山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刊物。该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回顾五台山的过去,研究五台山的现状,探索五台山的未来,报导五台山的发展变化,介绍五台山的名胜古迹,反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06,(11):32-35
宗教在当代中国能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基督教道德的二律性,即行为道德律和心理道德律,是基督教教化功能的重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文明》创刊十周年了。她诞生和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要解放思想,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历史使命,特别是向思想理论战线提出了紧迫的战斗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伦理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从总的方面看,我国伦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成绩。特别是对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次贷危机中道德缺失的基本特点和伦理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中道德缺失的基本特点是:道德责任感差,资本主义制度缺陷,过度自利;次贷危机的伦理救援措施,即坚持金融道德教育,重建以信任为核心的金融伦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建立道德董事会,实施道德性激励机制和管控机制,不断完善金融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学者认为,人类达到道德完善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众先知的模范作用,特别是穆罕默德生前的言行,二是通过科学方式探讨一条人类生活的理想之路,探讨关系到人类生活幸福与否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伦理学。伊斯兰教的伦理学包含两大内容,分别从神学与哲学两个角度探讨道德问题。 关于道德的基础和道德的标准问题,在神学争论中同伊斯兰教的真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对真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早期,穆斯林坚信,只要树立真主独一、真主全能的信仰,人类的善恶行为自不待说。因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归结为真主的创造,人类的一切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和首创精神,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道德理论:①辩证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确立了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道德原则;②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方针;③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④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一代新人的具体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