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不是你有错     
爷爷和奶奶是一对冤家夫妻。听奶奶说,年轻时他们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吵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也不知道爷爷从哪儿来的那么些火气,偏偏奶奶也不是省油的灯,爷爷暴跳如雷,奶奶也是怒发冲冠,有时竞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3.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这是我的爷爷和奶奶。从奶奶52岁双目失明那天起,爷爷和奶奶的手就这样紧紧相握,可能比以往几十年中握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奶奶失明的几十年里,不再干什么活儿,她唯一不曾放弃的是家里所有柜子的钥匙。每一个柜子都上着锁,沉沉的钥匙始终挂在奶奶腰间。需要拿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4.
棉被     
正我是盖着奶奶的棉被长大的。奶奶住在农村,我长在城市。奶奶对我的疼爱,絮在暖暖的、厚实的棉被里,包裹了我17年。棉被,就是奶奶嵌入我生命中的爱。奶奶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我爸爸最小,大学毕业后结婚晚,婚后7年才迎来我。我出生那年,奶奶已经78岁了。我是她孙辈中最小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豫西北和晋东南的二仙信仰都非常兴盛,但两地二仙庙中所供奉的神灵并不相同。豫西北信仰的"二仙奶奶"并非象晋东南那样是两位女神,而是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的转变过程偶然而离奇,促成这一转变的社会力量源于明初的山西移民。从紫虚元君到二仙奶奶改变的只是名称,信仰本身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两地二仙崇拜都是基于区域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间信仰,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尽管两地文化相互影响,但基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很难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6.
小李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由奶奶陪同走进心理咨洵室。在奶奶劝说、鼓励下,他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烦恼。 从农村考上大学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小李到大学后并不快乐。虽然他学习刻苦,可成绩总不理想。究其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楚。不知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我不到一岁时到了内蒙古西部边陲小镇巴音,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的祖上世代出大阿訇、满拉,奶奶本人为女阿訇,能将114章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全部背诵。按照汉人的讲法,奶奶应是出生书香门第之家的女知识分子。她人长得白净、丰腴,一双黄褐色的大眼睛柔和清亮。即便喝斥人,也不存在柳眉倒立,目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七夕     
正七夕按说是年轻人才在意的浪漫情人节,而我年过九旬的奶奶,却年年都要郑重其事地过七夕。爷爷是牛郎,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奶奶是织女,她带着一双儿女苦熬日月。即使天人永隔,奶奶依然愿意相信,七月初七,是爷爷和她相会的日子。七夕,天蒙蒙亮,奶奶就早早起床了。她对镜梳妆,换上最得体的衣裳,洒水打扫厅堂,在爷爷的照片前上香、摆好贡品。然后奶奶开始生火做饭,她总要  相似文献   

9.
<正>我亲爱的妈妈:愿神的爱与您同在!妈妈,不知您可曾记得小时候的我?那时人们都说我爱奶奶胜于爱您,确实,我从断奶开始就跟着奶奶生活,我和奶奶的感情更深。因为您无暇照顾我,那时我心中对您有怨气,于是我有脾气就向您发,经常和您争执,一闹就是数日冷战,几天不跟您说话。妈妈,还记得我拿石头砸您的窗户吗?还记得我那时的叛逆、不听话吗?……  相似文献   

10.
小涛的奶奶老是信神信鬼,对那些所谓顶着神的神婆子更是奉若神明,每天几炷香,虔诚地磕头拜菩萨。小涛在高中接受的是无神论的科学教育,他可不信鬼神那一套,对奶奶信奉的那套总不以为然,觉得荒唐可笑,便对奶奶说:“您呢,瞎掰,没一点儿用。”可是奶奶却反唇相讥,说小涛小不懂事,不敬神祗,不积口德,要遭报应。小涛暗暗下定决心,要找机会实际教育奶奶一次。  相似文献   

11.
简单的爱     
那年,奶奶因病住院。在医院时,奶奶对我们说,她常常梦到爷爷找了个新奶奶,不要她了。我们听后大笑不已。当时爷爷也在场,但他只是淡淡地对奶奶说了一句:“在我眼中,谁也没你好!”  相似文献   

12.
思念的滋味     
小时候,我特淘,打坏邻居家的窗玻璃、蹭破衣服是常事,母亲拿着小竹竿教训我,我撒腿就跑。我在前面跑,母亲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奶奶家。我躲在奶奶身后,探出头朝母亲做鬼脸。母亲的小竹竿又抡了过来,奶奶一把接住竹竿,不给母亲好脸色:"小孩子淘气很正常,干吗要动刀动枪?"母亲知道奶奶一贯袒护我,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4.
守望     
正一张旧时的相片把我的记忆拽回到多年以前。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院内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梨树,离树不远的院内场地上,堆满了钉耙、锄头、桌子、椅子、竹篮……原本的这份宁静被村头的拆迁公告打破了。经过几轮商谈,房子被拆了,奶奶和我们一起住到城区的房子里。妈妈说奶奶正好开始享清福。奶奶自己也说:"再也不用下地做事了。"妈妈做好晚饭后,经常看不到奶奶的身影,有时等很久都不见她回来。问她时,她总是说找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抱着阿尔姗娜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女孩,大约三岁吧,指着旁边一个小男孩骑的漂亮小自行车对奶奶说:我现在就要给妈妈打电话,让她下班后把这个车给我买回来!奶奶哄劝她:不过现在你妈妈正在上班呢,待会给她打好不好?小女孩立刻生了气,一边拍打着奶奶,一边哭闹着要手机。奶奶说没有带手机来,  相似文献   

16.
父亲信主     
父亲信主真是一件不易的事。而父亲信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一切的忧愁、患苦,在一声哈利路亚中得到甘甜的慰藉。 父亲生于1936年,奶奶在他3岁时死了,不久就来了继奶奶。顽皮的父亲在童年时是没有母爱的。断了胳膊、跌烂了嘴无人过问不是新鲜的事,被继奶奶  相似文献   

17.
芸芸听到奶奶生病的消息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情绪变化不大;她认为,生病是人之常事,老人生病更不足为怪。当听到奶奶住院的消息,焦急心理得到加强,且添了几分担忧,使焦急演化为焦虑。在医院里,她看到奶奶痛苦的病态,焦虑心理激化,增添了几分悲哀;出于对医院的信任寄托,这种悲哀没有流露。当看到奶奶病入膏肓,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冲出病房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奶奶     
袁华玲 《天风》2004,(10):48-48
我曾记得,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几天没回家,奶奶就把一个烂得只剩半个可吃的苹果让同村的同学给我捎去,我拿着半个苹果感动得直掉眼泪,虽是半个苹果,却是奶奶对我的爱啊--奶奶今年已九十多岁高龄,虽年纪老迈,白发苍苍,但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但能照顾自己而且还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令我高兴的是奶奶在晚年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春节的时候,我休假回了家乡。家乡的教会有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聚会点每天晚上都会组织聚会。春节期间的聚会,和平时略有不同,每晚都是唱诗赞美会。那一天,奶奶从包里拿出来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红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抄满了赞美诗歌。看到这个本子,我不禁莞尔。算来这个本子已有三十年了,那时,因为当时奶奶识字不多,这个本子上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20.
许文霞 《天风》2022,(10):43-44
电影《别告诉她》1是根据真实的家庭故事改编.影片主人公比莉出生在美国,当她得知深爱的奶奶身患绝症时,她发现一家人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大家怕奶奶受不了打击,都决定向奶奶隐瞒真实病情.比莉想以美国式的思维告诉还蒙在鼓里的奶奶,让她知晓病情,坦然地走完最后一程,但父辈的家人却坚决不同意,他们坚持以中国式的思维,善意隐瞒病情,直到送走奶奶.一家人甚至为突如其来的大团聚编了一个谎言——为奶奶在日本的大孙子在家乡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影片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的差异.那么,善意的谎言是谎言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