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跨期决策的研究表明,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跨期决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单维占优模型的角度, 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实验1通过诱发被试的积极和消极情绪, 发现积极情绪下被试的时间折扣率更低, 有更强的选择延迟选项的倾向。实验2运用“模拟天平任务”测量了跨期决策时的维度间差异比较, 检验单维占优模型对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解释性。结果发现, 维度间差异比较在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运用时间和金钱启动策略操纵维度间差异比较过程, 再次验证单维占优模型的解释作用。 结果发现,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效应随着时间和金钱的启动而消失, 进一步支持了维度间差异比较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决策过程的角度, 揭示了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 并进一步为单维占优模型对跨期决策行为的解释性增加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2.
主流跨期决策模型认为, 跨期决策存在一个时间折扣过程。时间折扣是指人们会根据将来获益或损失的延迟时间对其效用进行折扣, 折扣后的效用小于原来的效用, 而负折扣现象违背了时间折扣过程。负折扣现象出现在金钱、非金钱的获益与损失领域, 其可能的解释机制为预期情绪。目前关于负折扣现象的研究, 较少验证其影响机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眼动追踪和fMRI技术探讨其机制, 并丰富对负折扣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3.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对于个体决策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恐惧情绪如何影响跨期选择这一问题还需要探索。当前研究选取86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个人经历回忆情绪诱发范式与经典的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偶然的恐惧情绪对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经历回忆情绪诱发范式有效地诱发了被试的恐惧情绪;个体的恐惧情绪对其跨期选择具有溢出效应,会导致个体在跨期选择中变得更不耐心,从而比具有中性情绪的他人更倾向于放弃将来的更大回报而选择能立即获得的较小回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根据情绪发生于跨期决策过程中的时间, 可以将其分为决策前情绪、决策中情绪和决策后情绪。目前关于情绪与跨期决策的研究, 尤其是决策前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研究, 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揭示现象的阶段, 较少有研究直接验证其中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行为实验和神经影像学的手段从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行为机制和神经机制, 将有助于加深对跨期决策心理机制的理解, 并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情绪以做出更满意的决策。未来研究还需加强研究的深度和生态效度, 如考察动态情绪、日常情绪和复杂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并在情绪干预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跨期选择是指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跨期选择的计算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用数学模型来建构时间折扣函数,而认知成分模型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跨期选择中的心理效应与认知成分。跨期选择的神经基础有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双机制加工取向、单机制加工取向、自我控制取向。未来研究应该在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神经通路及运行机制、跨期选择的应用,以及从进化的角度对人与动物的跨期选择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跨期选择是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随着对单时点结果跨期选择心理过程的认识日趋一致,研究者开始加强对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多时点跨期选择研究,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一些理论,包括:序列模型(sequences model)、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理论、突显性解释(salience account)和权衡模型(trade off model),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开展的一些方向:包括比较和融合不同的理论、拓展研究的领域和应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跨期选择的年老化研究尚存分歧: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偏好未来获得更大收益; 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选择偏好和年轻人一样, 甚至比年轻人更偏好近期收益。从时间表征和结果价值表征两个维度上的加工过程去分析其对老年人跨期选择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认知、动机和情绪因素对两个维度加工过程的影响, 这对于理解当前老年人跨期选择领域研究的分歧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跨期选择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间知觉是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从时间知觉的角度来探讨老年人跨期选择的研究比较有限。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分析时间知觉的随龄变化如何影响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具体而言,本文从时间长度知觉、时间成本知觉以及时间知觉相关心理动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了时间知觉视角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察了情绪(敬畏、愉悦和中性)对跨期选择的影响机制,以及时距敏感度和时间洞察力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相比中性,敬畏情绪下个体的折扣率更大;(2)相比中性,敬畏情绪下折扣率降幅更大;(3)对于未来取向者,敬畏情绪下折扣率比中性条件下更大;(4)对于现在取向者,敬畏情绪下折扣率降幅比中性条件下更大。结果表明,敬畏情绪通过未来时距的敏感度影响跨期选择偏好,使个体更加偏好延迟奖赏,同时,个体的时间取向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决策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在实验中,将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恐惧组和中性组,他们在接受指定的情绪刺激后进行跨期选择,并获得与其偏好兼容的报酬。在此之前,两组被试在无情绪刺激下和虚拟回报条件下完成了同样的跨期选择任务。结果表明:(1)选择的视频能够有效地操纵恐惧情绪;(2)是否有真实回报并不影响被试的跨期选择行为;(3)基于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都证明恐惧情绪显著地降低了等待的耐心,体现为更高的折现率,意味着恐惧者在获取金钱上更加短视。  相似文献   

11.
How do people choose between a smaller reward available sooner and a larger reward available later? Past research has evaluated models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by measuring goodness of fit or identifying which decision‐making anomalies they can accommodate. An alternative criterion for model quality, which is partly antithetical to these standard criteria, is predictive accuracy. We used cross‐validation to examine how well 10 models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could predict behaviour in a 100‐trial binary‐decision task. Many models achieved the apparent ceiling of 85% accuracy, even with smaller training sets. When noise was added to the training set, however, a simple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 we call the difference model performed particularly well. In many situations, between‐model differences in predictive accuracy may be small, contrary to long‐standing controversy over the modelling question in research on intertemporal choice, but the simplic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difference model recommend it to future use.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13.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发现高权力感会使个体更耐心,更偏好延迟的大奖励。本研究假设高权力感导致耐心也会体现在时间知觉上,并且时间知觉是高权力导致耐心的心理机制。研究通过考察权力感对时间知觉与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时间知觉的中介作用对此假设进行了检验。实验1通过回忆法启动权力感,检验权力感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2采用角色扮演法启动权力感,考察权力感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并检验时间知觉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相比低权力感,高权力感个体感觉时间过得更快,进而使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延迟的大奖励,权力感并不直接影响跨期决策。研究揭示了权力感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为权力感影响耐心行为的解释提供了时间知觉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跨期决策是指发生在不同时期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决策。已有研究发现, 决策者的自我意识对跨期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在自我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当文化因素被纳入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的研究中时, 三者间的关系显得模糊不清。为了从已有文献中厘清三者间的理论关系, 我们基于个人?集体主义文化视角, 综述了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跨期决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详细阐述了跨期决策中的两种自我理论(多重自我模型和自我连续性模型), 探讨了个人?集体主义文化对自我的影响, 并简要介绍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下人们的跨期决策偏好差异及其心理机制。最后, 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 提出了将个人?集体主义文化这一因素纳入自我对跨期决策影响过程、系统地考虑三者间关系的研究构想, 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深化人们对跨期决策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刘扬  孙彦 《心理学报》2016,48(4):362-370
本文基于经典的分解效应, 提出并证实了一种影响人们判断与决策中时间知觉的新因素--时间分解效应。共包括两个研究, 分别在“时间够用”判断与跨期决策中检验了该效应的存在性与稳固性。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未分解条件, 分解条件下的被试判断给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更够用, 即时间知觉更长。该效应受到任务难度的调节, 在较简单的任务中时间分解效应更显著; (2)在跨期决策中, 分解操纵增大了人们对较大较远的收益(larger & later, LL)选项中时间延迟的知觉, 证实了时间分解效应。此外, 还发现时间分解效应会导致人们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较小较近的收益(smaller & sooner, SS)选项, 对时间延迟的知觉中介了这一过程。总之, 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效应, 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如计划制定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