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3月29日,法国哲学协会主席董特(D'Hondt)教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这是来访该所的第一位法国哲学家。哲学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主持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座谈会。董特教授介绍了目前法国哲学界的一般状况。他说,目前法国哲学  相似文献   

2.
说不尽的康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是法国哲学群星灿烂的时期,显示了一种世纪末和世纪交替的特色。这时的法国哲学家每有新的精彩议论,常使人在眼花镜乱中惊心动魄。但法国的这些哲学新星,都有深厚的学问基础;他们是“现代的”、“后现代的”,但他们并没有把“古典的”抛开一边,而是认真地研究它,在这个基础上使自己的创新在理论上厚实起来。这是“学问”之道。德罗兹(GillesDeleuze)是法国哲学新星中的一员,思想相当激进,但1963年,他出版过一本论康德哲学的书,叫“LaPlilosophieCritiquedeKaut”。这本书1984年被译成英文出版。我最…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哲学家保尔·利科于2005年5月20日逝世,享年92岁.次日,法国总理拉法兰发表声明,"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哲学家,整个法国都在为失去这样一位人文传统的卓越阐释者而悲悼."巴黎《费加罗报》,这家有世界性影响的大报,在5月23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利科的哲学,称利科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利科是中国学界最为熟知的法国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体系,以1907年《创造的进化》为代表,以神秘的“生命的冲动”为本体,打出科学的旗号;至1931年,他应用了他的反理性的生物学观点,从事宗教、伦理研究,发表了《伦理与宗教的两种泉源》一书。他的重耍著作,在法国已再版七十余次(瑞士、比国的法支版及各国译本尚不在内)。第二次大战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热烈讨论的主题,多半是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派也很出风头,柏格森似乎有些被冷落了。但据1961年的调查,法国中学升学会考中,援引柏格森论点的哲学试卷,占 60%以上,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了。柏柏森本人系后猷太人,纳粹占领法国,震于他的名望,要给他以亚利安人种的待遇,他拒绝接受;因此在冬季缺煤取暖的情况下病死了。他的神秘的本体论影响过法国著名工团主义者索雷尔(George Sorel),后者自命要以柏格森哲学来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索雷尔:《暴力论》);墨索里尼直到法西斯专政以来,还自认是索雷尔的学生。柏格森喜欢摘引歪曲当代生物学知识,但对自己的真正思想根源则讳莫如深。他主要是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为神秘的、反理性的实体,这就为法西斯供给了哲学上的武器(所谓全体主义反对原子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启蒙哲学”,指的是“启开封建主义之蒙昧,迎接资本主义之光明”的哲学理论;“中法启蒙哲学”则分别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和中国辛亥革命前夕的资产阶级哲学。后者是在前者的传播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如此,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法国启蒙哲学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事实上,中国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哲学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6.
严复(1853—1921年)是最早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一位学者。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梁启超也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他们谈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学者均推严复为第一,但他们均没有说明严复究竟介绍什么流派哲学到中国来,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又属于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整合出发来研究《资本论》,这是当前《资本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从认知型上来理解这些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展现《资本论》哲学的构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具有不同的认知型,前者以劳动本体论为主导,后者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对这两种认知型进行区分,方能看清当代某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者在理论上的错位。今天研究《资本论》,更要研究《资本论》出版之后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以这一变迁为基础的理论逻辑变迁,从而在新的语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哲学     
"做哲学"的方式在哲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多重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哲学之思展开为对智慧的追求,后者体现为以人观之和以道观之的统一。以人观之意味着从人的现实存在境域和背景出发,以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研究和追问的对象;以道观之则意味着跨越知识的界限,贯通存在的不同方面,把握世界的整体,并追问人和世界中的本源性问题。在形式的层面,哲学之思作为以理论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过程,又表现为"运用概念"的思维活动。哲学思想凝结在概念之中,新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也通过新概念的提出而实现。今天的哲学思考还需要回到存在本身。所谓回到存在本身,意味着既要扬弃囿于语言逻辑的分析哲学,又要扬弃囿于意识领域的现象学,进而回到具体的、现实的存在本身。哲学之思同时涉及理论与经验、知识与智慧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意识虽说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我的实在性,但我认为仍有必要将在此意义上的“意识”纳入学术讨论的轨道之中。确确实实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在享受着生活——这一不容置疑的问题本来只能是作为每个人活生生的实感来叙述的,所以一旦想要从客观的角度使之明确起来的话,采用通常的语法来设定概念就难以做到了。笛卡儿把“我思”看作是不可再分的原始状态,并以此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可解释为以状况来把握的意识),但这也不过就是把问题的关键所在掩盖起来罢了。要认清“意识”的本质必须依据现代科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著作中,批判地介绍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主要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著作占有一定的地位。60-70年代,我国出版了不少饶有兴味的书籍(A. C.鲍戈莫洛夫、B. H. 库兹涅佐夫等人的著作),这些书籍向读者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本文评介的这本书,主要想对最近20年西德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若干最新流派和最新现象,广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本书的作者们并不想全面地阐述该国的现代哲学生活;他们的任务是要指出  相似文献   

11.
1988年3月底,法国哲学协会主席雅克·董特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作者应本刊约请,回国后特撰写了这篇文章,对目前法国哲学界讨论断裂与延续性问题的情况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兹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说到哲学,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的晦涩、玄奥。某些人甚至用晦涩和玄奥来炫耀哲学的深度,似乎没有晦涩和玄奥的语言就算不上哲学。其实,日常生活的语言同样可以用来讨论哲学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要把哲学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混淆起来。在这里,我们尝试通过说明形而上学命题和日常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编辑部,亲爱的先生: 《哲学研究》杂志今年第3期刊登了我的文章《梅叶——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法国的《阿登人》日报于1980年7月18日提到了你们的杂志,并向它的读者介绍了这篇关于这位著名的阿登人——梅叶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西学东渐之风日渐其盛。英美实证主义传统及其语言分析之方法 ,多为国内学人所识 ;而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 ,也为人耳熟能详。“欧风美雨” ,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 ,普降至全球化时代的神州大地。然而 ,反观2 0多年来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 ,惟独法兰西民族的哲学思想 ,姗姗来迟。值此之际 ,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尚杰先生所著的法国哲学研究一书《归隐之路——— 2 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 )。该书被收入了叶秀山先生主编的“纯粹哲学丛书” ,是一本国内同仁值得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向读者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提供现代外国哲学思潮的资料,本刊计划不定期地编辑一些哲学专辑。这一期的《德国哲学解释学专辑》,就是这一计划的一次尝试。解释学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哲学(如语言哲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等)及历史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中颇为流行的人文思潮,近年来已引起我国研究者较大兴趣。由于解释学涉及多种学科领域,流派甚多,内容庞杂,在本专辑中,我们决定将介绍的范围限于德国哲学解释学。这样,本辑将既不介绍文学解释学、宗教解释学和艺术解释学这样一些十分重要的解释学领域,也不介绍法国的哲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6.
“本体诠释学”是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创立的哲学理论.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特色在于:在哲学内容上,它要整合西方传统的知识哲学和中国传统的价值哲学,从而统一科学主义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在哲学方法上,它既要保有中国哲学“机体理性”之圆融与统贯,又要吸纳西方哲学“机械理性”之明晰与条理.其理想目标则是要建立人类未来整体性的“世界哲学”.本体诠释学的提出,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人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拟从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视角,对本体诠释学作一评析.限于篇幅,再加之国内学界对本体诠释学已有相当了解,本文将不对本体诠释学的具体内容加以系统梳理,而只是在论述中随文点出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近代伪哲学变革,近代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都曾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但相比之下,严复的贡献更大、更全面。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与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关系。他对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融汇,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哲学走向近代化,开始创造性转化,明显受了西方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近代“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18.
追寻智慧     
在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基的问题上,我们至今未能有必要的基本共识,要建立这一基本共识的基本途径只能是:追寻智慧.所谓追寻智慧,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件事情,但是“问题”却有功能性的勾连、生存性的勾连和本体性的勾连之不同,并且分别敞开了不同的意义—认知境域:常识、知识和智慧.由于我们还是在“知识”的层面上来理解“哲学”,所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成为了一个梦魇般的问题.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不是靠在故纸堆里爬梳考辨、援证推理所能解决的,只有面向生活世界,在世界历史的水平上创造出全新的世界图景以获得确证.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宣言,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图景和理想旗帜,一个没有自己哲学的民族不可能得到世界的敬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哲学,并且最终是由中国哲学所取得的成就来标识出对人类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笛卡尔与康德不同:康德把知识与自由意志区分开,认为自由意志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这是康德哲学的最杰出的思想,也是他超出笛卡尔哲学的最关键之处。笛卡尔则并没有像康德那样在思想内部清晰地划定理解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界限,更没有从自由意志方面来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后一个思路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乃至现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  相似文献   

20.
人的归宿是基督教的重要内容 ,而讲到人的归宿就自然引出灵魂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人兽之别就在灵魂。由于在中世纪没有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单独哲学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这样 ,在经院哲学的灵魂学说中就既有神学内容亦有哲学内容。正因为这样 ,入华传教士们在介绍灵魂论时 ,在其神学的内容中也包含了不少西方哲学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以毕方济的《灵言蠡勺》为中心 ,分析了传教士所介绍的灵魂论的基本内容 ,并揭示出这种宗教灵魂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一、讲灵魂之学以合晚明心学灵魂论一直是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