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阳清真北大寺河南省沁阳市清真北大寺于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位于沁阳市回族自治街,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清代增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男寺和女寺组成的北大寺,现存明、清时期木结构建筑25座83间,为河南省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建筑群。该寺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主殿)组成,纵深达36米,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礼拜殿建筑。其中,窑殿内部设施以三个穹隆券顶、殿顶将亭塔式与楼阁式巧妙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建筑风…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岩山寺壁画是宋金绘画的重要例证。以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构图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到局部,对壁画构图中的视点、结构关系、各榜题间的位置关系等进行分析。画家巧妙构图布局,精制一组宏大城池平衡11米长、3米5高的画面,具象描绘的丰富大千世界使人身临其境。用极富隐喻色彩的宗教形象,再现、表现、象征、暗示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内容,深远达前世、今生、西方极乐,很好地传达了因果圆满时空轮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简讯一束     
《法音》2008,(3)
1月15日,常州武进区三圣禅寺举行普光明殿奠基仪式和建寺十周年纪念庆典。普光明殿设计建筑面积1963平方米,殿高30米,预算造价520万元殿前有高10米、直径80公分的石雕龙柱10根,预计年内竣工。(常州市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4.
佛光寺在南台西南佛光山麓,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离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四十七公里。寺宇座东面西,北、东、南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松柏荫翳,西面平缓豁朗,毗邻通往代县、繁峙的南北古道。山门前有影壁一座,上书“佛光寺”三个大字。山门三间(原系韦陀殿),巍峨壮观。第一进院内有坐北向南的金建文殊殿七间,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配殿。对面有廊房数间,院中有唐代乾符四年(877年)石经幢一座。第二进院内,南北都为客房,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1995,(1):55-56
北岳庙坐落在河北曲阳县城内西侧,是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和群众进香拜神的道教活动场所。 北岳庙规模宏大,堪为中国古建之精品。全店南北长524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达17.4万平方米。建筑特色为典型的中国中轴线式,整个布局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其规制由南往北依次为: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望岳桥。错落有致,雄浑壮严。德宁之殿西有西昭福门、西进禄门。  相似文献   

6.
在古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北侧的大学习巷,有座古今中外闻名的清真寺,因所在巷名而得名。又因这座寺与西安清真大寺东西遥相对峙,故又名西大寺。历史上它曾几度易名,称谓多样。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名为清净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称清真寺;到了清代,因这座寺地处西仓门之前,故又称其为仓前寺。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坐西向东,东西长77米,南北宽30米,占地2700平方米。整个寺院建筑由楼、台、亭、殿组成,共分四进,东西中轴,南北对称,布局严整,结构灵巧,是座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合璧的古建筑群落。为…  相似文献   

7.
岩山寺位于繁峙县天岩村,为北地朝拜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寺中现存石碑一通,碑尾有“(?)正隆三年戊寅岁十五日建讫”。则此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正式建成,以后历代均有修葺,但留存至今只有南殿(文殊殿)为金代原物(惟屋顶为元重筑),难能可贵的是四壁满布壁画,熠熠生辉。据文殊殿西壁南上方题记说明,壁画是六十八岁的宫殿画家王逵等用了十年时间(从正隆三年到大定七年)。  相似文献   

8.
普正 《法音》2002,(10):78-78
本刊讯9月26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性正法师为团长的韩国曹溪宗比丘尼修行体验团一行14人,受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派遣,前来我国闽南佛学院尼众部进行为期9天的修行体验。在厦门国际机场,性正法师一行受到闽南佛学院副院长诚信法师、南普陀寺监院界象法师、尼众部副教务长法源法师等的热烈欢迎。在体验修行期间,韩国比丘尼与闽南佛学院尼众部学僧同吃同住,一道上殿过堂。他们还参访了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总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以及厦门部分重点寺院和观光胜地。代表团一行对闽南佛学院学僧戒律严明、生活规范、学习勤…  相似文献   

9.
华严寺在山西省大同市城区西南隅大西街中段南侧,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相对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始建年代有北魏、初唐等不同说法,惜无确凿的资料可予佐证。其建筑规模宏伟,除上寺大雄宝殿和下寺薄伽教藏殿外,两殿之间还建有一系列殿堂、廊戾、楼阁等,气势恢弘而壮观。始建年代当以辽代可信,金初毁于兵受后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今存主体建筑呈辽、金风格。寺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寺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两进院落,层次分明,今存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月…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1月22日下午,新加坡李光耀总理和夫人等一行,在我国有关领导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厦门南普陀寺。该寺监院妙湛法师在山门前迎接贵宾,并陪同参观各殿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长治市清真中寺,位于市区回族群众聚居的西大街。它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30平方米。清真中寺原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殿为主体中轴南北讲堂、沐浴室等土木结构庭院式建筑。但因多年失修,加之“文革”洗劫,千疮百孔,基陷凌裂。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政府支持,回族群众无私解囊,历届管委会励精图治,于1990年开始至1999年经过10年艰辛努力对陈旧破烂的寺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翻修和改造。大寺由阿拉伯风格双层礼拜殿,尖塔殿窑巍巍矗立为主体,轴线布局青瓦扣顶,中西合璧集办公、讲经、教学、住宿为一…  相似文献   

12.
<正>徽县东关清真寺为陇南市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至今已有530余年,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清真寺。该清真寺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布局为三进五院,由殿堂、楼阁、照壁构成建筑主体,中心为"崇一殿"。寺内外环境清净,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历史和考古价值,曾获得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李玉福 《五台山研究》2021,(2):33-37,45
现存五台山寺庙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七个朝代.其中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是现存内地寺庙壁画中的孤品,南禅寺元代壁画、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公主寺大雄殿壁画、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三圣寺清代壁画等又为同时期壁画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五台山寺庙壁画文化渊源深厚,蕴含着鲜明的本土化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5)
1988年11月23日,福建福鼎瑞云寺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典礼,来自广东、浙江等地诸山长老及四众教友七百多人参加庆典。瑞云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为闽东地区古刹之一。“文革”期间瑞云寺遭受严重破坏,殿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法音》1988,(10)
四川大足县,素称石刻之乡。已发现石刻群四十多处,还有零星石刻散布各处。石刻内容大部属于宗教造像。宝顶石刻,艺术高超,造像庄严,内容丰富,俨然是一幅引人入胜的连环画。山上数里之内,田边地角,道旁荒冢,莫非佛像。登其山,如入佛国之境,别有一番风趣。宝顶圣寿寺在大足县城东北十四公里处,古木参天,殿宇庄严,红墙环绕,景色迷人。寺前一泓池水,碧波潋滟;池中竖碑,碑下一双大足迹,即“大足”命名的由来。于今水淹碑座,大足难窥。圣寿寺殿堂建制与众不同:大殿前为灵霄殿,颇有点像道教宫观。其所奉神像为帝释天、关羽、文昌帝君、川主、火神等,把天上的神明和人间的英雄都当做佛教的护法神。踏进寺门,依次是天王殿、灵霄殿、大雄宝殿、燃灯殿、维摩殿,依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6.
罗睺寺佛教史略肖雨罗寺坐落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的大白塔东北,寺宇坐北面南,东西临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地势前低后高,四周红墙碧瓦。寺内绿树掩映,环境清净幽雅,给人一种栖真习禅之感。寺前有青松2株、牌楼1座,点缀得相当得体。牌楼一门二柱,上嵌书着“罗...  相似文献   

17.
西安清真大寺寺管会西安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隅,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特色的清真寺,据寺内现存碑刻文献记载,大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50余年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寺院建筑分为楼、台、厅、殿,布局严谨、适宜...  相似文献   

18.
阮丽 《法音》2012,(8):63-69,81,85
本文根据《究竟瑜伽鬘》第二十章"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荼罗",考证了瞿昙寺瞿昙殿、宝光殿东西两壁的十身多面多臂像的壁画内容,对于这些尊像身份的确认,有助于我们了解《幻化网怛特罗》、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荼罗在十五世纪流传的史实。瞿昙寺位于青海乐都县城城南21公里处,由西藏三罗喇嘛开创。全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构成,主要建筑有山门、左右碑亭、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护法殿、三世殿以及左右回廊、钟鼓楼等。据瞿昙殿内正栋枋底面"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秋岁在辛未季秋乙酉朔越六日庚寅"[2]的墨书题记,可知瞿昙寺建于明洪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19.
灵岩山巡礼     
《法音》1986,(5)
灵岩山地处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山势挺拔,岩壑奇秀。海拔220米,占地1800亩。因山多奇石,以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山;又以山势右旋,如巨象回首,而别名象山。灵岩山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一进山门,即是天王殿,中奉天冠弥勒,形象潇洒自在。后为韦驮坐像,两傍为彩塑四天王像,高4.5米。出天王殿,沿石桥跨过界清池便是大雄殿。殿高25米,宽20米,建于1934  相似文献   

20.
三国司马懿故里河南温县有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慈胜寺,寺中的大雄宝殿相传为鲁班所建,殿中壁画乃吴道子所作,大殿匾牌系王铎所书,因占了建筑、绘画、书法三个绝世之作,故被称为“三绝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