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的伦理思想武器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开始的.在20世纪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伦理思想、邓小平伦理思想和江泽民伦理思想.这三大伦理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现了中国化的伟大转化和中国伦理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开创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将中国伦理文化发展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道德文明的伦理文化主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道德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汇.它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趋势和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新命题、新判断、新范畴和新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及其所达到的新境界,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伦理思想和道德观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早期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批判,只是为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提供一种伦理前提和道德观诉求,那么45年之后的研究,则表明他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德哲学理论。马克思的伦理观绝不是狭义上的道德学,而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中的一种道德哲学,其内容包括劳动伦理、制度伦理、日常生活伦理和科技伦理等多重道德维度,可以说就是一种对人类自身行为及相互进行审查和评估的一种价值学。这些多重维度的道德思考,对于当今时代我国伦理体系的建构和道德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以他关于“道德法”和“伦理法”的区分以及对康德道德理论的批判而著名.本文的作者Mlen W.伍德从黑格尔早期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切入,以《自然法论文》、《精神现象学》以及《法哲学原理》为主要文本,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黑格尔对道德的批判.作者认为,黑格尔虽然批判了道德观点的空洞性、抽象性,但是赞同道德是伦理生活的一个方面和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黑格尔而言,道德不是形而上学的假设,它要在伦理生活中获得实现.黑格尔与康德的伦理思想并不完全对立,他们共享着同样的伦理价值、理性自治,只是黑格尔试图在康德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使道德走出主观性的应该、把伦理价值与社会和历史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理想回应——《学衡》派文化观辑释李毅(南开大学马列部300071)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学衡》派是以其二十年代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兴之后,《学衡》杂志的诞生确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它是由吴宓、梅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汤用彤在清华时期发表的《理学谵言》等儒学论文,是探究新儒家和学衡派产生渊源的重要文献。他以道德为立己和立国的基本,阐发以道德实践为本的宋明理学救治时弊的效用和它所具有的普遍价值。辛亥革命后从"反传统"到"接续"传统,学衡派是最早的转折点。汤用彤主导的学衡派在思想上与新儒家息息相关,都强调儒家的道德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藉此可为学界对新儒学与学衡派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石里克的伦理思想 ,认为他引入心理学方法而提出的动机形成律在解释人的道德问题上极具特色 ,分析了他的快乐情感的价值以及人合乎道德行动的动因等伦理观点 ,并通过将其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以及中国的程朱理学、泰州学派等伦理思想的比较 ,进一步挖掘了石里克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顿从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环境伦理的产生不是要推翻或取代人际伦理,而是要为自然共同体中的人类确立生存方式。人类道德之所以要观照自然生态系统,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目的,以文化方式生存于其中的人类须对此给予道德的尊重。环境伦理与人际伦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之伦理,它们都是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论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是中国仕宦家训的发展颠峰。其主要内容是:孝悌乃家和之方,勤俭乃兴家之本,谦敬乃交接之要,知足乃立身之术。其基本方法是:以身立范法、严爱殷责法、因材施教法。这些内容和方法对于当今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行政道德、劳动伦理及消费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哲学博大深湛,其中道德思想和实践的久远和深刻的传统,不仅对当代人际道德建设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环境道德建设也有重要价值.学术界重视古代伦理思想对当今人际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已经整理了系统的资料.但是从环境道德的视角对古代伦理思想进行整理和发掘至多也仅仅是起步.我们相信,如果从我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中发掘出更多对环境伦理有价值的思想,那么中国文化对现代环境伦理学就会作出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灵济道派是明代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地方道派。文章在详细解读灵济道派各种文献的基础之上,探讨灵济道派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指出灵济道派秉承了传统道教关于“道”的教义,不仅大力倡导行善积德和济世度人,而且通过符药救人、道德伦理劝善以及行斋醮等途径,积极地将其济世度人的伦理思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人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了与以往家庭伦理的不同。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意义上的孝观念,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为此,在忠与孝的关系上,曾国藩提出了先孝后忠的思想,反映了他在家庭伦理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以"社会公平正义与伦理"为主题,就"中、西伦理思想中的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与环境伦理"、"社会公平正义与政治伦理"、"社会公平正义与企业伦理"及中西方传统伦理、生命伦理、家庭伦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其本质差异典型地彰显着伦理的世俗性和神圣性的一体两面,体现了中西伦理思想的各自特色。从学理上对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进行比较研究,既是厘清两者所代表的中西伦理文化特征的需要,也能为当今中国的道德建设带来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先秦伦理思想作了较系统的考察,认为春秋战国之际是宗法奴隶制伦理危机和地主阶级新伦理形成时期,孔子的伦理思想基本上还是维持宗法奴隶制道德,而墨子的兼爱说冲破孔子“仁”的贵族藩篱,尖锐地批判了孔子旨在维护宗法制的孝弟之道。战国后期,荀子对诸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初步确立了地主阶级的伦理思想。韩非的忠孝观念则体现了其专制主义精神,也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玉霞 《管子学刊》2009,(3):110-1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家庭伦理影视剧,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青睐,呈现出日益繁盛的景象。编导们通过展现普通平民的生活形态,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和文化冲突,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观念,既展现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也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及传统文化的维护,是对失落了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是对现实文化怀旧心理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独特地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继毛泽东伦理思想之后我们党和人民又一重大的伦理学成果和宝贵财富 ,它以改革开放的道德价值视野、“三个有利于”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在“三个面向”中培养“四有新人”的理想关怀 ,贡献给了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宝库许多新的内容。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 ,全面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伦理文化的问题 ,并以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开放胆识昭示于世界伦理学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