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饼二鱼     
"五饼二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迹,除了复活故事之外,这是唯一一个四卷福音书都共同记载的神迹.这个故事分别可以在<马太福音>第14章、<马可福音>第8章、<路加福音>第9章、<约翰福音>第6章读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早期人性论的思想脉络,说明早期以"习"描述"性"的普遍特征,由此引出孟子在《天下之言性章》中讨论"性"的特殊意义,文中首先讨论了学者目前关于此章争议情况,并进而对此章按分层结构的方式进行解释,以"故""利"与"智"作为各层的核心内容,说明孟子对"性"与"故"关系的认识,并确定孟子在此章中所表达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谨慎自己     
王俊 《天风》2012,(6):16-18
经文:《箴言》25章11节;《提摩太后书》2章24节;《出埃及记》20章16节经过一年学习、深造,即将重新回到侍奉禾场的陕西圣经学校培训班同工,以及在暑期进入教会实习的专科班神学生,面对教会现实,有三个方面的信息,与各位共勉。一、言而不"歪"要言而不歪,就要"言之当理"。"言之当理,,事必当务"这是中国古  相似文献   

4.
古灵宝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中"三宝章"的内容学界或疑其为元朝后增补,或认为其反映了早期道教"葛氏道"及"天师道三洞派"造构经书的史实。元后与刘宋时间跨度大,具有时代性的语音差异明显。本文从经书中的歌诀等韵文材料入手,讨论了"三宝章"和全经用韵的一致性,并从全经思想内容、文献征引等角度论述了"三宝章"并非元后增补,与本经实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正统道藏》现存有题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其内容与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雷同,由此引发了《疏》是李筌著亦或袁淑真著的争议。本文赞同陈进国先生的看法,认为李筌是《黄帝阴符经疏》的作者,并补充三点证据:1.在《道藏》分三章且有三章名称的注解本中,只有李筌、袁淑真注本将第二章题为"富国安人演法章"。2.《黄帝阴符经疏》中明确提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并称他们为"篡逆悖乱之臣"。3.由李《疏》与袁《集解》中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后的两段话比较来看,该段为李筌所著。  相似文献   

6.
正战化军教授继《管仲评传》之后,多年研究晏子的力作——《晏婴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晏婴评传》作为作者精心打造的学术著作,由以下诸点即可洞察其创新之处与主要特点。一、《晏婴评传》是目前研究晏婴的最为完备的著作。共有七章,第一章"晏婴家世"论述了晏氏的起源以及晏氏族人在齐国的情况;第二章"姜氏季世",论述了晏婴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章"晏婴仕齐",考述了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  相似文献   

7.
保罗的"劝"     
史奇珪 《天风》2005,(1):61
这"劝"字,保罗是经常使用的,考查《经文汇编》第501页,从罗马书12章1节到提多书2章9节总共有20多处,若把"劝教"、"劝解"、"劝戒"、"劝醒"、"劝化"、"劝勉"、"劝导"、"劝慰"、"劝言"都加上还有许多。这证明保罗正是这样一位与众弟兄姊妹们打成一片融和其中的使徒。  相似文献   

8.
《论语》"色斯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色斯举矣"章予以新解。  相似文献   

9.
陈林 《孔子研究》2015,(2):96-107
朱熹晚年对《大学章句》"诚意"章多有修订。他放弃了原来把"毋自欺"理解为要人在几微毫厘处做工夫,以求达到十分为善的思想,而最终把"自欺"理解为人知道应该为善以去恶,但内心所发之意念有所不诚的心理状态。朱熹对"诚意"章的修订,理顺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之间的关系,使"诚意"章全篇文义通畅无碍。朱熹最终把《大学》经文"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的"诚意"注解为"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开端章"开宗明义,指引人们正确的信仰与实践正道。本文试从解读开端章内涵入手,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北大简《老子》下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之"和上经第十一章的"损之又损之"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思想史现象,两者有着必然的关联。"玄之又玄之"是一种不断减损、否定的工夫论,是朝着"道"的方向不断接近的过程。"玄"是动词。"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更容易解释后世"双遣"说、"重玄"说产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孟子气论难点辨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界公认,"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中最难理解的一章,古往今来争论不断.近年来,台湾学者黄俊杰、李明晖、林启屏等先生对此都有专文论述.这些讨论有很多很好的意见,但似乎也有一些不足.本文将"知言养气章"的难点归纳为十个问题,逐一分疏,并谈了作者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章,传世及出土之《论语》各版本的文字歧异比较严重。尽管数处异文以通行本为优,然各本"民信之矣"中的"之"字当为"已"字之误,只有易"之"为"已",方可令全章豁然顺畅且前后照应。前修时贤围绕"子贡问政"章"足食"、"足兵"和"去食"、"去兵"的含义,"足食"、"足兵"与"民信"的关系,以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意蕴所阐发的见解,各有得失。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孔子答子贡问政的本意,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商朝开国君王成汤有一句用以自勉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右章》)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章17节与《腓立比书》3章13节至14节两段经文中也阐述了类似的真理,不过比汤王的追求更为升华,也更深一层。一、苟日新:旧事已过,忘记背后"苟日新"是针对与过去或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子在齐闻韶"章表述的是孔子与音乐交集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围绕此章释义进行了多层面的思想对话。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认为孔子借闻《韶》忘味表达对天下无道的悲痛,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意识;程颐、朱熹等通过对孔子与《韶》乐关系的分析呈现了理学家所向往的圣人境界;而现代学者如钱穆、徐复观等人认为该章传达着儒家的艺术精神。本文通过对《论语》"子在齐闻《韶》"章的诠释史考察,揭示孔子"在齐闻《韶》"事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的不同思想意蕴,最后落脚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借以深化对儒家与音乐关系的理解,领略经典在塑造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刘乐恒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出版,共263页,是作者在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系"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之一。本书关注马一浮、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四位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疏解他们藉由易学概念所申说之哲学思想,而探讨现代新儒家之易学论题与思想特色。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寂感·观象·六艺——马一浮易学思想新诠"、第二章"《周易》语境下的‘本体—工夫’论——马一浮知能观疏解",通过梳理马一浮对"寂感""三易""观象""知能"等易学概念之阐发,揭示  相似文献   

17.
<正>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300千字,328页,定价28元。该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六章:"伯驾奉派来华"、"传教士:伯驾在华的宣教活动"、"医生:伯驾在华的医疗事业及其影响"、"翻译家:伯驾译介西方国际法及其影响"、最后两章"外交官:伯驾在华的外交活动"。本书试图通过对伯驾在华活动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揭示其对早期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希腊原文,《约翰福音》7章53节"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和合本2010)至8章11节为一个段落。这一段的记载是"关于死刑那么严重的问题"~1,而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目的却只是要试探耶稣,想要寻找耶稣的把柄好指控他。8章3节只提到"一个犯奸淫时被捉的女人","'行淫'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3)
正"祝福"(■)一词在旧约圣经中是一个美好的、深受人们喜爱的词语。"祝福"(■)一词的希伯来文词根有"跪下、祈求神"和"祝福"两种意思,在旧约中共出现327次,其中有71次以被动分词形式■出现,有69次以名词■形式出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创世记》(88次)、《民数记》(特别是6章23节至27节祭司的祝福以及22章至24章巴兰的故事)、《申命记》(特别是28章至33章)以及《诗篇》。它很多时候是出现在旧约历史书的日常对话的语境中,但从来  相似文献   

20.
崔立军 《管子学刊》2016,(3):112-114
北大简《老子·下经》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简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玄之"衍一"之"字,不可与"损之又损之"等量齐观,更与重玄说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