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池丽萍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2,35(5):1091-1095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本研究基于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比较了学业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儿童的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1)优生的表达主动性、清晰性、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差生,其父母的清晰性、开放性得分也高于差生父母;(2)差生父子和母子沟通质量均显著低于优生;(3)优生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作用相对均衡,且两种沟通较一致,而差生母子沟通的地位显著高于父子沟通,且两种沟通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887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自己的社会适应情况,以此探讨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报告的亲子沟通问题并不是很多.在9项亲子沟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行为约束,排在最后一位的问题是缺乏信任.除高二和高三学生外,男女生,以及初一到高一学生的情况基本与总体相似;(2)男生报告的缺乏分享明显多于女生,而在9个方面的亲子沟通问题均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在缺乏分享方面,初二学生的得分最高,而其余8个方面均为初三的学生得分最高;(3)所有亲子沟通问题均与青少年的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4)亲子沟通问题的不同方面可以预测不同方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但对自尊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超过对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法选取兰州市两所普通中学的6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结果表明:自编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可以分为青少年与父母沟通和父母与子女沟通两个方面.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方面,男生和初二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差,女生和其他年级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好;在父母与子女沟通方面,父母与女生,与初一、高一、高二学生沟通较好.相对父亲而言,母亲与子女沟通较好;这些差异表现在亲子沟通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与问卷法探究了创造性人格与儿童利己、利他两类动机的欺骗行为的关系及亲子沟通质量的调节作用,以317名儿童(M=9.77, SD=0.74)为被试,结果显示:(1)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己、利他欺骗行为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父子与母子沟通质量能够负向预测儿童的利己欺骗行为,对利他欺骗行为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父子沟通质量能够调节儿童创造性人格与利己、利他欺骗行为的关系:高父子沟通质量能够缓冲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己欺骗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高父子沟通质量也能够保护创造性人格对儿童利他欺骗行为的正向预测;(4)母子沟通质量对创造性人格与儿童利己、利他欺骗行为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小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任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以上家庭录像的两个情境中,随着年龄的变化,母亲的控制行为越多,儿童抑制倾向的发展速度越快,作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儿童顺从行为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亲在身体上对儿童的积极情感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8.
对6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初一到高三,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与初中生相比,高二和高三学生更多地处于获得状态、更少处于早闭和扩散状态;除高一男生比女生更多处于获得状态外,其他年级同一性状态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溺爱型、权威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在获得状态上得分均较高,权威型还具有最高的早闭状态得分,专制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同一性状态发展,有最高的扩散状态得分和最低的获得状态分数;亲子沟通可正向预测获得和早闭状态,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状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近20年来,国外在此领域已经涌现大量的研究成果。该文主要从亲子沟通的理论、影响因素、测量及其与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亲子沟通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玉龙  苏慧娟 《心理科学》2022,45(5):1243-1250
为考察青少年抑郁与自伤的双向关系及亲子沟通的调节效应,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流动中心用抑郁量表和亲子沟通量表对595名初一学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初一到初二,抑郁呈增长趋势,且性别差异显著,而自伤的增长趋势不明显,但到初二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抑郁和自伤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前测抑郁对后测自伤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但前测自伤对后测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明显;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在前测抑郁与后测自伤水平之间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与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F4(父亲偏爱被试)、M5(母亲偏爱被试)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没有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亲子关系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上,M3(母亲拒绝、否认)、F1(父情感温暖理解)、M2(母过分干涉保护)、M4(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能预测攻击性行为23%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优生、差生与其父母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量表法测量其感受到的认知和情绪压力,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差生在两者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优生无论在沟通行为次数上,还是在沟通行为类型上都表现出一些积极特征;(2)优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差生,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显著低于差生;(3)督促、指责等消极沟通行为都与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存在正相关,而积极沟通行为,如方法指导等则与一级认知压力、情绪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一级认知压力与正确提议比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child abuse has become prominent in the past decade; this has led to increased research on its treat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ehavioral treatment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alleviate abusive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it also discusses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4.
双语与认知发展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语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双语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双语的几种重要的分类、双语和认知发展及元语言意识发展的关系、相关的理论解释以及双语儿童认知优势的内在机制,最后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视觉选择过程中既存在外显的眼跳行为,也包含内隐的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目标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近二十年来出现大量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发现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内源性眼跳是个体根据目标或意愿主动发起的眼跳,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视觉加工领域中对于内源性眼跳与空间注意转移关系问题的探讨及其研究成果,分别从行为研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作出简要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发展关系问题,研究者存在争议。本文从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的含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7.
儿童绘画与儿童语言的关系,是儿童绘画心理及符号认知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在简要回顾儿童绘画心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绘画与语言都是符号、二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似性以及二者心理发展阶段的一致性等方面介绍了儿童绘画与语言相互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符号系统之间联系的焦点在于意义,意义是沟通两个符号系统的纽带。儿童绘画与语言的关系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文章还分析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父母知觉的儿童人格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雨青 《心理学报》1999,32(2):177-189
该研究在家庭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3,6,9,12岁年龄组的人格问卷,并对北京和福州的777名3至12岁儿童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四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四份问卷在四个年龄组儿童的测查结果分析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后发现,3至12岁年龄组儿童的主要人格维度为:“智力”,“认真性”,“宜人性”,“外倾性”,“情绪”和“认真性”,“情绪稳定性”在我国儿童人格维度中不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