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明理先生在《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一书中,提出了“智能动力观”,认为人类智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丛大川先生的书评代表了一种看法。欢迎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了然先生在《学海》1999年第1期上发表的《“智能动力观”的理论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其题目的指向是“智能动力观”,其内容的指向却又不尽是智能动力观。读完全文,我深感惊讶:《误区》认为包含智能动力观在内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学”探要黄明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①他强调要“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②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便不难明白,发展生产力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联结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大历史纽带──评《思维发生学》黄明理张浩同志的新著《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是将哲学思维和现代科学有关成就相结合的力作,它对认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乃至对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  相似文献   

5.
道教养生思想对魏晋六朝文论的影响张松辉两汉以前,人们一般重视文学的社会价值,认为作文应为社会生活服务,所谓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贷》)以及“观风俗,知得失”(《汉书·艺文志》)等观点正反映了这一文学思想。因此大多数文人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宗教研究领域引领潮流的“文化传教”人.正在从“宗教学的立场观点”指导的研究转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的研究.这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声望正在逐步提升。但这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怎样“观马克思主义”的?不防略举一二:其一是启用马克思少年时期写的中学作文给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按上一个“神性”基础:其二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一句短语中引申出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三是引用恩格斯的早期文章.说明信仰甚至迷信,都是出自“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其四是引用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向宗教开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类以“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方法不足取.加润国同志的文章就向此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质疑,本刊或将陆续发表一些.以供切磋。  相似文献   

7.
<正> 一、“理一分殊”的内在涵义“理一分殊”在宋代新儒家思想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程颐首先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命题,他认为这是张载《西铭》的核心。因为“西铭明理一分殊”,从而得到了程颐的极力推  相似文献   

8.
读了黄楠森、丛大川同志的《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12期,以下简称“黄文”)一文颇受启发,但对于其中所表述的一些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现提出来就教于黄、丛两位老师及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赵汸是元末明初理学界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针对元儒学术之弊,提出了求“实理”的治经主张,深刻影响了当时乃至清初新安学术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和会朱陆”,其中所提出的朱、陆“始异而终同”等一系列的观点,成为元末明初“和会朱陆”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汸在学术上的另一项主要成就是系统地提出了《春秋》学说,其中包括求索《春秋》笔削之旨的“属辞比事法”、“先考鲁史遗法,再求圣人之法”的治学途径以及关于《春秋》中具体问题的看法等。赵氏的《春秋》学说,是我们今天研究《春秋》学史不可忽略的一派观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代道教义理的代表作《道教义枢》是孟安排根据隋代巨著《玄门大论》而精炼简编的一部理论的专著。其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是唐武则天时期荆州———青溪山一带的道士 ,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道教理论家和修炼者。因其生平事迹不见史传 ,我们仅从现存的少许资料中 ,就他与青溪山道教浅作探讨。一、孟安排生平略考《正统道藏》太平部收有《道教义枢》十卷 ,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① ,这是出现孟安排名与书的第一处 ;唐代诗人陈子昂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中有“道士孟安排者 ,玄禀真骨 ,记上阶黄裳羽袂 ② ……”这是《道家金石略》中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是黄明理副研究员的新著,南京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该书在现代科学和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然史和社会史统一于自己的宏大视野之中而科学地整合之,从而系统地、严密地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是重大的艺术变革期,乾嘉学派推动的碑学运动,使书坛出现了帖学和碑学并驾齐驱的局面。本文试以《海日楼题跋》为出发点,谈一谈沈曾植在碑学大盛的环境下对帖学观念的坚守。一、沈曾植“扬帖”的书学观清代碑学大兴,先有王时敏、朱彝尊、邓石如等从北碑中汲取营养,然后阮元《南北书派论》的发表从书法史上动摇了帖学的正统地位,并鲜明提出了“尊碑抑帖”的观点,继而包世臣、  相似文献   

14.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15.
《中庸》成书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旧说献疑关于《中庸》成书问题的观点,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庸》乃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浪司马迁说“子思作《中庸》”以史记·孔子世家》)以后,郑玄、《孔丛子》、沈约、孔颖达、李翱、二程、未熹等皆述之。唐代以前,概无异议。这种观点为太史公所载,故其权威性和说服力不言而喻,但无法解决另外两种观点所提出的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庸》晚出,非子思所作。首先提出疑问的,是来人欧阳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  相似文献   

16.
《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发表了张金兴先生的《走出悖论研究的误区——评沈跃春对黄展骥悖论观的批评》(以下简称“张文”)。该文对笔者几篇有关悻论的批评性文章①提出了反驳,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初读张文似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当笔者仔细研读其内容后,发现其反驳中所  相似文献   

17.
陈国谦先生在《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中,对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天人对立、主客二分是西方文化的特色;天人合一、主客浑饨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主客二分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可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以此取代西方人的天人对立观念,是目前人类摆脱环境危机的出路,但缺乏人对自然改造的实践能动性。(参看《哲学研究》1994年第5期)罗卜先生不同意陈的观点,专作《国粹·复古·文化》一文,予以反…  相似文献   

18.
“不是我不想爱,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这句话也许最能概括21世纪之初中国人婚恋道德心理的矛盾与无奈。伴随着我国经济上第二次革命的是思想观念的大振动、大嬗变,而其中婚恋道德观念的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与震撼更为显见而强烈。婚恋问题成为这一时期文艺影视反映的主题。专门研究婚恋观念变迁的理论著述也如雨后春笋,黄明理博士的《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相似文献   

19.
辛亚民 《现代哲学》2022,(2):125-130
《周易》坤卦也遵循 “依筮辞而题卦名”的一般规律,卦名本作 “黄”,源于爻辞中 “黄裳” “玄黄”之 “黄”,甲骨文 “黄”“寅”同形,“寅”与 “坤”同音通假,以 “寅”为卦名在 《归藏》中得以保留。《易传》以 “地” “顺”释 “坤”缘于声训。“坤”卦又作 “川” “■” “巛”,与 “坤”为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易经》与《论语》中看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李文炳写此文前,把我的观点提出:我同意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有关《周易》是文王、周公、孔子编写的。从宋代欧阳修提出《易经》中“传”有“子曰”而不应是孔子自己写的,是所谓“讲师”借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