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等慢性病意味着病人人生进程的中断。医学人文学者因此关心癌症叙事及深层的社会文化意义,将叙事作为理解病人身份特别是其主体性重建的重要途径。通过回溯癌症叙事研究的类型学传统,指出从"病人角色"到"幸存者身份"都是现代国家治理术的集中体现。但身处多重结构性逻辑的癌症病人,如乳腺癌女性,依然可以主动通过与女性文化、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等自我技术耦合的方式,即认同病人和女性角色以外其他角色的正常,进而实现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2.
邬震婷 《美与时代》2007,(10):127-130
本文重点从叙事视角、互文性和元小说三方面分析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的叙事艺术,并在主题意蕴上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重重压迫下,由"无辜受害"到"盲目施害"的转变过程,并试图召唤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3.
刘俐利 《美与时代》2005,(12):26-27
现代设计不仅是信息社会出现的一种知识状态,更是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力奥塔称其为"叙事革命".它是叙事、游戏规则的合法性认识的变化,即对传统视觉表现方式的重大变革.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并未超越"古典",而是用一种非理性的感觉对理性进行怀疑与批评,从而阐释的一种更"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善于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视角主要包括以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叙事,以诗人的口吻讲述和以自传色彩的"我"叙述故事.有时,尽管诗人的叙事视角不是十分明确,但还是有一个隐含的诗人叙事者.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视角有时还以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相结合叙事的形式以及以第三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口吻叙事.在这些情况下,诗人一般采用的是戏剧对话的叙事方式.狄金森丰富的叙事视角充分展现了她在诗歌叙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5.
近15年来国际心理治疗界出现一种由科学隐喻向叙事隐喻转变的潮流.它突出了心理问题的多维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强调整体联系的视角,与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思想相契合.对叙事心理治疗做探讨,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叙事心理治疗,介绍对叙事心理治疗的整体理解;叙事心理治疗的哲学渊源,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伦理问题,探讨叙事心理治疗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权力关系与责任分布.  相似文献   

6.
仇小梅 《美与时代》2008,4(5):36-39
龙应台的"女性批评"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了父权文化观的男权意识,剖析了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觉悟,揭示了女性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在向男权价值体系的挑战中,传达了现代女性观念,强调女性主体意识,召唤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位真正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7.
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理念.而随着艺术教育中女性人数大众化趋势的日益突现,如何针对女性特点,培养出新型女性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小说运用通俗的革命叙事,以三类传统小说元素为表现路径,在"传统"与"现代"视角的相互转换中,帮助教育对象建立有关革命的背景认知。运用"成长"的动态叙事,还原小说的人性真实,营造强烈的代入感与心理趋向,促进教育对象的心理成熟。小说的文本空白能为读者提供足够的想象与再创造空间,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动画制作观念陈旧、选材视野狭小、叙事模式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动画的审美诉求。要想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动画编剧就应革新观念,突破陈旧的叙事模式,以故事内容的"多元化"和"特色"为出发点,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体现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努力构建中国动画叙事新景观。  相似文献   

10.
"叙事"本是语言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在这里,它是一种"隐喻",一种与理性科学相并列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哲学观的体现,现代性世界的诸多问题源自对它的疏离与遗忘。后现代哲学的"叙事转向"即对"叙事"的重新发现。叙事医学是在现代性反思的大背景下,医学所进行的自我修正与完善,阐述"叙事转向"的现实依据与理论资源为解读"叙事医学"做好铺垫。之后从叙事之于医学的源始性与优先性、生物医学对叙事的拒斥和遗忘、叙事医学的价值期望三个方面解读叙事回归医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社会的重要伦理思想——"关心自己",福柯提炼出一条与现代主体形成模式完全异质的主体化模式。在其中,个体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获得关于与其所生活世界之关系的"精神性知识",并根据这种"知识"进行开放式的修身实践。同时福柯结合现代人的境遇,提出现代个体能够通过持续批判自身与由知识—权力机制组成的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属于现代人的修身实践。当代女性主义充分吸取福柯晚期伦理思想,提出性别研究也应积极地回到女性经验构成的历史中,持续批判女性与男权权力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藉此塑造基于女性现代体验的开放的修身实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礼教为传承的父权家族制度在启蒙运动以后遭遇挑战。生活在父权家族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原有的家族观念遭遇解构。而新文学中第一部批判封建旧家族制度的长篇小说——巴金的《家》就描写了,在启蒙时代,梅、瑞珏、鸣凤等传统儒家女性面临着无家的困境。巴金虽然在友谊叙事与爱情叙事中探索了两种重建"温暖的、明亮的"家的可能性,但新女性许倩如能否在革命中重建友谊之家尚未可知,其虚构的觉民与琴的爱情故事只在文学叙事的意义上提供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刻板的"社会印象,女性的激情与浪漫被长期压抑而闭锁,既得不到真正的情与爱,也得不到生活中的情趣.因此,对于现代新女性,其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锻造和提升女性的艺术气质与诗意情怀,去追求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与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后的文学中,一些女作家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去神圣化"或"去慈化",塑造了一组丑陋、自私、心理兼生理畸形的母亲群像。而莫言则在母亲形象去神圣化的书写上,加入了肉身化的叙事元素,力图表达对女性的歌颂,将母亲、情人、美人的三合一式女性列为完美女性,在关于女性的写作范式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和创新,但无法摆脱男性视角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叙事治疗是以后现代哲学为基础,并整合人类学、叙事文学和发展心理学而发展出的家庭治疗方法.在创伤领域,叙事治疗通过识别来访者对创伤的回应,发展替代人生故事和身份认同,使来访者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安全感,并促使创伤记忆被整合进替代故事中,从而消除创伤影响.在儿童创伤领域,生命树技术通过生命树、生命森林、当暴风雨来临以及证书和歌曲四个部分,帮助患儿发展替代人生故事.本文还比较了创伤叙事治疗同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的异同及创伤叙事治疗国内外应用进展.作为一种创伤治疗方法,叙事治疗在创伤领域应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潘娣 《美与时代》2007,(4):114-115
本文以中国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为切入点,审视近年来女性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运用女性主义观点对女性电影重新定位,从女性视点、观影方式、叙事风格和主题四个层面探析女性电影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关注"临床哲学"概念提出叙事/创伤进路来应对压迫和暴力的哲学问题。它建立了与"女性哲学"的联系,并将其与临床智慧相结合来描述"没有暴力的亲密关系"。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母性意识形态,使得日本女性主义哲学不可避免地要从女性自我作为女性和母亲的双重属性的观点来质疑女性气质。面对规范日本核心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母性,需要对亲密领域的母权制实践进行批判。历史上,战后日本家庭与战前日本的帝制和军人政权的母系性质是连续的。因此,女性主义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应该将自身从一个性别范畴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创造一种女性概念,以其作为哲学的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李鹏 《美与时代》2007,(12):54-56
对于一名女性艺术家来说,人格的独立、独特的观察视角、生理特性与社会特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在叙事意识上的巨大变化.她们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同时,试图结合自身的女性感受加以再创造,使女性视角东方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在"精致生活"的社会潮流影响下,青年女性消费日趋感性,追求生活中的"仪式感""小确幸"。梳妆打扮是女性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的活动之一,原有的梳妆台已不符合现代女性的生活形态。在了解女性生活形态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出满足她们需求的、又具有空间适应性的梳妆台,对提高现代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中的搬演:虚构还是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中"真实"与"虚构"分析研究,在对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搬演"这一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法则在纪录片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