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被试对其后测成绩的预测.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判断准确性分为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相对准确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和修正方法,即预测前回忆和监测法.在比较两种相对准确性的研究方法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的差别,提出传统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只能通过假设推断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修正方法在数据收集时,在学习判断前插入一个回忆阶段,可以监测学习判断判断前的提取过程.应用修正方法使研究者既可分解总的准确性,又可通过加权平均数的算法合成总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学习判断以及其他元认知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材料数量和人格特质对学习判断及其绝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短词表的学习判断显著高于长词表,对短词表的学习判断表现为低估,对长词表的学习判断表现为高估。除低神经质内倾个体,其他类型的被试对短词表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显著高于长词表;(2)两种词表条件下,人格特质对被试的学习判断及其绝对准确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材料数量和人格特质共同影响被试的学习判断及其绝对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词频和年级对FOK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均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识记材料词频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不影响FOK判断准确性 ,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高于对低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 ,但FOK判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5.
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性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性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中国和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在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中出现的差别,并分析可能会造成这些差别的有关因素。被试包括76名中国儿童和45名美国儿童。两国被试的平均年龄均为58个月。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是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用中国和美国两种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分别计算出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被试各自的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中国被试r=0.96,P<0.001;美国被试r=0.85,P<0.01)。但总体来看,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依恋安全性分数比用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得分要高。因此,在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来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时,有把被试评价为安全性较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学生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利用不同难度的材料,对被试提取自信度准确性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被试的判断等级与被试的记忆成绩之间的两点距随年龄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难度间有不同的表现。(1)提取自信度准确性从小二到初二发展迅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初二到大二阶段年龄差异不显著。材料难度对不同年级的被试提取自信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材料难度越小,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得越早。(2)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pCI与因果判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芳  王健 《心理科学》2005,28(4):946-949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检验了pCI公式对人类因果判断预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判断与pCI的预测趋势基本一致,但(a+d)/n的预测似乎更加准确;被试的判断较pCI而言波动较小,且可能在开始判断时需要一段时间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或方法,之后的判断与精密的数学计算有共同之处;不同个体判断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仍能归为一些类型。  相似文献   

9.
陈莉  李文虎 《心理科学》2013,36(3):586-591
随机选取中美大学生各30名,探讨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背景表情对个体知觉目标表情是否会产生影响。结果:(1)当有背景表情时,中国被试对目标表情强度评定的时间比无背景表情时的评定时间长;且背景表情与目标表情一致时,中国被试判断目标表情的强度最强;不一致时,则最弱;而美国被试对目标表情强度的评分及反应时不受背景表情的影响。(2)当背景表情发生变化时,中国被试对于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美国被试。结论:美国被试会将注意力放在目标表情上,不易受背景表情的影响,而中国被试对目标表情的判断会受到背景表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方位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大华 《心理科学》1998,21(2):131-135
本研究考察了生命全程中防御机制使用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被试年龄范围内10-86岁,其中美国被试为168人,中国大被试为156人,本研究运用测验法对被试的防御机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上下个体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明显的差异,中国被试比美国被试更多地作用指向自我与理智化两种防御机制,更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同时防御机制的使用表现出显著泊年龄特征,中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较多傅筢向而较钞使用指向他人与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2套不同视觉形状图形,探讨了儿童(7—9岁,均龄8岁)、中青年(23—47岁,均龄31.3岁)及老年人(61—79岁,均龄65.6岁)的心理旋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对图形方位匹配判断的准确性还是完成判断任务的速度,中青年组被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被试。儿童组被试在完成判断的速度上明显优于老年组,但在准确性方面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各个年龄组的成绩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实验性地探究自我差异作为认知结构的存在性及其与情绪的关系.98名大学生参加了实验.实验Ⅰ考察自我差异类型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实际-理想、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均与焦虑存在显着相关,表明两种自我差异可作为焦虑水平的预测指标;2)中国被试的结果与美国研究结果有差异:美国的研究仅发现实际-应该自我差异与焦虑有关.本文对自我差异的文化学内容作了尝试性分析.实验Ⅱ考察“自我差异作为认知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及其与情绪的关系的性质.实际-理想自我差异较高、较低两组各12名被试对控制类、焦虑类形容词各12个作“是否适合描述自我”的判断,随后对判断过的形容词作自由回忆.结果表明:(1)两组被试自由回忆量无显着差异;(2)高自我差异组对焦虑类形容词反应时较短.该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个体自我差异可能构成独特的认知结构,与特定情绪相联结,提高对该情绪信息的加工效率,对情绪有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面部表情加工是情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表情图片为研究材料,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识别-判断"的实验范式考察面部表情识别的方法,对高中学生的情绪面孔的识别判断进行具体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面孔加工水平对被试进行面孔表情判断无显著影响;两种情绪极性对被试进行面孔表情图片识别有影响;且被试对正性情绪的判断要快于对负性情绪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张振新 《心理科学》2013,36(3):663-668
文章两个实验用于研究间隔学习和测试效应对即刻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学习促进记忆保持力,降低即刻学习判断中对困难学习材料的高估并提高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2)重学前预测试具有增强记忆痕迹的功能,在间隔学习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3)外部线索应当区分,间隔学习和预测试属于不同的外部线索。  相似文献   

15.
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FOK判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萌  张积家  张全信 《心理学报》2000,32(4):387-392
以英汉配对词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FOK判断(Feeling of Knowing)的影响,被试是144名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1)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均显著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和判断的准确性;(2)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影响FDK判断方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成就动机对FDK判断的作用受自我效能感影响;(3)被试的回忆成绩、再认成绩和FDK判断准确性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客体记忆与无记忆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让被试在自定步速的学习条件下完成重复学习任务,考察在重复学习范式中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研究发现:在两次学习中,学习时间与学习判断等级和回忆成绩均有显著负相关;在第二次学习中,线索有效性不变,而随着线索利用率的提高,学习判断预测的准确性也显著提高。研究结果验证了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对130名大学生的国家科技成就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科技成就判断标准的自然对数值显著高于对中国古代、美国近现代及当代科技成就判断标准的自然对数值(p<0.001),同时,被试对中国古代、美国近现代及当代科技成就的判断标准自然对数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证明了大学生群体中明显存在着国家科技成就刻板印象。进一步的含义表明,大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依然保持绝对的自信,对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科技成就的自卑并没有显著改变。在被试对2005年中国科技竞争力在全球的排名进行估计时,高估的人数显著多于低估的人数(p<0.001),从而表明,大学生对中国当前及未来科技成就的自信心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18.
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考察了生命全程中防御机制使用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被试年龄范围为10~86岁,其中美国被试为168人(男85人,女83人),中国大陆被试为156人(男76人,女80人)。本研究运用测验法对被试的防御机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明显的差异,中国被试比美国被试更多地使用指向自我与理智化两种防御机制,更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同时防御机制的使用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特征,中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较多使用反向而较少使用指向他人与投射;防御机制的使用还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指向自我而更少使用反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以具体名词词对为联结学习材料,采用自控步调学习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高中生即时学习判断和延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特别是预见偏差,及其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中生的即时学习判断出现了预见偏差。第二,即时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会影响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降低学习效率。第三,延迟判断能消除预见偏差,进而实现更为合理的学习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情绪启动的研究范式,探讨情绪启动对抑郁情绪患者的分类效果.方法:抽取35名抑郁情绪患者和35名正常被试,分别完成6种条件的实验任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6种条件对两组被试的分类结果.结果:两组被试在6种条件下对人脸表情判断的正确数和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患者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识别的正确数比正常被试少,潜在剖面分析的结果与真实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潜在剖面分析能较好地区分正常组与抑郁组患者,为鉴别正常人与抑郁情绪患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