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赵建彬 《心理科学》2014,37(6):1461-1466
本研究探讨了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通过三个实验,实验1研究表明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反从众需求更强烈;实验2研究表明金钱的丰富程度会调节金钱概念对消费者创新性选择的影响,金钱富有启动组选择独特性产品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金钱缺乏启动组和控制组;实验3研究表明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是通过社交距离的中介作用完成的,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会感知到更远的社交距离,进而产生更强烈的独特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朱振中  李晓君  刘福  Haipeng 《心理学报》2020,52(11):1352-1364
外观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因此而导致的成败案例都很普遍。如何进行外观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自我建构理论,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外观新颖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发现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而言,高外观新颖性能引发独特性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而对于相依型自我建构而言,低外观新颖性则通过降低社会风险感知从而提高购买意愿;同时,本文也确定了产品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实用品,所有消费者都对低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享乐品,所有消费者都对高外观新颖性产品具有更强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3.
足够的网络调查回复率是确保网络调查结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研究缺乏从心理因素视角对网络调查参与行为的考察,且缺少一个较为完整的整合多个心理因素的模型用于解释调查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整合模型,考察了主题卷入、主题敏感性、信任调查者、调查者声誉和道德规范等心理因素对被调查者网络调查参与意愿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主题卷入、信任、声誉和道德规范等对被调查者的网络调查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调查主题敏感性对参与意愿的预测作用在网络调查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消费者社会需求层面,探讨在中国新奢侈品会给哪些人带来优越感,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带来优越感,以及为何会带来优越感等问题。本研究使用一个混合设计的实验,结果发现:(1)相比较非社会排斥状态,社会排斥状态增加了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2)在产品炫耀性大时,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社会排斥增加了消费者对新奢侈品的购买意愿。而在产品炫耀性小时,社会排斥的影响不显著;(3)社会排斥、产品种类和产品炫耀性三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是消费者感知的产品身份价格比。结论表明,相比较传统大众产品和奢侈品,炫耀性新奢侈品以相对低的价格满足了社会排斥消费者的身份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获得优越感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指那些被许多消费者评价好的同时又被其他许多消费者评价不好的产品。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遭受褒贬不一的口碑越来越普遍。当面临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 消费者如何认知? 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口碑两极分化产品的偏好? 其中间机制与边界条件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对企业有效开展营销具有重要意义。口碑两极分化会提高消费者的购物风险感知, 引发“冲突”联想, 同时还可能使得消费者对目标产品产生感知独特性。这些特征契合了自我建构理论中独立型自我建构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方面的行为差异, 因而自我建构是影响口碑两极分化产品偏好的重要前因变量, 且独特性需求、冲突解决风格与调节定向是三条中介路径。购物风险水平、购物任务情境、消费场合公开性以及产品类型是以上中介效应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情景模拟的方法,通过2X5的被试间设计,以712名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在不同原因和不同商品涨价情景下消费者的价格公平感和购买意愿。在不提供涨价原因的情景下,被试的反应比较温和。根据归因理论,从控制点和可控性的维度区分了四种研究情景。结果发现,控制点和可控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控制点和商品种类的交互作用显著,消费者的消极情绪和对组织的评价在公平感与购买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孙洪杰  王美玲  钟科 《心理学报》2023,(7):1176-1193
消费失败情境下消费者对不同亲密度群体的口碑传播意愿受保护他人利益和保护自我形象动机的影响。不同于前期研究亲密度对口碑影响的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基于动机冲突的视角,构建动机冲突模型,考察了消费失败情境下人际亲密度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通过4个主实验和2个附加实验,结果表明亲密度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呈U型关系,与低高亲密度对象相比,消费者面对中亲密度对象时口碑传播意愿最低。这种影响可以通过消费者产生的保护他人利益动机和保护自我形象动机之间的张力来解释,商家责任调节了以上机理,当商家在导致消费失败的结果中承担的责任较高时,口碑传播意愿不再随亲密度的增加呈现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切入,探讨消费者权力感对不同类型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68名本科生参与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权力感的人来说,与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低权力感的人来说,与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信息加工流畅性在权力感与拟人化类型交互影响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权力感对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璐  沈模卫  关忻 《心理科学》2005,28(3):660-666
从信息加工流畅性视角切入,探讨消费者权力感对不同类型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68名本科生参与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权力感的人来说,与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低权力感的人来说,与能力型拟人化产品相比,他们对热情型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信息加工流畅性在权力感与拟人化类型交互影响拟人化产品购买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苗芃 《应用心理学》2023,(2):147-153
为探究无聊个体的独特性偏好,研究1初步检验了无聊倾向、意义寻求动机、独特性选择的相关关系,研究2操纵状态无聊并检验其对意义寻求动机和独特性需求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无聊显著正向预测独特性选择和需求,意义寻求动机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无聊与独特性偏好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无聊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员创造动机与创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 1 74名科技人员回答了成就目标、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创造动机和创造力问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员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创造动机水平 ,在动机中内部动机水平最高。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上 ,内部动机对创造力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负面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任务目标对创造力无影响 ,自我目标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红艳  王海忠  何云  朱力 《心理学报》2016,48(1):95-105
由于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与人际关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反映人际感知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品牌感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 以往研究多关注品牌感知两大维度--“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鲜有研究同时基于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考察品牌感知不同维度的前因变量及其交互作用机理。鉴于此, 本文实验1考察了公司形象/产品属性超越的不同维度与“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 当公司形象为能力型时, 产品享乐性(相对于功能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 当公司形象为诚信型时, 产品功能性(相对于享乐性)属性超越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而且, 品牌赞赏感在上述协同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2探究感知风险调节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对购买意愿的协同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本文的理论贡献, 对企业如何实现公司形象策略和产品属性策略的协同促进等方面的营销启示, 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网络虚拟性的影响,网络商铺往往通过提升网站临场感以弥补购物体验不足的问题。那么,网站临场感是否会对女性消费者这一细分群体产生影响呢?本研究从网站临场感的视角出发,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服装网站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法研究了网站临场感对女性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网站临场感对女性网络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站临场感可以通过风险感知和沉醉感的中介作用对女性网络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即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沉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风险感知和沉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善因营销的捐赠水平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尤其是考察了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产品-公益事业拟合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善因营销的捐赠水平对消费者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道德提升感在捐赠水平与消费者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产品-公益事业拟合度显著地调节了捐赠水平与道德提升感的关系,且该调节关系通过道德提升感的中介作用来进一步影响消费者态度。  相似文献   

18.
杨德锋  江霞  宋倩文 《心理学报》2019,51(6):699-713
消费者何时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规避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心理逆反理论, 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讨自由威胁对消费者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消费者感知到高自由威胁时, 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意愿较高, 心理逆反发挥中介作用, 叙事和自尊水平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叙事性的信息使得被试因自由威胁所产生的心理逆反降低, 从而对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选择意愿降低。对于高自尊的个体, 在高自由威胁时更愿意选择与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 而对于低自尊的个体, 在高/低自由威胁情况下对规避群体关联的品牌的偏好无显著差异。本文探讨了自由威胁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 丰富了规避群体和品牌选择的研究; 验证了心理逆反在自由威胁与规避群体关联品牌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 深化了心理逆反理论。本文对企业在保留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 如何吸引外群体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考察了环境亮度对食品消费决策的影响,揭示了其发生的心理机制及边界。实验1和实验2发现环境亮度正向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这一效应的内在机制是因为明亮环境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食品安全感知,进而增加其对食品的支付意愿。对产品认证标签的检验进一步验证了安全感知的中介作用 (实验2)。结果表明,当食品具有认证标签时,食品安全感知无法中介环境亮度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