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吉扎西 《法音》2009,(2):I0001-I0004,F0003
  相似文献   

2.
3.
桑吉扎西 《法音》2006,(2):33-41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一、古格王朝的建立古格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18公里外的郎钦藏布…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09,(1):43-50
一、桑耶寺的兴建与建筑格局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38公里,距离扎囊县25公里,海拔3676米。它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佛法僧俱全的著名寺院,也是西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雅砻风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谢斌先生的《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艺术》,这本仅150多页的精美画册,为我打开了了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宝库的大门。我的心灵,也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被感染;我的魂魄,在一幅一幅的画面前被震撼了……一夏鲁寺步进西藏佛教的历  相似文献   

6.
“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 past is 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王丹炜 《法音》2013,(3):37-43,73,77
一、扎塘寺的历史沿革扎塘寺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城内,雅鲁藏布江南岸,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道场之一。该寺由后弘期鲁梅楚臣喜饶的再传弟子格西扎巴俄西所建。关于扎塘寺修建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有说初建于吐蕃时期,也有说兴建于11世纪前后。藏文史料《青史》记载:由(鲁梅派)全体敬仰的格西扎巴俄西所建扎塘寺,其庙堂特别殊胜。在他年届70岁时,岁次辛酉(宋元丰四年,1081年)为扎塘寺奠基,直  相似文献   

8.
白居寺建筑与壁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居寺措钦大殿建筑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西北端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四周山梁上以夯土砌以城墙,上设城垛和观敌台。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为中心,建筑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共有古巴、  相似文献   

9.
格桑群培  王丹炜 《法音》2007,(10):50-57
贡噶曲德寺位于西藏贡噶县先锋乡,距县城约五六公里,距拉萨约六十多公里。该寺又称多吉丹寺(意为"金刚座寺"),一般俗称贡噶寺,为前藏拉萨境内影响最大的萨迦派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藏阿里托林寺的建筑与壁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扎西 《法音》2009,(2):45-52
一、郎达玛灭法后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自吐蕃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二个世纪。这时期,苯教在传统的信仰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的诸多内容并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藏族历史的发展看,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看成是一个没有佛法的、黑暗的文化倒退时代。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却也是藏族历史文化再次走向复兴前的文化反思时代。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才能更加适应雪域吐蕃民众的需要?什么样的上师大德才能给信众带来身心上的抚慰和引导?使吐蕃时期带有贵族特权色彩信仰的佛教,真正走向民间并与广大的民众发生关系,使得佛教真正的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让信众真正得获佛法的智慧与喜悦。  相似文献   

11.
谢彬  桑吉 《法音》2005,(4):i001-i004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夏鲁寺的历史沿革和佛教艺术作一番梳理和探索,以飨《法音》读者。一、夏鲁寺的历史沿革(一)古相家族与夏鲁寺的缘起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甲措雄乡夏鲁村,距日喀则东南30公里。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夏鲁寺就座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与年楚河交汇处的下游地段———夏鲁河…  相似文献   

12.
前言:米拉日巴小传 米拉日巴(又译作密勒日巴)的生卒年代为1040年至1123年,俗名米拉日巴·脱巴噶,法名协巴多吉。他出生在西藏吉隆县境内,是藏传佛教史上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 米拉日巴的祖父和父亲都善经商,兼及农耕,在当地也颇有名望。米拉日巴七岁时父亲去世,临终前便托付他的伯父母照顾他们一家,但后来家产被伯父母所强占,米拉日巴和母亲、妹妹被赶出家门,过着极其艰难贫困的生活。米拉日巴十五岁时,母亲想为他娶亲,要求伯父母归还财产,结果财产没要到,反被伯父母痛打一顿。他母亲在盛怒之下,让儿子米拉日巴外出学习苯教咒术,来报伯父母夺产之仇。传说米拉日巴学成后放咒术使他伯父的房屋倒塌,压死了正在主持婚礼的伯父和他新婚的儿子,以及虐待过他们的三十多人。后来米拉日巴悔恨自己杀人造下罪孽。为了寻找消除自己罪孽的办法,他拜当时噶举派的创始人玛尔巴为师,学习佛法,以涤罪孽,寻求解脱。但是严厉的玛尔巴大师,一开始并不给米拉日巴传授佛法。  相似文献   

13.
张佳慧 《中国宗教》2022,(12):74-75
壁画是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佛教寺院(召)大多有绘制壁画的习惯,例如,呼和浩特的乌素图召、大召、席力图召,包头的美岱召、五当召等佛教寺院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以佛教画为主,包括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尊像图、传记画(本生图)等,还有重要历史人物、高僧的肖像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一、十八罗汉信仰在藏地的传播十八罗汉信仰何时传播到西藏?在藏传佛教史上一直有不同的争论,藏族学者们大多赞成藏传佛教后弘期,大约10世纪前后,十八罗汉信仰就开始在藏区流传。但一些汉族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传播的时间晚到明朝。其次,对十八罗汉信仰是直接从汉地传入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0,(8):I0001-I0004
约于公元六十七年东汉时,佛法传入我国,即获皇族护持,寺院随之崇兴,佛菩萨塑像及壁画艺术亦随之茁壮蓬勃。南方寺庙以壁画为主,北方则以石窟造像居多。  相似文献   

16.
1975年秋,我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几位同仁,赴新疆克孜尔石窟考察,第一次进入104窟后,当时是紧贴崖壁,手扶文管所同志控好的麻绳,慢慢蹭着通,过的。进入该窟,在券顶北侧壁上,看到一幅奇特的画面:在山峦围成的菱形格中部,佛交脚坐于方形高座上。佛头光的上方是花树宝盖。佛著右袒袈裟,头部和上身微右转、右臂前伸置于左肩处,右手姆指与食指相捻。左手半提,置于左膝上,佛的左侧.有一块近于椭圆形的白色,其上以土红色画出一团身而卧的小儿,头上乌发盖顶。另有一人团身倒悬,须发皆白,老态毕现。两者上下倒置,屈有互拖。这幅…  相似文献   

17.
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