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对《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对《管子》四篇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丁原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约成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汉志把它列为杂家。表面看来,《淮南子》与代表先秦齐稷下道家哲学思想的《管子》书中的《心术》上下、...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年)主持、众宾客集体撰写而成。这是继《吕氏春秋》之后,一部以道为主兼采众说的体系较完整的鸿篇巨制,对汉以后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仅就《淮南子》哲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列。由于刘安哲学是董仲舒哲学的对立面,所以也不得不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中国哲学史》2003,(1):116-119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 ,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比较含混的说法是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 ,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 ?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 ,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 ,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 ,共讲论道德 ,总统仁义 ,而著此书。”① 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 ,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 ,于是《淮南子…  相似文献   

4.
我在二十多年以前做过一点《淮南子》研究,然后搁置起来,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题目上。但我仍在关注这个方面的学术进展。这些年,相关《淮南子》研究的论文不断出现,而专著却很少。《淮南子》研究难度很大,要有新的开创很不容易。陈静的《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则可称为《淮南子》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它使《淮南子》研究步上一个新的台阶,把研究大大细化和深化了。首先,该书对《淮南子》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的考辨和清理,包括《淮南子》的文本、注释、版本系列、诸作者、淮南王身世…  相似文献   

5.
旧版《辞源》八仙条,说八仙为淮南八公。未言其姓名与籍贯。宋王应麟的《小学绀珠》有八公条,说淮南八公是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等八人,称为淮南八公。据此,此八人也就是汉时之八仙了。1989年第四期《中国道教》刊《道教中的八仙》一文也持此说,并将毛披误为毛被,现予以辨析。要了解淮南八公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汉淮南王刘安说起。汉淮南王刘安,《太平广记》说淮南王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其父死子安袭其封地为淮南即称淮南王。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并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并著书二十余篇,其中言神仙方术,论变化之道达万余言,  相似文献   

6.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八仙的原由何在?各种传说很不相同。“八仙”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牟融《理惑论》:“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这里“八仙之箓”中的“八仙”,系指列仙,“八仙之箓”即《列仙传》等类书。八仙的传说最早的有二,一、“淮南八仙”;二、“蜀中八仙”。东晋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安,好儒学方技,有八公往  相似文献   

7.
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人。他是齐国稷下学宫后期的著名先生,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汉书·艺文志》在儒家著录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今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辑有佚文。司马迁的《史记》有他的列传。鲁仲连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他身上表现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少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6日至17日,在淮南市召开了“《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安徽《淮南子》研究会主办。与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院校,共40余人,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围绕着《淮南子》一书的自然和谐思想、无为而治思想、道统礼法思想、文艺学说、音乐审美思想、自然科学思想,以及《淮南子》的校释与会考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五行思想的资料,通过分析排比这些资料,我们能够勾勒出《淮南子》阴阳五行的大致框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内容。同时,在五行思想上,《淮南子》与《管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等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论述《淮南子》中的五行思想,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中国的前夕,《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儒术独尊的前夕,两者相距约百余年,其间历史发生了若干变化,然而两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淮南子》的作者受到汉初谴秦空气的影响,书中无一字提到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但是,事实上刘安等人在编写《淮南子》时,却从《吕氏春秋》中吸取了大量的思想营养,可以说该书是以《吕氏春秋》为蓝本而写成的。在一定意义上,《淮南子》是《吕氏春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现,两书堪称为秦汉之际道家著作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1.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八仙”,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也许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汉于遗在《招隐士序》中说:“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词赋。”由此可见,上述八公(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  相似文献   

13.
刘晓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5-245,23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唐刘知几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广博的内容中蕴含有颇为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人与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早期交往有关中印之间海上交往的最早记载见诸于《前汉书》。该书记载了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二三年之间的历史。《前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自汉武帝(公元前一四○至八七年)以来,被称作“黄支”的国家就已经向中国朝廷进贡。而朝廷则向这个遥远的国家派遣了使者。黄支现已被学者们证实为建志(今康契普拉姆),位于南印度的东海岸。据记载,有一些属于  相似文献   

16.
戴黍 《现代哲学》2007,(2):86-91
《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晁错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论贵粟疏》是晁错在公元前168年向汉文帝上奏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他重农贵粟的政治主张。通过笺释解析发现,此文中的许多思想与观点均来自《管子》一书,体现了晁错对管子的接受与承袭,也可以看出法家学派的一脉相承以及管子在汉代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田文是田齐宣湣时代(公元前319—248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政治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招贤纳士,豢养食客三千人,一时有倾天下士的美名。田文倾天下士的手段不外乎诱之以利,待之以礼。《史记·孟尝君传》称,“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  相似文献   

19.
在帛书《衷》篇中,孔子以"禅让"思想解说《乾》卦用九之辞,表现出对"禅让"肯定、赞成的态度。根据宣扬禅让的《唐虞之道》《子羔》和《容成氏》等文献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及公元前316年发生的燕王哙"禅让"悲剧,可以推断儒家赞成"禅让"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盛行,至公元前316年左右陷入沉寂。《衷》篇既然记载孔子以"禅让"说解《易》,其当成书于儒家盛行、宣扬"禅让"说之时,而不会是质疑、反对的沉寂之时,由此可推断《衷》篇当成书于战国中期,其下限当在公元前316年左右。从《衷》篇另一部分材料的来源--《系辞》和《说卦》成书于战国早期看,其成书于战国中期的推断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王艳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8,(2):99-102
从对简本《文子》中运用的称谓用语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上限在齐平王时期。从对简本《文子》文本本身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的下限在秦前。从简本《文子》与甲本《老子》的对照中可以得知,其书是《老子》在政治上的运用发展。简本《文子》与《黄帝四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之间的关系是黄老学派兴盛的标志。而在齐平王和秦之间,《文子》已有两种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