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所写成。朱熹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故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此好?”“观七篇笔势如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述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是,《孟子》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管子》的研究中,言稷下黄老学派者有之,论齐法家者亦有之,唯不见稷下儒家。本文试从政治思想方面对《管子》中稷下儒家流派作一番探讨。一、行德政——“顺民心”的思想路线行“德政”、“顺民心”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路线。孔子讲“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孟轲讲“仁政”:“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德政”、“仁政”  相似文献   

3.
<正> 孟子是儒家的著名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之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受到学人的重视。自汉以来,注《孟》者,疏《孟》者,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以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宋朱熹《集注》、清焦循《正义》、近人杨伯峻《译注》为最著名者。这些注疏为研究孟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系统研究《孟子》的著作,古代之力作,恐怕只有清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但该书实是借《孟子》之字义,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建国40年来,全面研究《孟子》的专著,如同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仅有  相似文献   

4.
王生平先生的《旷世大儒———孟轲》 (以下简称《孟轲》 ,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 ,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孟子研究新著。著者把自己孟子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写形传神”的“思想传记” (第 3页 ) ,这不仅十分得当 ,而且也颇能体现著者的卓见特识。该书最引人瞩目之处 ,是在架构搭建、思想开掘等基本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从而使著者的孟子研究圆满地实现了“写形传神”的预期目的。《孟轲》第一个值得重视的基本方面在于 ,全书的结构安排和章节设置新颖别致 ,相当独特。著者把孟子自“私淑”孔子开始到超越孔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的圣殿里,孟子踞于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座席上,但如此显赫地位乃是被逐渐抬高起来的。《史记》以盈、苟合传,《汉书·艺文志邮《孟子》置于“诸子略”,可见秦汉学者只是将孟子当作有影响的大儒,视《孟子》为子书,而绝非以圣人圣典的眼光来仰视盘子其人其书。唐代韩愈始崇信孟子,他撰《原道》而以盘子为儒家“道统飞的摘传,又认为唯“读孟何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读苟》),将研读《孟子》作为入圣的木二法门。五代时的后蜀主孟籍命毋昭裔楷书包括《孟子》在内的“十一经”,宋太宗艾…  相似文献   

6.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一段批评子思、孟子的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在《...  相似文献   

7.
独具特色富有新意———评《亚圣智慧———孟子新论》郭墨兰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学大师,中国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最近,王其俊同志出版了他的孟子研究专著———《亚圣智慧———孟子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对孟子思想作了新的探讨。全书...  相似文献   

8.
孟子与五经     
孟子与五经,这里所论述的是指孟子与《诗》、《书》、《礼》、《乐》、《春秋》五经的关系,从中看出在孟子所处时代五经的面貌和他对五经的贡献。孟子为儒家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对五经是有相当贡献的。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相似文献   

9.
孟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和荀子皆可谓孔子身后儒门之巨擘,但同是以孔子之道的传承者自许,二者的分歧却是如此之大,以致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一文中痛诋孟子之学“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至宋儒苏轼则反其说而称:“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应诏集·荀卿论》)孟、荀之学,历来学人多有品评褒贬,然其…  相似文献   

10.
重视婚姻,是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男女居窒,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以下凡引自《孟子》,只注篇名)“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是把婚嫁和孝父、忠君都作为“人之大伦”来看待的。在婚姻问题上孟子主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下》)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又敢于推开这种成见,例如,在出现“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万章上》)的情况时,就可以不告而娶。只要符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孟子在中国古代被尊称为“至圣”、“亚圣”。记述他们言行的《论语》与《孟子》被编入《四书》,成了学童必读的教材和士人科举考试的必修科目。这两部书不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在中国所有古籍中是影响最大、最深和最广的名著。对它的评价,颇有分歧。褒之者把它们捧到天上,贬之者则把它们踩到脚下。究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价,探索孔孟之道的真谛,这是谭承耕的力作《<论语><盂子>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企图回答的主要问题。《研究》审视历史的角度比较新,也比较高,在众多同类著作相继问世的情况下而能出以新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管子学刊》1990年第1期发表了龚维英先生的《“民贵君轻”正解》一文(以下简称“龚文”)。该文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进行了“本义训释”。其观点,要而言之:“民”训“人”,“是原指人口”,“上古地旷人稀,蕃衍人口是各族的第一要务。此所以‘民为贵’也。”而“社稷”“是祀求生殖神保佑人丁兴旺,实远古生殖器崇拜之残余。”“次之”,那是因为“至孟轲时代,民智已开,生殖器崇拜早成仿佛依稀的远昔之事。”“表明孟轲虽亦重视人口的蕃育,但已知‘社稷’这些调调儿并非繁衍人丁的必要手段。”至于“君为轻”,龚文则认为其由来于孟轲重民、爱民的思想。对此,笔者不以为然。特提出商榷,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蒋海怒 《学海》2002,6(4):115-118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观念原型”在宗教神学、政治理念、人生追求方面均有表现。为了达到或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哲学非常重视人的能动性方面。这促使中国古代哲学提倡“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的实践人格。先秦儒家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往往对“圣人”发出赞叹 ,孔子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论语·泰伯》)《中庸》用内在超越的方式将此归结为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孟子用心性说将人道与天道联系起来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五行》篇研究的学术史检讨,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出发,依据郭店竹简出土后研究的新发展,可以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这一结论呼应了荀子的所谓“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诚与凿     
诚与凿两字作何解释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了《孟子》的两段文字就明白了。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朱熹注 :“此章言万物之理 ,具于吾身 ;体之而实 ,则道在我而乐有余 ;行之以恕 ,则私不容而仁可得。”朱注主观臆断之词有违孟子原意 ,甚至是背道而驰 ,不足信也。“诚”是客观事物 (万物 )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诚”谓“实其心之所识也” ,与笔者给“诚”下的定义基本一致。人们要想认识客观存在于我面前 (皆备于我 )的万物 ,就…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孟子》一书直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将其与诸经并列刻石,才始列为经书。到南宋,朱熹将其列入“四书”后,其地位更加提高。在此以前,《孟子》久夷于诸子。《汉书·艺文志》就将孟子列在“诸子略”中,视之为子书。但因孟子是“命世亚圣之大才”(赵歧《孟子题辞...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显学》在批判先秦儒学时,认为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把孟子和苟于分列为儒家不同派别,指出他们对孔学取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如果避开韩非对儒学的非难不论,而其对先秦儒学流变的分别,则是世所公认的。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苟子“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环,序列著数万言而卒”,他与“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的孟子存在巨大思想分歧,是自不待言的。然而,不仅如此,就是孔子、孟子这两位“至圣”和“亚圣”之间,思想上也有差异。对此,我们予以研究,是必定不会多余的。本文仅就孔子、孟子和苟子在义利…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与韩愈是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孟子素有“亚圣”之称,他对孔子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韩愈则是新儒学的中兴者。张清华先生在1993年4月20日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给韩愈以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唐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代巨儒,孟子与韩愈不仅“道统”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传授手段即论辩艺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一书中有“齐东野人”一语,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人。如朱熹《四书章句·孟子集注》说:“齐东,齐国之东鄙也”。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抵是指的莱国和他以东地带”,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也有学者把“野人”说成是  相似文献   

20.
孟子车非孟子考:思孟关系考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本文的新考,子思年九十二,生活在公元前504-403年之间,但这仍不能与孟子时代相接,而多种典籍中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的说法乃至有关子思、孟轲相见的记载又难以置疑。实际情况是:孟子虽然深受子思及其门人的影响,并与之构成思孟学派,但他既非受业于子思,亦非受业于子思门人。《子思子》、《孔丛子》等书所载的那位姓孟、名轲、字子车的儒者,并不是孟子,而是一位与孟子同姓名的子思弟子。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的说法皆由此衍生,有关孟子受业于子思门人的说法都是由思孟时不相值的事实和《史记》衍文的影响所导致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