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对诱惑     
杜纯 《思维与智慧》2001,(10):18-18
近日偶尔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不知道死后是去天堂好还是入地狱好。因此买了一些贵重的礼物去看望阎王,顺便问一问哪里好。于是阎王带着他到天堂和地狱转了一圈,由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2.
崔阎王命令皇协军从梯子上解下王兆喜,双脚蹬在王兆喜的肚子上,水从两头冒出来。不一会儿,王兆喜苏醒过来。两个皇协军把他扶起。“怎幺样?这个滋味好受吗?我看你还是说了好。”崔阎王狞笑着说。“你就是打死我也是这句话,她一家跟队伍走了。”王兆喜还是不慌不忙的说。崔阎王恨急,双手卡住他的脖子,王兆喜忍耐着,仍然不说。“好硬的骨头。”崔阎王喘了一口气,然后命令皇协军:“给我乱棍打死!”棍子象雨点一样打在王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则广为人知的笑话:从前,有个爱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马上“扑通”一声跪下,说:“阎王老爷,不是小人愿意低三下四,而是那些人喜欢让我吹捧、奉承。如果他们都能像您一样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那么我再怎样拍马,也没有用啊!”阎王听了这话句句入耳,龙颜大悦,  相似文献   

4.
近日,打开电视机,常见玉皇、狐仙、阎王、小鬼在活动.有人戏称,戏不够,鬼神凑.对此,观众啧有烦言.……  相似文献   

5.
郭朝华 《中国道教》2003,(3):43-43,48
笔者有幸曾于上世纪50年代时亲眼目睹上海城隍庙大出会,记得出巡的队伍中就有“四司”。后来作为上海黄浦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一员,对文史资料频繁接触,曾在美国《世界日报》发表《上海城隍庙四司考》(1996.3.26),现仅就此“四司”再作论述。据史载,过去每逢上元、中元、下元三节出现时,“四司”均由大轿抬着随上海城隍出巡,可见其地位的特殊。各地城隍庙内所供冥界管理系统,城隍上属有东岳大帝、阎王、玉皇大帝;下属有判官、拘魂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皂隶、土地等。“四司”似乎仅属上海城隍庙内特有的地方神,笔者发现它带有鲜明有上海色…  相似文献   

6.
正韩非子在《外储说》中讲了一个故事:管仲被鲁国人俘虏后,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决定迎管仲回国。名义上是向鲁君索求管仲回国受罚,实则是要任管仲为齐相。为了掩人耳目,管仲双手被绑缚着,从鲁国被押回齐国。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恰好在绮乌这个地方遇到一个边防官,于是管仲向他乞食。边防官跪着给管仲东西吃,并给他水  相似文献   

7.
《因果图鉴》是台湾信士江逸子所绘,反映十殿阎王及所属地狱的种种情状,旨在宣扬佛教因果轮回思想,以达到扬善惩恶的教化目的。该画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人物画造型特征,画面释文亦深刻翔实,是宗教内涵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8.
说“谎言”     
假如要给“谎言”下一个确切定义,恐怕也不太容易说清楚。例如,大人们经常这样教训孩子:“说谎的人要被地狱里的阎王割掉舌头!”而这句话本身肯定就是谎言。法国著名画家勃纳尔有一句名言:“许多小的谎言加起来就可以构成大的真实。”无论是现实生活,(据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星期说谎13次。)还是文学、绘画等等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正宋哲宗元祐年间,博学多才的苏东坡经考后受命为翰林学士,即为主管朝廷文权兼为皇帝的顾问,权力很大。然而,虽说苏东坡以刚正廉洁、不搞营私舞弊而著称,但也不乏跑官、要官、陪官、耍官、换官、拍官、买官、赖官、霸官等苦恼,尤其是一些亲朋故旧伸手托求提携更令他伤脑筋。一日,有一位过去相交很深的旧友上门,  相似文献   

10.
商代的巫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宗教、政治、历史、医学、音乐、天文、占卜等许多文化领域.商代存在着巫、官合一的现象,亦官亦巫是商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所以史家对之有"巫文化"之称.而商代社会的另一个社会特点恰恰是崇尚乐舞,商人以音乐与神鬼对话,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进而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因此,商代巫文化是与乐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凡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都该有德、讲德。然而,最为关键、格外紧要的是官德--做有德之官,讲做官之德。官德何以关键紧要且又格外:只因一个官字。官者,掌权率众之人也,哪怕芝麻大的官,也非一般老百姓。古来有训:“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而“大臣法,小臣廉……国之肥也”。今天说,就是宫之德直接关系着民气党风,国家的必衰,事业的成败,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孙权之子孙亮发现内侍刚刚从内库中取来的蜂蜜中有鼠屎,非常生气,当即召来管内库的官责问,内库官吓得磕头如捣蒜,连呼冤枉。孙亮耐心地问:“内侍向你求过蜂蜜吗?”内库官回答:“他以前向我求过蜜,我实在不敢给他。”孙亮又责问内侍,内侍大喊冤枉:“我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曾听到这样一则寓言,有一段时间,因为下地狱的人锐减了,阎罗王便紧急召集群鬼,商讨如何诱人下地狱。群鬼各抒己见。牛头提议说:“我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根本没有天堂!’”阎王考虑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4.
孔雁 《管子学刊》2011,(4):44-49
《韩非子》一书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用人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管理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人性自私论。韩非提倡君主善用人,不能事必躬亲。对人才要有合理的选拔标准和途径,尤其要有自己的决断力,能够根据下级的工作实绩进行选拔辩智且洁修的人才。他主张使法择人,基层选拔,袭节而进,逐级晋升,提拔实用性人才。还要摒弃人情,任人唯贤,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拔的前提,并且提倡内部提拔。在用人原则上,他强调"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一职不设二官,用人不疑,用人所长,并且指出作为管理者的君主无需有所长。  相似文献   

15.
正黃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相似文献   

16.
追求良善     
沈承恩 《天风》2006,(15):2-3
一个少年财主向耶稣提出了一个“良善”的问题。这少年财主虽然离开了主耶稣,与永生无缘,他还是有一些耶稣看为可爱之处。第一,他谦卑,不耻下问。耶稣在当时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穷教师,而他是财主,是一个官,又年轻,但他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向耶稣跪下问永生之道。第二,他追求,他已经相当努  相似文献   

17.
装修房子时,一方是主人,一方是装修队。主人是“官“,装修队是“兵“。“兵“需要得到“官“的指挥,才能乒乒乓乓干起来。“兵“肯定是内行,不然也不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到建瓯,印象最深的不是朝凿暮合的白鹤山,而是喝完茶后必须要先拜见十殿阎王才能上的厕所、东岳庙前烟雾缭绕的垃圾场,还有董道爷的酒。8个多小时的高铁,到建瓯站已星星闪烁,餐厅的灯不算太亮,柔光暖色和着热气、菜香,隐约看到矮胖玻璃器的茶黄色。我从不喝酒,一是学  相似文献   

19.
赣南是净明道的重要传播地区,许逊信仰是赣南客家人宗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寿官作为赣南客家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赣州18个县市中有广泛分布,其中位于葛坳镇的黄屋乾万寿宫是香火最旺的一座。本文以黄屋乾万寿官为重点考察对象,综合调查周边分布的其他万寿官,初步介绍万寿官在赣南地区的现实状况,简要分析赣南客家的许真君信仰。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东传的过程中逐渐汉化,经数百年的演变,由最初以地藏菩萨为中心十王为辅的图式逐渐转化为十位独立的官吏审判图式,这种以十殿阎王为主的图式,浸入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僚府衙的权阶色彩。东岳大帝管辖的司职图像系统便借鉴了佛教的十王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