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物参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动物部队是古今中外武装力量的一个特别“兵种”,具有不可轻视的特殊战斗力。动物“部队”的娴熟运用,闪烁着人类兵家智谋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主对诺厄说:“你要由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中,各带一对,即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与你一同生活,各种飞鸟,各种牲畜,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皆取一对与你进去,得以保存生命。”(创6:19、20)在洪水到来之前,主为何要诺厄保护动物的生命,要每种公母配对进入,使之继续繁殖,不至灭绝呢?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天主创造的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动物是构成世界自然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动物和人类构成紧密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原始社会,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紧靠人类的一环,人类的衣食基本取之于动物(还有野…  相似文献   

3.
所有宗教在道德方面都提倡善待动物,因为动物也是真主的创造,人类有义务照顾它们。伊斯兰认为动物表现了真主超绝万物,体现了真主的  相似文献   

4.
李仁杰 《哲学动态》2022,(12):104-113
动物权利论认为动物拥有权利,因此人类有道德义务回应动物的权利。但权利论缺乏足够的依据支撑自己。李剑等人的“弱权利论”没能很好地论证动物为何拥有权利,雷根等人的“强权利论”则过于极端地主张动物与人类的道德权利平等。实际上,不必依赖对动物权利的证成,人类也有道德的理由保护动物。从行为者美德出发提供道德规范的美德伦理学,能为动物伦理学的工作带来许多有益启发。借助“距离相对主义”和“人类物种身份”的思想,动物美德论能够回应它所可能面临的道德相对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与西北穆斯林余振贵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为了纪念人类战争史上的这一奇迹,本刊特约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文中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西北穆斯林聚居地区时,穆斯林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和红军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族政...  相似文献   

6.
林南 《思维与智慧》2004,(11):45-45
人类往往对自己的仇人有着强烈的报复心,许多动物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8.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天,余先生与张、李两位研究生谈论思维和语言的起源问题,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张:余先生,现今的科学发展使人与动物的界限似乎比以前更加模糊了。人类有思维,许多动物也有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人类有语言,一些西方科学家断言野生黑猩猩中间也存在着语言学家所定义的真正的语言。而教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幼仔说话的科学实验还证明,这些动物能够掌握人类的手势语或其他有形语言符号,可学到350—650个单词,并能与人类交谈,其智力可达到人类学龄前儿童的水平。这些情况是不是说明,在思维和语言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体是美和丑、人性与兽性、心理性和生理性、审美主义和动物主义、审美的人的自我和动物的人的自我的对立斗争与矛盾统一.关于人类应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或者历史文化名人等,都作了两种本质不同的对立斗争的解读和回答一种是动物主义的弱肉强食论,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和谐发展论.所谓"审美主义"(也称人性主义),是一种拯救人类与拯救教育的地球村人们的最高理论,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的最高理论,也是人类为了快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理论.只有信仰审美主义.才能战胜动物主义,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美的人类新世界.  相似文献   

11.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上天,揭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也再次证明了:科学——是照亮人类前程的明灯。 认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对于低级动物也是必要的生存手段。人类,更是把这种必要的生存手段提高到能追逐自己想像的程度。人类认识世界的道路曲折多弯,科学,是人类达到正确认识的路标和向导。  相似文献   

12.
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产生与以后的发展变化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知道,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生产根本不同的一点是它能制造和运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不仅把人类从动物界中彻底地分离出来,而且也最早地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的春季,整个亚洲,乃至全球都在非典及禽流感等各种传染病的威胁之中度过,春天不再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而是人类严防死守,全民动员,顽强地与传染病抗争的气氛.不少资料显示2003年横行一时的"非典"也是来源于动物.目前禽流感肆虐,疫情在我国多个省市蔓延开来,再一次警示我们,必须关注动物疫源疾病,处理好人类与各种动物的关系,保持好生态平衡,人类要想生存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学会和身边的动物打交道.  相似文献   

14.
赫斯特豪斯以当代西方复兴的德性伦理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提出人类保护动物的根本原因不是源自物种平等观和动物内在价值论,而是因为它显示了人类的德性。德性是人类兴旺繁荣的重要保证,行动者要像有德者在同样情境中依其品格会做的那般行动。从德性伦理的视角论证动物保护,使得赫斯特豪斯发展出了完全不同于辛格和雷根的由外在到内在以及由客体到主体的思路,也显示了德性伦理进入应用伦理问题讨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食色,性也。”性活动与饮食、睡眠一样,都是比较高等的动物之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生理本能。通过性活动的生殖功能,物种得以延续,而人类的种族同样也得到了繁衍,人类社会也才得以绵延和发展。但是,人类性活动的特征已经与其他动物有了非常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受到社会化过程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个体的生殖活动,而是在人类繁衍本能所驱动下的一种复杂的、带有强烈心理色彩的、具有多种社会效应和社会功能的人类的基本活动。也就是说,人类的性活动已不单纯是为了生殖和繁衍后代为目的动物性的本能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与动物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价值秩序、人类与动物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三个角度可以厘清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关系的基础;以目的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结果正当性作为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评价标准,能够为人类利用动物提供道德正当性辩护;以人类生存原则、人类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作为动物利用的伦理边界,可以为动物利用的实践提供明确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 问题的提出 自省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哲学思考得以可能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儒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动物生态伦理思想。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人轻畜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智慧是其形上根据,人类价值高于自然物的价值是其内在价值尺度,人类爱护生命的恻隐之心是其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今时代,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或者技术,其最终表现,乃是一种知识。科学是关于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知识,技术是人如何作用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总之,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及其成果。 人类要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的本性。连动物为了生存都要认识自己所生舌的世界,何况人类。并且人类从不满足于已  相似文献   

20.
"谁之权利?能否利用?",这是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动物利用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观两大理论阵营的争论焦点。本文试图在厘清动物权利与动物利用理论源流与纷争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动物利用方面的共识,以整体生态观构建动物利用的伦理基础,并以此为基本立场和理论逻辑,提出考量动物权利与动物利用的三个基本原则: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平衡,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的双重考量,现实需要与理想诉求的适度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