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苏联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其发展虽迟于西方一些国家,但基础并不薄弱,它有良好的研究传统,有对语言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还有自己的语言学理论,即功能理论和其他理论。六十年代后半期以来苏联连续出版了一些颇有影响的著作。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理论和实验结果。1966年苏联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在莫斯科举行了首次跨学科的专题讨论会,介绍苏联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在这次讨论会上报告的将近30篇论文反映了苏联心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后期起到八十年代,苏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热潮,有关科学文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过去有长足的进步,促成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的主要动力。现代科学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课题、哲学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回答。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提出打破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深入挖掘列宁哲学遗产的重大任务。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斯大林认为,全体苏联人民“在道义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957年以后,我国有些人对斯大林的上述看法,全盘加以否定,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今天看来,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是有错误的。但他的错误不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我曾在苏联列宁格勒学习了五年。1985年9月至1986年9月,我有幸第二次去苏联学习。在这一年里,我不仅见到了五十年代的苏联老师和同学,还新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利用各种可能条件,较广泛地接触了苏联心理学同行,了解苏联各个领域的情况。通过一年的学习、访问,我对苏联心理学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仅就苏联心理学近廿多年来的进展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愿与同行们讨论。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已出版了六卷本《哲学史》头五卷;这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巨大集体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参加编纂这一著作的有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的哲学家,社会主义阵营其他一些国家的学者以及来自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杂志(见《共产党人》,1958年,第9期)曾对《哲学史》头两卷进行过具体分析。本篇评论探讨的第三、四、五卷,包括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于理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劳动人民怀着无比喜悅和兴奋的心情庆祝偉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谇熳U庖还廨x的节日的时候,回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已获得的新的巨大成就,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正义事业有了新的进展,我們为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世界上的新的胜利而欢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創了人类历史的新紀元,它从权本上动摇了資本主义的世界統治,开辟了无产阶級革命的新时代——从資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  相似文献   

8.
三、美国反社会主义活动中的宗教因素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有近80年是以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斗争为主体的,而在那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心理科学进展》1983,1(2):10-15
苏联心理科学,从十月革命以来,就被列入新的社会制度的结构中去了。苏联心理科学在苏联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从革命后的最初年代开始,苏联心理科学就开展了新的社会主义个性类型的研究。同样重要的是,苏联心理学是在新的社会关系逢勃发展的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苏联心理学的观点,在推翻过去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供养着唯心主义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3,16(1):39-48
苏联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加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了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十月革命到现在,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必要进行一番评介。据苏联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Д.В.艾利康宁~[1],包若维奇~[2],В.В.达维多夫~[3][4])等人的意见,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年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末;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本文即参考这种划分方法,根据所能掌握的资料,对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在地球上冒了出来。在1917年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经历了十年多抵御外国侵略和国内战争,从1928年才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它仅仅用了13年多一点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建成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强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准备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经济也形成了它的体系。苏联和东欧国家在1949年就组成了它们的经济共同体———经济互助委员会,并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在二次大战后的半个世…  相似文献   

13.
苏联历史理论视野中的价值及其问题的生成、发展和终结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立论、70年代的价值定论和80年代的价值嬗变三个阶段。价值问题自身发展的脉络与苏联社会的发展演进同向共生,见证了社会主义苏联向资本主义俄罗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917年资本主义在俄国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所需条件,但是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布尔什维克从俄国实际出发,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曾经对苏联的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技术有了革命性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最重要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要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出相应改变,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历史合理性。发动改革告别斯大林模式是必然的,以什么方式告别具有偶然性,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新科技革命没有终结社会主义,相反,它为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苏联较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博布罗夫的文学活动始于1913年,至20年代后半期沉默。1934车被流放,战前返回莫斯科,战时又补疏散至后方。其间他创作与翻译的作品均未能够发表,直至1943年在爱伦堡的“一序”之下才得以发表译作《罗兰之歌》,从此在苏联又声名重振,并在文学批评界产生较大影响。其命运与爱伦堡有许多关联,因后者的出现才使其最终在苏联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从五十年代以来,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于1977年10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城召开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国际伦理学会议,大会的议题是“社会主义和个人的道德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等国的学者和高等院校教师近百人。会上讨论了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了有关新人形成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本领域:一、社会主义的个人道德发展;二、经济和道德;三、伦理学的方法论问题。Э.哈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致开幕词。他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苏联曾有过争论。苏联十月革命后,马尔提出:“语言是上层建筑”,“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有阶级性的”。对于这一观点,五十年代初,斯大林曾作过批判,并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也将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这是极为正确的,这就肯定了语言的社会性;同时也极为正确  相似文献   

19.
苏联普通心理学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在五十年代,建立了以马列主义哲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新体系。这个体系,经过六十年代的努力,到七十年代又有了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之大,凡是翻阅一下苏联七十年代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的人,都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当今,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无论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或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下面我试从三个方面评述这些变化,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文化现代化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修正主义、改良主义往往认为,因为农民数量较多,东方国家只能效仿西欧的现代社会发展,走资本主义道路。列宁则认为,东方国家的现代社会发展,唯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够真正保障俄国农民的利益,塑造、引导、提升俄国农民的文化,进一步促进俄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列宁认为,农民的文化现代化关涉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存亡,必须在经济基础、党的领导和社会政策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提升农民文化,才能在社会主义政权的领导下"成为现代",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