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解制度是我囤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争议,提高办棠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现代以来,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简化诉讼程序,减轻司法负担,建立非诉解决纠纷机制。本文就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加以客观分析,与其他国家相应制度比较,提出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2.
伪害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赔偿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个问题,对打击伤害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在经济上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对如何审理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只有两条原则性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  相似文献   

3.
民事再审程序发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依法可通过人民法院依职权提出、当事人申请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这三种机制发动 ,但由于法律上对于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无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这将诱发民事审判权对民事处分权的不当干预和随意执法 ,背离既判力理论关于确定终局裁判应有形式的拘束力的要求并损及法院威信 ;将当事人“有新的证据 ,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规定为申请再审的法定条件不符合民事举证责任理论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原则 ;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而提起再审的法律规定在程度制度设计上过于粗略 ,造成法律实践运作中检察权与审判权制衡上的困难 ,也使民事抗诉的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制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唐力  谷佳杰 《学海》2015,(4):163-171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呈现出"检审一体化"的现象。从立法发展来看,民事检察监督从"概括监督"、到"具体有限监督"、再到"强化监督",对我国司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当在尊重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起到例外性的监督作用。然而,从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来看,检察监督权的边界存在监督对象扩大化、监督范围无限制与监督程序"超职权"的弊端,且检察监督程序在证据调查权与听证程序的设置上具有"诉讼化"的倾向。只有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边界,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晓 《学海》2007,1(4):187-190
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由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侵害民事公益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侵害民事公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有对民事公益进行保护的规定,但是,维护公益的力度十分不到位.而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恰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管辖权看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辖权是诉讼的基础,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医疗纠纷诉讼应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医疗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由于部分司法界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不当管辖,影响医疗争议案件的公正判决,司法界在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应该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不顾原则、不要正义来和谐。  相似文献   

7.
管辖权是诉讼的基础,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医疗纠纷诉讼应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医疗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由于部分司法界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不当管辖,影响医疗争议案件的公正判决,司法界在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应该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不顾原则、不要正义来和谐.  相似文献   

8.
陈爱蓓 《学海》2006,(2):103-108
股东衍生诉讼是现代西方公司法中公司经营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股东权利平等的先进理念。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一种合理的制度设计加以引进,有利于解决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权利滥用等问题。本文在研究股东衍生诉讼的代价和效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诉讼担当中的当事人权益保护、股东行使衍生诉权的障碍等问题,并对当事人、诉讼驳回、诉讼时效等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声高  钭晓东 《学海》2022,(4):70-79
建设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备涉海纠纷化解规则的立法支撑。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中虽已确立,但是鉴于涉海侵权时空的特殊性,在涉海纠纷化解最为关键的证明环节,仍然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难以契合司法适用的难题。因此,有必要从立法适用、侵权性质和规则适用三个维度识别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以海洋环境侵权“二阶性”的时间逻辑来分层适用证明责任,并以层次化的证明责任分配主体来设定比例降格的证明标准,实现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证券商的法律地位马其家在证券的发行与转让过程中,证券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没有证券商也就无所谓证券市场,也无所谓证券业。明确证券商在法律上的地位,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整个证券业的健康发展。证券商是指依法从事证券的承销、自营买卖及代理买卖等...  相似文献   

11.
孙蕾 《学海》2014,(4):165-171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法国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制度,为德日国家所无。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既判力理论在上述国家存在差异。我国为遏制所谓的"虚假诉讼"现象而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该制度。要使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一定的制度空间,则应当使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相脱离,同时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大致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来重新型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空间,以理清其与再审之诉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12.
马平 《学海》2002,(2):89-91
国家行政赔偿制度 ,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成为我国建立行政责任机制的法律基石。我国的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建立比较迟 ,且赔偿范围的设定比较窄 ,赔偿标准的制度比较低 ,尤其是对精神损害没有规定金钱赔偿。这极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并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赔偿司法实践的进程。本文认为我国的国家行政赔偿制度急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民事上诉权在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有着较为一致的法理基础和相异的分配模式.应当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现存的民事上诉权的分配模式,确立对裁定与判决的民事上诉权的不同程序规则,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实行一次分配与有条件的二次分配相结合的程序规则;确立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行使的"越级上诉"规则,确立上诉审判决不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投资者心理特质与心理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剑清 《心理科学》2004,27(3):729-730
由于证券投资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深入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特质与心理分类,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促使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我国投资者的心理特质差异可以从果断冒险、轻松乐观、理智冷静、犹豫依赖、耐心谨慎这五个因素进行分析;投资者可分为冷静保守型、冒险型与乐观保守型三类。  相似文献   

15.
杨红梅 《学海》2023,(6):180-190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有优位性,可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环境刑事案件的酌定从宽情节以保障其优位性的有效落实;在程序层面,基于当前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民事实现路径为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应当在“刑主民辅”的司法背景下,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衔接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在实体层面,应当把扩大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其从宽幅度;在程序衔接层面,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并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再审中主要存在诉权保障与防止滥诉的冲突,有错必纠与维护生效裁判终局性的冲突,以及检察监督与法院审判独立的冲突,究其根源,在于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不明,再审程序中权利(权力)配置不当,以及再审程序设置不够完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做了适当调整,但总体上仍属"审判监督"定位不变前提下的细微修补.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将民事再审的功能明确定位为特殊复审救济程序,合理调整再审程序中的权利(权力)配置,并进一步强化对当事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陆剑清 《心理科学》2003,26(6):1140-1141
1 引言1 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 ,截止 2 0 0 1年 6月 ,中国股民总数已突破 6 0 0 0万 ,证券投资正日益成为当代中国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广大股民的投资行为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因而深入分析心理因素对于成功投资的影响 ,对于推动我国股民投资心理的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 ,面对日趋成熟的证券市场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他应具备何种心理素质 ,正日益成为投资心理学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1 2 关于成功投资者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心理学中所谓素质是指人生而具有的、带有遗…  相似文献   

18.
强制律师代理是律师代理的特殊形式,德国等国将其确立在民事诉讼法中,从而形成了强制律师代理制度。从表面上看其似乎背离了私权自治的理念,但由于其适应了现代诉讼程序发展的需要,适应了程序价值发挥之需要,因而对于现代法治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有必要在对其进行完善的基础之上予以引进,发挥其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吕银 《学海》2002,1(5):42-48
民事反诈欺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是表意人受诈欺而为意思表示 ,法律如何确定其构成要件和法定后果。各国学理、立法和判例所采取的具体规则是不一样的 ,我国应当适应世界反诈欺制度的发展趋势 ,完善其具体规则。我国学界与实务界之所以对消费者保护法上“欺诈行为”的理解与适用出现偏差 ,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民事反诈欺制度的准确内涵。事实上 ,只要经营者具备诈欺和诈欺故意两要素 ,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即可构成 ,至于消费者是否被诈欺在所不问  相似文献   

20.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各国的民事诉讼法对此问题都有规定.但是,由于各国文化传统、诉讼理念的差异,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各不相同.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立法观念陈旧,技术落后,而且存在法律盲区,没有体现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精神;实践中缺席审判制度的运作也处于混乱状态,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极为不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缺席审判规范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