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城洞天考     
正洞天福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道教生态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它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原先没有进入序列的一些道教名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二是由于历史久远和古人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有些早先列入道教典籍的洞天福地其具体位置已难以考察,十大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西城洞天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时至今日,道教界仍保留着自然和谐建设洞天福地的传统。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如何应对人类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大气污染、自然破坏,既是生态文明的大课题,也是保护洞天福地这种样板的重要课题。洞天福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清、幽二字道教的洞天福地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中国古人往往向往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宜居的宫阙洞府,并在那里修炼仙道,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他们想象仙境可以在天上,可以在海外,最后又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于是,洞天福地就  相似文献   

3.
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地理学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笫一,创教布道的需要。笫二,神仙信仰的必须。第三,修道成真的基础。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中包含着先秦神仙家、秦汉方仙道及后来的道士们的上千年的实践经验、研究心得及科学成果。故从东汉张陵开创道教二十四治,到魏晋时期洞天福地说的问世,道教中人即十分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观察研究,从而构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道教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灵山崇拜,源于上古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崇拜.道教从思想渊源上接受了山神崇拜,灵山崇拜随道教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此外,道教灵山崇拜的盛行,还是洞天福地说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教仙境说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论文主要揭示道教的神仙境界说 ,特别是洞天福地理论与传统仙境说的重大区别 ,以及这种仙境说对道教理论的影响 ,以及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道教中,"洞天"指通天的洞府,居之修道可成天仙;"福地"为驻地的福祉,居之度世可成地仙。洞天福地观念早在六朝时期已经形成,成书于东晋的《道迹经》和南朝的《真诰》均有洞天和福地的记载,原本为道教虚拟的仙境,实际成了道教修道安养的祥和世界,洞天福地理论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人居文化和福地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深远。当今,对洞天福  相似文献   

8.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贯穿道教文化发展过程的主线.而汉代仙风极盛,其神仙信仰在文学艺术活动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汉乐府游仙诗的创作.汉乐府分为贵族乐府、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三类.这三类作品中都有描写求仙问药、长生至乐的诗歌,充分体现出汉代社会神仙信仰的盛行以及前道教、道教一脉在秦至汉末时期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9.
洞悉道教文化,先要见识道教那神奇的“洞天福天”。 在我国的名山大川中,秀蔽着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它们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著称于世,成为历代文人道士、香客游人争相履足的神奇之地。 “洞天福地”,道教称之为神仙真人的居住之所。在那里,飘忽着一个庞杂的“仙真”世界。上至天帝,下到民间俗神,还有历代帝王加封的真人,无不在“洞天福地”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11日至13日,2016“崂山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道教圣地——青岛崂山太清宫举行.会议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山东省道教协会协办,青岛市道教协会、崂山太清宫承办,共提交论文40余篇.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主要议题有:《道德经》的当代诠释、道教洞天福地与环境保护、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道教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屋山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远不及五岳,在道教仙境洞天福地中却雄踞榜首。究其原因,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洞天福地系统的确立者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修道于王屋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屋山第一洞天地位的形成与两晋中原士族及文化的南迁密切相关,更直接源于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及其师傅清虚真人王褒与此山非同寻常的关系。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反映了东晋南朝的一段独特社会文化史,同时也隐含着南迁士族深深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2.
道教信仰中的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纯阳帝君等神灵,在庞大的道教神仙谱系及国家祀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元代道教史籍中也是重点记述的对象.对他们进行深人研究,不但对厘清道教神系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官方与道教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冯鹤 《中国道教》2013,(1):28-29
星斗崇拜是中华文化古老的传统,《史记·天官书》载:"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在古代是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而道教对之进行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星斗信仰体系. 2012年12月27-28日,道教与星斗信仰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纯阳观召开.研讨会由广州市道教协会与香港道教学院共同举办,以"研讨星斗文化,共弘华人信仰"为主题,是道教界、学术界首次以星斗信仰为主题开展的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信仰体系,道教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其中,道教思想史研究是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浙江处州一带的洞天福地所蕴涵的道教文化对刘基的熏陶,老庄、道教学说对刘基思想体系生成的影响,刘基与仙客羽士的交游情况等三个方面来详细考论刘基与道家、道教之间的关系,兼论其亦道亦儒、归本儒宗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6.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教信仰的一大特点。早在道教还未形成有形的宗教形式之前,在汉民族中,就已广泛地流传着神仙之说。道教继承了这种神仙思想,并将其进一步系统化,变成道教独有的神仙信仰体系,从而产生了反映这种神仙信仰的道教造像艺术和建筑艺术。这些精湛的造像艺术和规模宏伟的建筑,一直是中华氏族文化这座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为世人所赞叹。道教神仙信仰与造像艺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孙杨 《中国宗教》2022,(3):72-73
道教作为历史悠久的本土宗教,有着广泛的影响,历代以来,道教的洞天福地、宫观文物等成为名山胜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道教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教建筑景观作为道教文化传承的外在体现,在景观营建中始终贯穿生态思想,顺应自然规律,任万物自然而动、自生自长,而人与万物为一,相辅相成,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从汉代的民间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与民间信仰从来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针对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道教对其具体态度也有不同。历史上的道教参与过禁淫祀,对民间信仰中那些个被认为是不正、不雅的神祀作过清理,或者在自己的科仪中表明对之批评、否定的态度。不过从总的方面来看,她对历代的民间信仰对象是收容的多,在收容中有所改造。研究历史上道教改造民间信仰的做法,不仅对厘清道教神谱的变化发展,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处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20.
深沉的历史感──道教景观观赏价值的重要内涵丁晓红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有着一千八百年悠久历史的宗教,在国内曾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历代以来,道教的洞天福地、宫观文物等成了名山胜境,道侣期荫仙风栖止于此,游人仰慕名胜寻迹而至。道教景观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