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2月8日,我国著名高僧、佛学教育家遍能和尚在四川乐山圆寂,金炉香冷,智月潜辉,我们虽与法师只有一面之缘,但法师的慈祥风范却难以忘怀,法师的音容宛在;法师的慈悲开示恍若昨天。去年9月份,我们“中国黄河电视台佛教文化艺术中心”一行五人,在拍摄完《佛教圣地──五台山》电视系列片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筹备拍摄《佛教圣地──峨眉山》电视系列片。在与当地宗教、文化部门的几次座谈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拍摄峨眉山圣地,一定要好好采访峨眉山佛教老人──遍能大和尚。我们通过有关方面与老法师取得联系,蒙他…  相似文献   

2.
作为乐山的核心城市公园,新世纪广场一直占据乐山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板块。它集城市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城市绿肺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市民和游客的重要游憩空间,其游憩设施齐全,景点布置合理,既透射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更具有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在整个西南片区的城市广场建设中一直发挥着样板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四日,四川乐山行政公署宗教事务处组织全区宗教界代表四十余人,学习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交流爱国爱教、搞好寺庙教堂管理,为四化服务的经验。会上,省、县卫生先进单位峨眉山万年寺食堂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经验,乐山乌尤寺寺庙管理的经验,眉山县麻衣院尼众承包土地夺得好收成(去年水稻亩产达千斤)的经验等,都受到与会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24-25日,由峨眉山佛教协会主办,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讲堂"隆重举行"历代祖师与峨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佛学机构的高僧大德与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普贤精神、峨眉  相似文献   

5.
简讯一束     
常正 《法音》2009,(6):60-60
5月20日.“我心中的峨眉山”演讲比赛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讲堂举行。来自四川峨眉山佛学院男众班、女众班以及行愿文化部的13位学僧、职工参加了比赛,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全体师生及部分僧职员工百余人观看了比赛。  相似文献   

6.
永寿法师释永寿法师,四川富顺县城关镇人。1963年12月11日生,1982年10月26日于峨眉山出家。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乐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四川峨眉山佛学院院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乐山市政协常委会委员、峨眉山市政协副主席、峨眉山市报国寺住持。认识永寿法师,是1992年在四川峨眉山召开的“峨眉山与巴蜀佛教讨论会”上,那时永寿法师刚刚担任了峨眉山佛教协会的副会长,我因办会住在报国寺里,同时又受命编辑会议论文集,故在寺里小住一段时间。永寿法师就住在我旁边的屋里,夜晚来临,寺院…  相似文献   

7.
应我会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率领日中文化交流佛教文化考察团一行六人,干1983年11月15日至23日访问了我国,在北京、四川大足、成都、乐山、峨眉山等地考察佛教文物古迹。镰田博士是日本著名的中国佛教史专家,又是知名的中日友好人士。十六日晚问,他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欢迎宴会上说:“日中友好交流如同滚滚的长江,永远永远流向未来。”目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9,(6)
本刊讯5月20日,我心中的峨眉山演讲比赛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讲堂举行。来自四川峨眉山佛学院男众班、女众班以及行愿文化部的13位  相似文献   

9.
一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一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起源于殷商时期。《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此中的"巴渝舞"就是峨眉武术的最早记载。战国时司徒玄空(后人称"白猿道人")被尊为峨眉武术的始祖,他模仿峨眉山间猿猴的动作创制"峨眉通臂拳",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相似文献   

10.
简讯一束     
《法音》2006,(3)
▲四川省乐山凌云寺(又名乐山大佛寺)于2005年12月由乐山市佛教协会派四川省佛协副秘书长、乐山市佛协副会长、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照观法师等进驻,今年春节开始恢复宗教活动。凌云寺创建于唐初,历来香火鼎盛。文革中僧人被迫离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200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凌云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雷建全)▲2006年春节前夕,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区36座寺院103名代表出席会议。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市佛教协会会长常明法师莅会祝贺。会议选举宽旭法师为会长,宽池…  相似文献   

11.
甘来 《法音》1994,(11)
本刊讯峨眉山佛学院,成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当时任四川省佛教会会长的峨眉山僧人圣款大和尚,为了提高峨眉山僧人素质,于万年寺创办了峨眉山佛学院,万年寺方丈果耀任第一任院长,以后迁入了伏虎寺,解放后因故停办。1991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国佛协“上海汉传佛教教育座谈会”的精神,由遍能老法师和宽明会长等倡议,重新恢复了“峨眉山佛学院”的建制。三年多来,该院向乐山地区特别是峨眉山输送了一大批寺庙管理人才。九月十二日上午,在报国寺举行了盛大的茶话会,热烈庆祝我国第十个教师节。宽明会长和永寿、通孝、普全副会长等均莅…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29日,四川天主教乐山教区雷世银晋牧盛典在乐山峨眉山市拆楼坎天主教堂隆重举行。祝圣仪式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主教团副主席房兴耀主教主礼,主教团副主席方建平主教、李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6,(1)
本刊讯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亲临蛾眉山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妥善解决了峨眉山重点寺庙移交中存在的问题,受到广大僧众的欢迎。四川峨眉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每年来峨眉山进香旅游的中外宾客达一百二十万人以上。过去,  相似文献   

14.
五月的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春的欢乐。五月下旬我们因工作到了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下榻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 峨眉山是邛崃山脉的余脉,介于凉山和邛崃之间,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陲,距峨眉山市城南约12华里。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在川西南坝上,孑然独立,气宇轩昂,耸立天际。“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唐代大诗人李白用这两句诗来描写峨眉山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枝奇葩。佛教传入蜀地,始于东晋,至唐宋时期已臻鼎盛。史载仅成都就有寺院数十座,如大圣慈寺听高僧知玄讲经的“黑白众日计万许人”,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寺内壁画达31000米。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印刷术刻造的佛教大藏经——“开宝藏”也在成都完成。盛行巴蜀大地的佛教文化,还孕育出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等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珍品,丰富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十世纪后,四川境内藏区开始流行藏传佛教,出现了集藏民族文  相似文献   

16.
尚止 《法音》2001,(10):39-39
本刊讯原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现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峨眉山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乐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宽明法师,于2001年9月11日凌晨4时在峨眉山报国寺示寂,世寿77岁,戒腊58夏。宽明法师俗名叶树藩,四川洪雅县人,生于1924年11月。1936年于峨眉山接引殿礼演化和尚披剃,法名宽明,法号空相。1943年在成都昭觉寺受具足戒。宽明法师一生爱国爱教,奉公守法,一心从事弘法利生事业。特别是1986年5月至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佛教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位于四川西部,是一重要的佛教圣地。每年前去朝山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因之有着重要影响。峨眉山与佛教有着甚深的因缘,山以佛教而扬名,佛教赖山而传播,两者相辅相存,同享誉于世。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等角度来讨论峨眉山佛教及其文化,试述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谬误之处,祈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法音》2009,(1):55-56
本刊讯2008年12月14日,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峨眉山佛教协会承办的"峨眉山大佛禅院开光法会暨落成庆典"在大佛禅院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重庆  相似文献   

19.
铂净 《法音》2013,(1):25-29
峨眉山佛教自"文革"以后,经历了复兴、高潮的阶段,大佛禅院的建成开光,堪称峨眉山佛教的转折点。十多年前,笔者与永寿法师在一大片荒地上转绕,聆听法师对未来的设想,并最终定下大佛禅院纳入整个峨眉山修学体系的规划——将整座峨眉山视为普贤菩萨的金身,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乘菩萨精神为指针,对这一  相似文献   

20.
正乐山市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为抓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宗教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常态化;积极将各教和谐理念融入创建工作,实现了各宗教管理有序、内部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乐山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乐山宗教历史悠久,五大宗教齐全,乐山市有佛教圣地峨眉山、有闻名的石刻弥勒佛像——乐山大佛,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乐山市在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