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占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更是对后代的有关爱情题材的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婚恋诗中最特别最感人的当属“弃妇诗”.  相似文献   

3.
婚恋,向来是与月色、诗、永恒与惨淡、“杨柳轻絮”等形象或意念紧密相连的,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血肉依依相溶的。婚恋中即使不无悲剧,也依然是整个人类生活与情感世界中最激越、最有强度和活力的辉煌篇章或段落。它牵涉、涵盖和影响着我们作为人的几乎一切细微之处,展示世态万象,且古今中外绵延不断、源  相似文献   

4.
韩玉洁 《美与时代》2003,(11):82-83
“婚恋母题”是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直到今天,在中国它依然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正面临着许多爱情和婚姻的困境:婚外恋、包二奶、养小蜜现象等等。著名女作家霍达的《未穿的红嫁衣》,即是对婚恋问题进行探讨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从政的知识分子李言,与其女儿的班主任郁琅之间的婚外恋情,将爱情的纠纷交融于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群像。本文主要针对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郁琅是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她知书达…  相似文献   

5.
美好的爱情生活,导源于正确的爱情观。当前,在爱情生活中,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爱情观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发扬我们中华民族高尚的爱情生活的风貌,为“四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家庭生活环境,为激发人们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热情,要大力宣传无产阶级的爱情观。什么是无产阶级的爱情观呢?  相似文献   

6.
嬗变de婚姻     
婚姻是爱情列车的小站。汽笛悠悠,情归何处?男人慕漂亮,女人爱潇洒已作古,滚滚商海,一切向钱看。中国式的婚恋似乎并非有口皆碑,千古绝唱已鲜为人知,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及钱先生的“围城效应”可见一斑。于是乎便家花不如野花香去“寻寻觅觅,戚戚惨惨凄凄”,第三者闯入婚姻深层,国人先全盘否定,说它是爱情贫乏症的产物,厉声斥喝,继之提出疑问说贞操失衡,甚之打出“喜新不厌旧”之帜,一时离婚烽火突起,大腕、名星、暴发户纷纷卷入大战,囊括四海,此起彼伏。光怪陆离的大世界,五彩斑澜的霓虹灯渲泄了婚恋晕圈里的无奈。鸡尾酒融结看破红尘的独身女人的清愁,红灯绿酒映出玩弄人生的醉生梦死,雍荣朦胧裹着款爷和情人的浪漫  相似文献   

7.
爱情美简论     
泰戈尔说,“到爱情中去找美吧!”真正的爱情是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的,卑微的爱情不具有审美价值。愚人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现实社会中重要的审美关系。在爱情生活中,时时体现着美,处处蕴含着美。爱情生活丰富人们了审美关系的内容,促进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美中有爱,爱中有美。爱情美,就是在爱情的过程中,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和生活美。爱和美是有机联系的。爱情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获得、巩固和发展真正的爱情,就应该了  相似文献   

8.
在《诗经·国风》的研究中,许多人将情诗和婚恋诗等同,这种认识偏于模糊,不利于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和婚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按照爱情作为一种行为发生、发展的经过,《国风》情诗可以划分为爱情的萌生、爱的过程体验与爱情的结果三个阶段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爱情初探     
一、爱情观的破与立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哲学家们认为:爱情是最古老,最受尊敬、最有威力的神;爱情就是通过或试图通过性行为而达到的某种高度愉快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结合而发生的。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爱情是恋爱双方精神上的“统一”或“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现代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表达或升华。  相似文献   

10.
人之五官,既是人体与生存环境的沟通、交往的通衢,又是发布人之婚恋的处所。也可以说五官是婚恋的名片,五官所构成的情在婚恋中有着重要地位,把握五官之情便成了婚恋的“重点工程”。一个懂得婚恋的名片并善于应用婚恋的名  相似文献   

11.
情绪心理学者在婚恋感应上做了许多研究,下面的一个小测验将考查年轻女子在爱情上的心理投入,它能使你更了解自己对爱情的态度。这个测验结果的分析不是对你爱情观念的指责,而是告知你在爱情上"沉迷"的程度,它能使你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进入正常的感情生活,真正得到爱情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静态来说,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人性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人性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而人类的两性交往和爱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并不单纯由性欲支配。社会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爱情关系交织于其他社会关系之中。任何爱情都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个性特征:爱情是异性之间一对一的情感联系,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它与相爱双  相似文献   

13.
不久以前,法共领导的南特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组织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周的讨论会,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理性主义者,我们能共同改变世界么?”一个是“世俗性”(摆脱宗教影响)的问题。参加这次讨论的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和天主教徒。我们在这里只介绍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内容。关于这个问题,发言人有维莱(Michel Verret),是法共党员,大学副教授,《马克思主义者和宗教》一书的作者;有杜戈克(Duquoc),是多明我派的神父,里昂天主教学院的神学教授,《宗教和进步》一书的作者;有韦叶一莱那尔(Etienne Weill—Raynal),是社会党刊物附会主义杂志》的主编。他们三人在会上都作了两次发言。这些发言稿,由法共的《新评论》和《社会主义杂志》同时发表。我们这里只把维莱的第一次发言摘译出来,以便读者了解法共修正主义者的阶级合作论的一些具体言论。本文所说的理性主义者,主要是指法国社会党人。维莱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共同改变世界是丝毫不成问题的。只有与基督教徒之间的合作,问题比较复杂。但他认为,在目前现实情况下,和平、民主、民族前途、社会主义等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使基督教徒也有与马克思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共同改造世界的条件。他号召各派的人跳出自己的阶级立场,依据“共同利益”采取“共同行动”,来“共同改变世界’。他说为了共同改变世界起见,各派人物自己也要改变各种成见。在讲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认为必须改变顽固性和狭隘性(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韦叶一莱那尔强调过去第三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分歧,证明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之间很难合作。他认为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人民生活仍然是“悲惨”的,个人的各方面的自由仍被“否认”。他说在“非斯大林化”以后,苏联虽然提出了和平共处的问题,但现在有了俄国的和北京的两种马克思主义,这就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成了问题。韦叶一莱那尔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共同去找寻真理”,但他用这样一个笑话讽刺苏联“共产党人”对真理不老实:加加林从天上回来的时候,赫鲁晓夫问他:“你看到了天使么?”加加林答道:“看到了”。赫鲁晓夫说:“这正是我所害怕的。但你不要把这事对任何人说起”。后来,加加林到罗马去见教皇的时候,教皇问他:“你看到了天使么?”加加林正想说“看到了”,但因记起了赫鲁晓夫的话,就说:“我没有看到”。社戈克神父在发言中首先认为天主教徒要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讨论,存在着三个“心理上的困难:第一,他们对共产党的具体目的不明白;第二,他们根据历史经验,觉得共产党对党外人士是不够民主的;第三,共产党的反宗教观点。杜戈克神父也认为有些问题确实使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之间应当对可能采取的共同行动进行讨论,他举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国内和国际的问题,如失业,经济衰落,财富被少数人浪费,威胁和平的原子武器,许多落后国家的文盲现象……等等。他说马克思主义只讲政治,并把人在历史上的种种异化的原因只归之于经济条件,所以基督教徒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关于改造世界的讨论不是从同一个水平出发的。但是基督教徒应当有勇气对那些不相信他的信仰会有什么结果的人们进行讨论。这场讨论,表明了法共修正主义者虽然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原则,厚颜无耻地力求与资产阶级各流派妥协、合作,但在对方看来因为他们还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某些破片,所以一直认为他们修正得不够彻底。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说明修正主义者在与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关系中也日益陷于被动。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     
一、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一向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简单地回顾以下两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者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第二,非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把道德看作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问题,认为道德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们还特别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价值也发生了分化。例如有人这样说:“在分化为各种敌对阶级的社会中,不可能存在对于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约束力、并使每个成员负有同等义务的统一道德。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一定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们所主张的那种‘永恒的’道德原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它伴随着马克思的事业而成长,与马克思的事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回顾马克思与燕妮动人的爱情生活,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颇有教益的。当马克思与燕妮由玩童时代的友谊发展成为爱情时,他们曾对相互的爱情作了如下的倾诉: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对你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和无法衡量的”,“我的全部生命,我的整个身心就是思念你。”(转引自《燕妮·马克思》,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2、74页)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也以同样的感情写道:“我衷心珍爱你”,“我对你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爱情?黑格尔说:“爱情的内容只有恋爱者的自我,由另一个人(恋爱对象)的自我反映出来,恋爱者从这反映中又感到自己的自我。”(《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2页)又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能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同上,第326页)休谟说:“两性的爱最值得我们注意……显然,这种感情在它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由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感情的结合而发生的,这三种情感就是:1.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2页)黑格尔关于爱情的论述,揭示了爱情的特征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意、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专一的感情,但没有揭示爱情所应包含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7.
陈兵 《法音》2006,(9):20-25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爱、爱情与贪爱《阿毗达摩发智论》卷一等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汉译佛典中译为“爱”的梵语、巴利语原词,有好几个,含义各有不同。说一…  相似文献   

18.
张策 《天风》2004,(4):48-49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幸福美满的婚姻,也一直是人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所谓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所谓的“牛郎织女”、“天仙配”,这些爱情佳话,也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艳羡不已并盛传不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而今已是21世纪的初叶,科技在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现代  相似文献   

19.
新年断想     
高欣 《天风》2004,(1):31-31
“天父世界多么美好,朝霞绘新图,夕照辉耀;鲜花烂漫,雀鸟鸣叫,河山欢乐,神工奇妙……”天父世界如此美好,我们有没有放慢心情来细细品味过?人是挺怪的,不是吗?每个人都想拥有甜蜜美满的爱情,但是却总喜欢阅读别人凄凉悲惨的爱情悲剧。我们可能关注过“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故事,却未能顾及“天鹅”般的爱情!我们也可能立过许多庄严伟大的生活目标,却忽视了生活中的一分一秒……  相似文献   

20.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