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莲 《天风》2013,(5):27-27
过没多久,柔柔走到我旁边,突然拿出一枚0K绷就贴在我胸口上……前阵子心情有些沉重,回到家里,我往往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讲。这天,我和两个女儿各据餐桌一角,她们埋头写作业,我则对着电脑继续工作,却忍不住轻叹了口气。女儿的贴心举动"妈妈,您怎么了?"听到叹气声,两个女儿同时抬起头来看我,语带关心地问。我抚着胸口回答说:"妈妈心里有点闷,不太舒服。""喔……"柔柔听完,就跑回房去,过没多久,她走到我旁边,突然拿出一枚OK绷就贴在我胸口上。两个女儿抱着我问:"妈妈,这样有没有好一点?"看到孩子独具创意的安慰方式,我不禁开怀大笑起来,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空……女儿的贴心举动,让我有着深深的感触——我的孩子长大了!她们的许多举动,常让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2.
不再说后悔     
李爱莲 《天风》2012,(7):42-42
唉!如果当年学琴时,妈妈再多逼我一点……"妈妈,您猜这是什么?"小女儿加加兴奋地要我看她的相机荧幕,上面正显示她刚刚拍摄的特写作品。"嗯……地毯?""不对!"她神秘地笑着,"是跑步机上的履带啦!"选择所爱付上代价前阵子,女儿迷上照相,为了鼓励她发展兴趣,先生便送她一台数码相机;只见她一天到晚将相机挂在脖子上,沉浸在摄影乐趣中,我一方面为她高兴,  相似文献   

3.
结果会很好!     
佚名 《天风》2009,(5):55-55
女儿对她妈妈抱怨说,她的生活里什么都不对劲——考试没通过,与男友分手了,最好的朋友要搬走……倒霉的事接二连三.这时,她妈妈正在烤蛋糕,便问她想不想吃些点心.她说:"当然,我最喜欢蛋糕了."  相似文献   

4.
田永平 《天风》2022,(5):42-43
2021年年初,许多观众被春节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感动.这部电影是贾玲为了纪念她因意外去世的母亲而创作的.在影片中,贾玲饰演的女儿贾晓玲,从小到大没有给妈妈李焕英"长过脸",总是闯祸.为了让妈妈高兴,高考结束后,贾晓玲拜托朋友伪造了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想到在庆功宴上被揭穿.在妈妈出车祸后,贾晓玲穿越时空回到了妈妈年轻的时候.她认为自己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很多不幸,一心想改变妈妈的命运,希望妈妈能够幸福.但当贾晓玲哭着自责自己没有出息时,妈妈却温柔地对她说:"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想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幼儿天真烂漫,爱说好问,富于幻想,常常“异想天开”,提出各种想法和要求。家长和教师如能对幼儿的“异想天开”因势利导,多加鼓励、赞扬,让幼儿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幼儿的创新愿望就会渐渐地激发起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音乐,陶幼儿喜欢音乐,好的歌曲可以唤起他们的美感,萌发求知、进取、创造、奉献的愿望与激情。例如一位年轻的母亲教4岁的女儿唱《在妈妈身边》。歌中唱道:在妈妈身边我是一只小船,飘飘荡荡总摇不出她的臂弯;在妈妈身边我只是一只风筝,高高低低总飞不出她的视线……刚学两遍,女儿突然问妈妈:“…  相似文献   

6.
小娟同妈妈发生了激烈争吵,妈妈不同意她嫁给比她大10岁的男子。一直很乖的她这次就是不听母亲的话,情急之下,妈妈扬手给了她一巴掌。自小长大,倍受妈妈呵护的她从未受过如此重责。她一下子愣住了,手捂着火辣辣的面颊,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突然间,她觉得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手足发紧,然后就瘫倒在沙发上。看见女儿紧闭双眼、手足抽搦,妈妈吓坏了,赶紧打电话向120急救中心求救。几分钟后,医生赶到了,检查结果:她患的是“肺过度换气综合征”。医学链接:“肺过度换气综合征”又称之为“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有人还称其为“呼吸性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7.
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将女儿送上床,为她掖好被子,给他讲睡前故事,然后微笑着向她道晚安。也许是忙碌了一天太累了的缘故吧,我忘了吻她。 我刚走到门边,就听到女儿急切中略带责备地问逆:“那么,我的吻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7月,我们全家移居加拿大。11岁的女儿贝贝在多伦多一家教会学校读六年级。周一那天刚放学回家,她就大声喊道:"妈妈,恭喜你升级为外婆了!"我莫名其妙地摇了下头,以为她在说梦话。"真的!我有了男朋友,哦,不是,应该是先生,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正在做饭的我,心猛地一惊,手里的勺子差点掉下来。我以为女儿在发烧,估计还不轻。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两年内,20多岁的女青年阿珍家庭里连续发生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先是父亲煤气中毒留下后遗症,成为半傻半瘫的残疾人;后来哥哥又在一次车祸事故中意外身亡。阿珍连遭打击不知所措,干脆称病在家休闲,结果又错过了技术晋级和调资的机会。男朋友埋怨她,她一气之下,与男朋友争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商界女杰因病即将离开人世了。她的年轻的女儿成了她公司的唯一继承人。没有任何经营和管理经验的女儿哭得一塌糊涂,她对母亲说:“您的公司可能要毁在我手里了!”母亲听后笑了笑,从枕头下面取出一支崭新的口红,说:“只要你能把它完整地使完,不要剩下一点红,公司就毁不掉。”在女儿不解的神情中,母亲走向了天堂。  相似文献   

11.
早晨六点,女儿的房门还关着。正在读高中的女儿是住校生。星期一,她该返校了,今天怎么还没有动静?妈妈纳闷地推开女儿房门,只见女儿满面焦躁地坐在床沿上。“菊儿,怎么还不吃早饭上学?”“妈,我不想上学了!”“什么?”妈妈一头雾水地问:“好端端  相似文献   

12.
安慰     
曾经读过一则小故事,令我至今不忘。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不幸得了癌症,在做化疗时,她的头发全部脱落了。于是她将自己整天关在病房里,羞于见人。她的15位亲朋好友知道后,约好到医院去探视她时,全部剃成光头。当这个身患绝症的女孩看到15个光头,男男女女都有,一齐涌向她的病床时,马上破涕为笑了。病房里顿时响起了久违的歌声。  相似文献   

13.
一天,女儿从外面回来,手里捧着一捧碎玻璃对妈妈说: “妈妈,快来看呀,我找到了许多小珍珠呢!”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小珍珠,生怕它们从指缝中滑落丢失了。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她总是缠着妈妈问道:"将来我能成为一个大人物吗?""别想这些事,孩子。"她不解:"为什么呢?"妈妈说道:"像我们这样生活在贫民窟的人,能有粥喝就很不错了!"今年这个贫民窟少女20岁了,她不仅有粥喝,而且一夜成为全球瞩目的象棋女王,她的故事还被拍成励志电影。这个倔强的少女,将微笑着向全世界证明:我真的成了一个大人物。她就是乌干达女孩菲奥娜·穆特希。菲奥娜·穆特希出生在乌干达最大的贫民窟卡特维。这里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恶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天风》2014,(12):16-16
<正>与妈妈同在!五岁的小女孩在自己的房间里睡不着,哭了。父亲上楼去问她为什么哭。"我怕,爸爸!""有耶稣与你同在,没啥好怕的。"爸爸安慰她,仍让她自己单独睡。不一会儿,爸爸发现女儿站在他们的房门口啜泣。爸爸问:"又怎么了?"女孩说:"爸爸,能不能请你来与神同在,让我与妈妈同在?"  相似文献   

16.
最近,离婚后随前妻生活在另一座城市新家庭中的女儿放假来看我,她向我说起了一个令我吃惊的故事。不料想,这个故事的“制造者”竟然是我。 在同学眼里,女儿的后爸才是她真正的爸爸。因女儿的姓已改成后爸的姓,且她与后爸的关系也很亲密,所以没有任何同学知道女儿的“家庭内  相似文献   

17.
与灵魂对话     
42岁的女狱警简是美国加州某监狱一名出色的看守员,在她的管区内,看押着数百名犯有各种罪行的囚犯。29岁那年,因为丈夫的感情出轨,她离婚了。离婚后,她带着女儿兰妮独自搬进一处简陋的公寓里。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刚刚搬进第二个星期,她心爱的女儿在放学路上遭遇了不幸。那天傍晚,她做好晚餐,静静在家等待女儿的归来。可是,等到时钟指向了晚上8点,也未见女儿的踪影,简再也坐不住了,便开车沿着女儿每天放学的路线焦急地寻找。  相似文献   

18.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刘姊妹近日来电,要我为她12岁的女儿祈祷,让她的女儿不再吃一种叫"辣条"的零食……原来,她女儿对"辣条"口感的迷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天吃……刘姊妹担心"辣条"给尚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女儿带来副作用,而影响她的健康。据2019年央视《3·15晚会》的现场报道,当晚曝光的十大消费黑幕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两件,一件是近些年非常热销的小食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