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画在技法上长期以工笔写实为主,并形成了"白描法""重彩法""丝毛法"等;而写意技法尽管可上溯至岩画时期,但直至清末任颐、倪田才真正开始探索,后经徐悲鸿完善得以确立。宫春虎的《春虎谈马》依托多年的画马创作经验,对写实写意两种技法进行了细腻分析和图例示范,并结合技法运用赏析了历代经典鞍马画,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如何画马和针对性回答了创作中的共性问题。整体来看,该套丛书不仅详尽呈现了写实与写意两种画马技法,揭示了两者与马画豪放、婉约审美风格的内在关联,而且展现了画家依托画马对生命真实的去蔽、对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宫春虎先生乃当代画马名家,作品丰富多元,理论功底深厚。通过其著作《春虎谈马》可以看出,画马艺术要想取得极高的成就绝非易事,要有笔墨的历史传承与发扬,又要"画马要以真马为师",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意境之创构。其实,这是一个由技进乎美、进乎道的过程。宫春虎不仅从这些方面悟出了画马艺术创作的真谛,而且在画马教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提起天津画马的宫春虎,几乎无人不知。他从熟悉马、热爱马、研究马,到撰写出版《马的速写技法》、《马的画法》、《中国历代鞍马画作赏析》和花费4年多时间,一笔一笔地白描出9999匹骏马,绘出长2500厘米宽46厘米的巨幅《万马图》,宫春虎  相似文献   

4.
中西画马艺术在表现形式、工具材料以及思维理念上不可相提并论,但在解剖、结构、训练手段、形态、神态等诸多方面却有相通之处,有时相互之间也大有借鉴。通过对中西画马艺术的造型、写实与变形、马的情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能为中西画马艺术的交流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11,(6):22-24
在郎世宁的另一幅画马图中,有清代著名学者、嘉道年间名臣侍,户部郎程恩泽(1785-1837)的一首题画诗,诗题叫作《题郎海西画马》。原诗如下:吾闻天马不受绊,我听说天马是不受羁绊的,谁欤操此青丝缰。谁会如此为之勒上青丝缰。  相似文献   

6.
“画马要以真马为师”是画马艺术中千古不移的法则.然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法则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唐宋以来的画马大家对真马更多地以目视心记、心摹手追为主.徐悲鸿主张中国马画的发展在坚持优良传统以外还要饱含着新的内容,如解剖、速写、素描、焦点透视、变形等.韦江凡强调解剖研究和速写功能,弱化了素描关系和焦点透视,同时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融入了马画之中.事实上,只有将人的情感世界,与骏马的动态、形态、神态以及外部景物等主客观元素反复交织融合后付诸笔端,才能将其有机、和谐地展现出来;这种饱含感情的全息描绘才是“画马要以真马为师”理论之精髓.  相似文献   

7.
自牧(六)     
汪维藩 《天风》2008,(24):34-35
(十六)人不可无傲骨 悲鸿画马,是在民族危亡之秋。郁达夫为徐悲鸿的画题词说:“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题诗。”内则家已不家,外则国将不国,悲鸿托物抒怀,以马喻人,笔下的马总带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傲世风骨。这是中华民族历尽百年坎坷延绵至今的不同于傲慢之气的“傲骨”。  相似文献   

8.
自牧(六)     
(十六)人不可无傲骨 悲鸿画马,是在民族危亡之秋.郁达夫为徐悲鸿的画题词说:"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题诗."内则家已不家,外则国将不国,悲鸿托物抒怀,以马喻人,笔下的马总带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傲世风骨.这是中华民族历尽百年坎坷延绵至今的不同于傲慢之气的"傲骨".  相似文献   

9.
相传宋代有一位画家,刚画一只虎头,就有人请他画马,他在虎头后面画了匹马的身子。别人问是马还是虎。后来画家的两个儿子受《马虎图》的影响,去野外涉猎,遇见虎和马,把马当虎,把虎当马结果双双死于蹄下、虎口中。从此人们便把办事不认真、粗心大意的人称为马虎先生。现在中小学生粗心的现象很普遍。粗心马虎是  相似文献   

10.
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是提高画马艺术水平的正确之路。李公麟在画马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将前人的铁线描改为兰叶线,平涂渲染法化为凹凸渲染法。《卸鞍图》《半个月亮爬上来》就是运用针丝法完成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龚开《瘦马图》、马和之《鲁颂三篇图》以及清代任伯年、近代徐悲鸿写意画马的学习,马画艺术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情"字,即形、神、情兼备,将人的情感与马的动态、形态、神态相合,配合以景物,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诗与画的关系,西方与中国有各自的看法,西方主要以莱辛为代表,强调诗与画的差异;中国以苏轼为代表,继承了中国一贯的诗画融合观,提出诗画一律说。不同的诗画观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诗画观的指引下,诗与画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韩干是大唐画马最出色、最精妙的一位画家。在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画马的神话,民间百姓对他的画马技艺更是称赞有加。而《照夜白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存的古代经典画作之一。从《照夜白图》的对比鲜明的强烈视觉效果、《照夜白图》中马儿的姿态和象征的寓意进行赏析,以期对喜欢绘画的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大体量动物且技艺高超的画家,韩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唐朝韩滉《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画作中的线条、设色、形神表达的分析,以及与同时期画家作品的对比,体会韩滉将“意”运用到绘画中的革新精神,从而领会中国画“点画之间皆有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生长必需的物质。古人对水有独特的偏爱,水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元素。以水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水在中国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提到的“书写”一词,并非专指书法,包含同书法有相同属性的中国画中的用笔,即书写性的用笔。书写即情感表现,而且通过书写的方式心灵处在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状态,创造了最纯粹的艺术形式。画贵有诗意,诗意的生成才是作品内容的呈现。一、以“写”入画书与画用笔的相通之处,前人在书画实践中有略多的体会,周星莲云:“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参入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国画的概念,而后以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及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路径,以期提升中国画绘画水平,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张琴 《中国宗教》2020,(4):64-65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面向。至晚唐五代,以教外别传的南禅宗奇崛突起,此时的佛教中国化则呈现出十六罗汉信仰流行、禅宗门风多样及禅教圆融的特点,这些在诗僧兼画僧的贯休(832-912)及其罗汉画中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美与时代》2023,(8):105-107
写生是学习国画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对写生有正确且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创作做准备。因此,深入探究中国画中的写生、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以深入了解白描人物写生的要点,掌握相应的写生方法,同时对中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当代"美术名家中国画创作经典丛书"之一<绢画画马技法>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出版.书高28.5厘米、宽21厘米、60页、彩色,塑封.嫩黄色的封面为一匹背侧俯首紫花斑点马,马体后衬春末夏初之垂柳,不由令人想起唐人"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折页封二为作者生活照及简介.第三页为序文,略叙了绢画的源流:绢是画马运用最早的材料.早在东晋时期,画圣顾恺之就根据三国时期大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画马于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